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髂部脂肪疝3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庆  王维 《中医正骨》2001,13(6):51-52
自 1992~ 1999年 ,我院采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骶髂部脂肪疝 3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2 0岁 ;双侧发病 6例 ,左侧 11例 ,右侧 13例 ;有明确外伤史者 9例 ,原因不明 2 1例 ;病程 1个月~ 8年 ;发病多较突然 ,单纯下腰痛而无放射痛者 18例。放射痛一般放射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 ,或放射到小腿后外侧 ,仅有 1例放射到大腿前内侧。本组曾有 2 2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扭伤等 ,经治疗无效而来就诊。1.2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肥胖的中年妇女 ,多位于髂…  相似文献   

2.
3.
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遇到部分无明显外伤史的骶尾部疼痛患者,予以常规疼痛部位局部推拿治疗,疗效往往不明显。通过检查发现,这些患者中有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错位。据此,我们运用整复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骶髂关节炎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6年3月~1997年12月采用清代名医程钟龄的独活汤加减治疗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6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4...  相似文献   

5.
6.
7.
“骶髂刺”是华延龄等老前辈创造的一种针刺新法,笔者临床工作10余年,应用此法治疗腰骶部疼痛及下肢疾患确有良好效用。骶髂刺取穴:俯卧位,沿髂嵴上缘,在“腰三角”(背阔肌与髂嵴交点)定上点;髂后上棘内上缘定下点;上点与下点间三等分,上三分之一处定中点。共三点。操作:用28或30号三寸毫针,夹持法进针。直刺,边刺边做提插,至深达2.5寸左右,得针感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切忌过多提插。均取双侧。共治疗320例,痊愈(自觉腰能部疼痛消失,按压患部无痛感,功能活动恢复正常)143例,显效(自觉息部疼痛消失,按压痛减轻…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及手法治疗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髂关节错位可引起腰臀及坐骨神经痛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较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西方由GoldwaitOsgood1905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许多学者报道了本病的诊治经验,有的只谈到临床症状、体征及一种或几种治疗手法,而未见分型;有的提出分型及手法治疗,但分型标准少而不易区别,不便掌握;大家看法尚不统一。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一套分型治疗方法,并用此方法于1994年6月~1998年4月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年龄20~54岁,男12例,女19例(均已婚已…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错缝又叫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半脱位.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该病62例进行了规范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2例中,男性21例,女性41例;右侧33例,左侧29例(其中前错缝24例,后错缝17例,上错缝21例);年龄9~57岁,平均30.7岁;病程1天~4年8个月,平均71天;有明确外伤史者51例,占80.9%.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损伤好发于青壮年女性,若治疗不当,或耽误治疗,可引起持续性的下腰部疼痛.笔者自2004年7月~2006年6月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骶髂复合体包括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负荷的传递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治疗结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髂复合体损伤。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共收治35例骨盆骨折,其中15例伴有骶髂复合体损伤,对其中11例采用骶髂螺钉内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骶髂部损伤是体育院校中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常见疾患,疼痛使腰部肌群力量、耐力、运动速度降低、脊椎稳定性受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笔者自2006年9月~2008年6月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推拿配合针刺疗法对骶髂部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刘鹏  谢彬 《陕西中医》2008,29(4):43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理筋、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83例。结果:总有效率9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使脱位骶髂关节整复对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由于外力等因素而造成的关节微小移动 ,移动后不能自行复位 ,且引起局部或下肢疼痛和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亦称骶髂关节半脱位。笔者自1999年 6月来采用针刺治疗纠正骶髂关节错位 68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患者中 ,男 3 8例 ,女 3 0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5 9例 ,平均 42岁 ;病程最短者 3d ,最长者 15浕 ;有外伤史者 5 5例 ,有妊娠生育史者 13例 ;新错位者 11例 ,陈旧性错位者 5 7例 ;68例均有腰骶部疼痛及患侧髂后上棘、骶髂关节后侧压痛及骶髂关节处叩击痛明显。其中 ,伴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遇到部分无明显诱因出现膝部疼痛的中青年患者,膝部常规检查如查体、X线、MRI等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疗效。通过进一步查体发现,这些患者中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错位。据此,笔者运用整复骶髂关节错位的正骨手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张某某,女性,35岁,干部,两年前由于右侧骶髂关节半脱位后治疗不彻底遗留下颈肩腰背部疼痛,颈部,腰背部强直,颈部及腰部转侧活动欠佳,头部、腰部只能做前后伸展而不能作左右旋转,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多处医治无效,遂来我科就治,寻求足部反射疗法。查体:患者颈项部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8.
米新 《陕西中医》1998,19(2):62-62
根据“筋出槽”复其原,“骨错缝”复其位的治则,采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50例,总有效率为98%。提示本方法具有整复脱位,消除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骶髂关节扭伤亦称骶髂关节半脱位,多因体位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骤然扭转而致病。笔者从1995年至1998年,门诊采用手法推拿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30例,女8例;年龄在18~49岁;病程最短者数小时,最长者15天;本组病例中均有骶髂关节疼痛,有患肢及患侧臀部不能负重、挤压、旋转、分离骨盆均引起疼痛。患肢高举试验阳性。2 治疗方法  按摩点穴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双手拇指在髂嵴平面分别置于两侧骶棘肌外缘,用力向中线横向挤按至骶棘肌肌腹中部,再向下用力挤按,然后用力,进一步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