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甚至可引起下肢坏疽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2004年10月-2007年8月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蚓激酶联合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又名杏丁注射液,含银杏黄酮24%,双嘧达莫10%)治疗,DPN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DR)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为了解糖代谢紊乱与DR、DPN之间的关系,我们对86例DPN患者、96例DM、52例DM伴DR及15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探讨其与DR、DPN病变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甚至100%.疾病晚期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奥扎格雷钠注射液(ozagel sodium,商品名晴尔,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具有扩张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本研究试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DPN32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是临床上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寻找治疗DPN有效、不良作用小且对内环境稳态干扰少的中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外洗治疗DPN,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促进DPN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1临床资料1.1试验对象: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达50%~80%[1]。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DPN治疗在有效降低过高血糖的基础上,针对神经病变累及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及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进行综合治疗,将是治疗DPN的有效措施。现就近年来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茜  吴佳佳  王菊梅  董林  陈若平  叶山东 《安徽医药》2015,36(12):1451-145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9例T2DM患者,依据神经缺陷评分(NDS)将其分为DPN组和非DPN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NC组)35例,测定各组皮肤AGE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NC组相比,T2DM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DPN组相比,DPN组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增(P<0.05),两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皮肤AGEs水平升高可能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FBG、HbA1c、LEVD评分较DM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SBP、DBP在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LEVD暴露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暴露患者的7.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Alc、LEVD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LEVD评分增高发生DPN的危险性增高,当LEVD评分>0时,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患者的7.4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单纯T2DM(DM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组).3组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及糖负荷2h血糖、血清GLP-1、C肽,同时测定糖 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DM组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低于N组,合并DPN组低于无DPN组;血清GLP-1水平与血糖、HbA1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d,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horin,LDL-C)水平呈负相关,而与C肽呈正相关.结论 低血清GLP-1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老年T2DM伴DPN患者8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应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B组43例,单用甲钴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B组的46.5%(P<0.01);A组部分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优于B组(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贝前列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T2DM伴DPN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探讨C肽与DPN的相关关系,研究DPN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PN将211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n=44)与T2DM合并轻度周围神经病变组(轻度病变组,n=89),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组(中重度病变组,n=78)。结果住院T2DM患者DPN的患病率为79.14%,总神经病变组(轻度+中重度病变组)年龄、病程、HbA1C、PBG、吸烟等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肽、糖负荷2h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与年龄、病程、BMI、HbA1C成正相关(P0.05),与2hC肽成负相关(P0.05)。年龄、病程、吸烟、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2hC肽为保护因素。结论住院的T2DM患者DPN患病率较高,糖负荷2hC肽水平与T2DM发生DPN密切相关,C肽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为DPN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为T2DM,另外选取115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糖尿病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P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DM和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机体内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型糖尿病(DM2)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器官。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最为常见。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87例糖尿病DPN变患者予红花黄色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糖尿病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病变后果严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加重。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和非对称性近端神经根神经病、单发颅神经病及嵌压性神经病(DPN),可依据临床表现予以诊断。本研究就伴和不伴周围神经病80例T2DM患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易合并糖尿病足的出现,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对DPN的治疗已呈现出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的趋势,同时规范化护理工作在DPN治疗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对部分DPN住院患者,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规范化专科护理及健康宣教,收到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5±11.9)岁,平均住院时间(12.2±3.4) d;B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9±9.9)岁,平均住院时间(12.2±3.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DPN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3)出现感觉运动性症状的DPN患者,不包括无症状或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两组均采取标准DPN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专病治疗及合并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医药论坛杂志》2023,(3):34-36+40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硫辛酸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35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硫辛酸治疗,治疗2周时参照相关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并分组,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Hcy、CRP水平与DPN患者硫辛酸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135例DPN患者经硫辛酸治疗后评估,结果显示,治疗无效12例,无效率为8.89%;无效组治疗前血清Hcy、CRP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CRP过表达是DPN患者硫辛酸治疗无效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血清Hcy、CRP过表达与DPN患者硫辛酸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氢化麦角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较好的疗效.为观察氢化麦角碱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将临床确诊的DPN患者60例,其中36例采用氢化麦角碱注射液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分成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对两组患者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甲钴胺的疗效.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后分为DPN或NDPN组,DPN组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和腺苷钴胺组治疗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评估神经症状.结果 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DPN组患者类似,均较正常值升高:短期治疗,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对神经病变疗效基本一致;甲钴胺治疗后,血浆Hcy显著下降(P<0.05),而腺苷钴胺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PN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甲钴胺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9.
罗昌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47-2749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DPN的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ALA 6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GMI 60 mg静脉滴注1次/d,共3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变化,测量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空腹血糖,检查膝腱和跟腱反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χ2=52.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987、1.972、1.972、1.972,均P<0.05).结论 ALA联合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tropathy,DPN)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12月间来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 443例,检测血尿酸及HbA1c、HDL-c、LDL-c、uMAL、hs-CRP、腰围等指标,计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率,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N发病的各危险因素。结果 DPN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较非DPN患者水平升高,且HUA在DPN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DPN患者相比,DPN患者的LDL-c、hs-CRP、uMAL、腰围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HDL-c更低、HbA1c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DPN密切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利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