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痞是难治的、反复发作的常见脾胃病。许鑫梅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是胃痞发病的主要病机,肝气郁结是胃痞发病的重要诱因。中医辨治应健脾益气与和胃降气相结合,辅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兼顾兼夹证,同时注重方药与调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痞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痞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作了简要论述,探讨了<伤寒论>"痞证"的类证鉴别,分别从热痞、寒痞、寒热痞3方面重点讨论了痞证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脾胃病乃临床常见疾病,吕文亮教授从事脾胃疾病研究多年,在治疗胃痞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吕教授认为胃痞的病机可为脾虚、肝郁等,但湿热蕴阻中焦,脾胃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之一。临床从湿热论治胃痞,以清热化湿法为基础,兼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4.
周勇  魏盼  周小康 《中医学报》2019,34(2):248-251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5.
痞,其病名首见于《内经》,称为“否”、“痞”、“痞满”、“痞塞”。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日:“备化之纪……其病痞。”《素问·至真要大论》日:“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指出了本病胸膈满闷、心下痞塞的症状,故又称心下痞。乃无形之气结于心下,自觉胃脘部有痞闷不舒之感,可见于多种证候之中。对于痞满证治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痞证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证候的特征都有了简要的记载。由于其病因繁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现代中医名家专著及各文献报道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查阅了中国期刊网2000年~2009年间国内公开刊登有关GERD的中医辨证论治文献,得到证型14个,其中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痰气郁阻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四大证型.另外,通过对GERD的辨证分型与部分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分析,初步探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9-13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预先设计的调查表,对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门诊就诊的26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症状、体征及舌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结合中医学知识给予解释。结果 因子分析共提取特征根值为2.537、累计贡献率为72.959%的4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类中虚气逆证、类瘀血阻络证、类肝脾湿热证和类肝胃不和证。结论 因子分析法是客观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356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患者的一般信息、症状、舌象、脉象、诊断、证候等进行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64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嗳气为主症,常伴纳少、口苦、口干口渴等症;舌色以舌红、舌淡红、舌淡为主;舌形舌质特点为胖大、齿痕;舌苔特点为苔黄、苔薄、苔腻、苔白;脉象以弦、细、滑、数脉为主,沉、弱、缓、涩、濡脉也占一定比例。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临床以吐酸、吞酸、食管瘅、反酸、胃痞、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名,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气郁结证、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等为其主要证型。【结论】现代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用病-症-证结合的辨治模式,以病为参,以症为靶,辨证论治,具有较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辨证论治并非是僵化的程序。通过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脾胃病久泻、胃痞和胃脘痞胀3个验案,重点对周老辨证强调准确、论治讲究法度、精于复法配伍和选方用药老到等经验详加分析,有助于启迪后学深刻理解周仲瑛教授倡导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永华为杭州市名中医,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有其独特经验,主要体现在治疗过程中强调(1)顾护脾胃之气,(2)注重辨证论治,提倡辨病与辨证结合;(3)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既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又要注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治法特点。方法:列举三个方面,一是首分胃阴虚/胃阳虚而治,达胃气和顺之效;二是治肝安胃,以肝郁犯胃,肝气犯胃,肝浊犯胃所致疼痛;三是久病入络,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之。对久瘀病深者,用虫类搜剔。结果:叶氏治胃脘痛,机圆法活,辨证准确,用药精巧,效若桴鼓,为后人所推崇。结论:叶氏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多有独创,辨证论治,立法处方条理井然,实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名老中医常青教授在诊治胃癌前病变时,注重在辨病与辨证基础上进行必要而恰当的对症治疗,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导师在胃癌前病变诊治时的对症治疗,主要运用于以下两方面:一、辨主症,解决主要矛盾;二、察兼症,兼顾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的评价能力.方法:29例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分析病理结果与CT增强强化率的关系.结果:高分化腺癌动脉期强化率和门静脉期强化率均为≥0.5和≥1.0,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强化率和门静脉期强化率≥0.5和≥1.0的比例分别为62.5%(10/16)和81.3%(1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输注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出现双硫醒反应的发病机制,为防止再次出现此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出现双硫醒反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乙醛在体内蓄积致双硫醒反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面色潮红、出汗、胸闷、心悸、气短感,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等;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结论:应高度重视输注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出现的双硫醒反应,在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或停药后1周内避免饮酒。  相似文献   

16.
杨思进教授作为名中医,数十栽临证经验,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胸痹心痛——“风病”辨证认识,运用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颇佳。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亲聆教诲,采撷其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以鼻内雾化吸入的方式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mg/次,每天2次)、10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及鼻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1mg即2mL)治疗;第2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mg/次,每天2次)及10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疗程共10d;治疗前后对头痛、脓涕、鼻塞、后鼻滴漏和嗅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组总有效率为90.5%,第2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分级评分均明显下降,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头痛、鼻塞、后鼻滴漏症状及鼻黏膜肿胀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对于治疗急性鼻-鼻窦炎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左金丸与反左金的方证对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方证对应地比较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的作用差异。方法选用SD大鼠 ,以辣椒煎液和无水乙醇造成胃热证模型 ,以冰水和氢氧化钠造成胃寒证模型 ,比较左金丸和反左金对两个模型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左金丸能明显防治胃热证模型大鼠的胃黏膜损伤 (P <0 .0 0 1) ,对胃寒证模型则相对较差 ;与其相反 ,反左金对热模型无效 ,但能明显减轻胃寒证胃黏膜损伤 (P <0 .0 0 1)。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左金丸、反左金“寒能治热 ,热能治寒”的临床证治规律 ,为中医治疗的辨证施治宗旨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阳虚证由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以心悸怔忡、胸闷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阳虚脱之危候。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的主要方剂。既往多认为,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损之轻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心阳虚损较重者,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心阳虚损更重者,甚则达到了亡阳之危候。但通过解析心阳虚三方证治特点,提出以上三方证当皆属急症、重症,所不同者,桂枝甘草汤重在补心通阳,兼能温营养血、化气行水、平冲降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重在潜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则兼表邪不解、痰热内迫。  相似文献   

20.
收集自1992 ~1998 年8 月行上消化道钡透检查,且于1 周前后行胃镜检查取活检确诊的365 例胃窦炎X 线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65 例中胃粘膜皱襞增粗、增大273 例;胃粘膜皱襞纵横走向、排列紊乱、互相交织呈网状者62 例;胃粘膜呈息肉样改变出现靶样征或牛眼征16 例;胃窦部呈锯齿或波浪状、小切迹状改变23 例;胃窦呈向心性狭窄19 例;胃窦激惹5 例;有胃潴留液18 例。认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窦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