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玉良  王步球 《中医杂志》2012,53(16):1432-1434
对《丹溪心法》中论治胃病的篇章进行分析,总结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特色与成就。朱丹溪既有以痰为主进行辨治的鲜明特色,又严格遵守和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灵活多样。创立嘈杂病名和对吐酸病机的独到分析,堪称对胃病辨治的突出成就。对于胃病的一些重要治则治法以及对胃病病证名称的明确,对后世胃病的中医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传人整理的著作,是丹溪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中涉及内、外、妇、儿、肛肠、五官诸科疾病,几无不备,内容极为丰富,理、法、方、药兼备,对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胃病的的论治也有独特见解.本文就《丹溪心法》中胃病的辨治方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丹溪心法>论治血证的篇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朱丹溪辨治血证的特色与成就.他既有从痰及火论治的鲜明特色,又充分遵守并证论治的原则,治疗方法亦灵活多样.他创立"咳血"--证名及其对各血证病名与病机的独到分析,堪称对血证并治的突出成就.他提出的对于血证的一些重要治则以及对血证预后的精辞论述,对后世中医血证的辨治有着深...  相似文献   

4.
《丹溪心法》中风病辨治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是中医四大难治证之一,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提出了"内风"的早期观点,其对于中风病的病机及证治做出了详细阐述,为后世中风病的全面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丹溪心法》所论中风辨治进行简要分析。1提倡治痰为先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病的病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唐宋之前多以外风立论,而宋金元时期,由于实践经验的  相似文献   

5.
邓艳芳  宋亚南  屈乐  蒋燕 《河南中医》2014,(12):2293-2296
《丹溪心法》认为,痰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体质、瘀血等因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凝结而成。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证型亦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致疾病广泛。朱震享认为在对痰的治疗上,应谨遵调畅气机、健脾燥湿的原则,辨证论治,临证善用二陈汤健脾化痰,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丹溪心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由朱丹溪的弟子、门人及其私淑者根据其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平素所述编撰而成。书中所列疾病涉及内、外、妇、儿、肛肠、五官等科,内容丰富全面,辨证简明扼要,选方简单实用。是古医籍中比较好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病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现叶氏辨证治疗胃脘痛时,重视肝与胃之间的关系;根据"久必入血"灵活用药;脾胃分治,通补阳明。叶氏在治疗胃脘痛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整理和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泄泻的辨治方法。通过分析其记载的泄泻医案,得出叶氏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具有病因首重湿邪、治疗祛湿为先和病本以脾为主、同时兼顾肝肾两大学术特色。其辨治体系可分为从湿论治和从脏腑论治两大系列,对目前临床诊治泄泻仍具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合集》为明代儒医张继科所撰医案医论类书籍,其中医案多引经据典阐述医理精深并常有发明,其论证独到,被誉为医案中精品。本文通过对书中血证的相关医案进行整理与分析,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用药特色等方面探析其辨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与特色经验,其治血证秉承人体脏腑气血的整体观,辨治脏腑以阴阳为纲目、肝肾为根本,重视肝肾阴阳之平衡,又以周易五行为遵循、心血为本源,善于调心而治血。辨治气血以平为期,周全气血相互关系,强调气血统筹治疗,并重视治病求本,提出从药物、饮食、情志等多方面调摄正气,其于血证治疗用药平缓,同时又善用人参急救缓图。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丹溪心法〉为其代表著作之一.本人重读此书,深感朱氏学术有极为宝贵的痰证治疗经验,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系疾病从胃论治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飞  严莉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2-873
肺系疾病大多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缠绵反复,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其证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芳香中药的定义、归经,探讨其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芳香中药辛温香燥,循脾之所喜,去脾之所恶,行中焦之正气,宣壅滞之湿浊,可健脾、理脾、醒脾、暖脾,临证脾胃有恙者均可灵活加减用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溃疡及促进胃肠蠕动等药理活性.本文重点从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芳香中药化湿健脾、行气宽中、醒...  相似文献   

13.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爱红 《陕西中医》2004,25(1):79-8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 ,以西医西药治疗急重症 ,以中医中药调理脾胃 ,相辅相成 ,收到良好的效果。调理脾胃之法有益气健脾法、理气健脾法、燥湿健脾法、温阳健脾法、滋阴健脾法 ,辨证施治。脾胃为后天之本。早在 80 0多年前 ,李东垣就创立了脾胃学说 ,提出“人以脾胃中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居中央属土以灌四旁,调理脾胃以通调五脏,用于胸痹、黄疸、咳嗽、黄疸、水肿等分布于不同五脏体系之病证,五脏安,血脉和,诸病消。脾与心密切相关,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养脾土;脾胃与肺脏关系密切,脾胃腐熟水谷,散精于肺,脾土生肺金,脾胃虚弱可导致肺虚;黄疸与湿邪有关,脾喜燥而恶湿,脾运化失常,可使湿邪内生,饮食所伤,脾胃瘀热内生,脾之本色外露,发为黄疸;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脾胃虚弱,可致水液运化失常。辨证论治,固护调理脾胃,诸病得健。  相似文献   

16.
介绍章庆云先生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临床辨治脾胃病以气血同调、宣化分利、肝胃同治、清肝利胆、降胃平肝为特色,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探析和总结姜建国教授临床中治疗心系疾病的药对规律和学术经验,姜老善于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中药特性,化繁为简,药对精炼.在心系疾病的辨证施治中,总结出了桂枝配生姜、薤白配瓜蒌、黄连配肉桂、柴胡配郁金、丹参配红花、合欢花配酸枣仁等经典药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其用药思路和配伍经验值得学者进一步研析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其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是治疗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所致的虚痞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对胃病的治疗,因其疗效卓著,引起众多学者对该方进行实验研究。现将这一方面作一综述。1调节胃运动刘晓霓等[1]将大鼠随机  相似文献   

19.
王荣  万广宋  孙冰  张丽  孙闵  于斌  郑灿磊 《新中医》2021,53(1):8-10
总结宋?窦材《扁鹊心书》脾胃病的证治特色,共有以下几点:脾胃病名称具有特定性,所涉及的46种脾胃病病名以主症为主、病机为辅,有利于临床针对性用药;善用艾灸以扶脾阳;喜用附子补益脾肾;重视成药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20.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药、甘草组成,功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就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进行探讨,凡因"气滞"所致脾胃病证疾病,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指导下均可应用,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