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韩凤华 《工企医刊》1996,9(3):130-131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诱发因素诸多,如上呼吸道感染、药物、过敏、饮食、气侯等均可引起发作。自1994年以来.我科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3例,年龄在3至12岁,男8例,女5例,病程2至5年。本病特点是夜间哮喘加重,白天症状减轻。13例  相似文献   

2.
自1882年Salter首次描述夜间哮喘的特征之后,人们对夜间哮喘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夜间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夜间或清晨发作、症状加重及肺功能恶化。发作时主要症状为气短、胸闷和咳嗽,睡眠受到干扰,夜间哮喘常在下列情况下发作:(1)白天有哮喘症状;(2)月经来潮前后;(3)气温及湿度突变;(4)哮喘发作期内。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夜间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夜间哮喘的发病机理一、气道高反应性(BHR) 夜间哮喘以夜间气道阻塞、缺氧加重和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特征,患者午夜到凌晨4时第一秒用  相似文献   

3.
葛学芝 《现代保健》2011,(15):79-80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夜间护理和观察方法.方法 对6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重点进行夜间观察和氧疗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28例,好转35例,未愈1例.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夜间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进行精心观察和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7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60例(76.9%)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17例(21.8%)中止发作1年以上;1例因合并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官凤月 《工企医刊》2002,15(2):74-74
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对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990年10月~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102例,男90例,女12例,年龄1.5岁~85岁。好转84例,治愈18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哮喘反复发作或发作后一时不能缓解,病  相似文献   

6.
郑秀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30-2630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及病情观察等有效的护理措施,68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结论 加强观察、严密施护是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治愈的关键,对促进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恢复及减少小儿哮喘发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经治疗及护理17例,症状缓解6例,无效1例。结论经临床护理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时的症状,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兰察布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病毒感染现状和气道炎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乌兰察布医专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儿童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病毒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感染病毒分布差异,分析病毒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基线资料、气道炎症[诱导痰C-反应蛋白(CRP)、血清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评估炎症因子预测患儿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检出110株病毒,阳性率73.33%,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合并病毒感染患儿3岁RSV检出率最高(P0.05),3岁者鼻病毒(HRV)检出率最高(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痰CRP、血清CRP、血清PCT、WBC及NLR水平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CRP、血清CRP、血清PCT及NLR均是预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标(P0.05)。结论 RSV和鼻病毒(HRV)感染是乌兰察布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病毒感染会加重患儿气道炎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为病毒感染诊治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博利康尼、酮替芬序贯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我们于2003年5月~2005年5月用博利康尼、酮替芬进行序贯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中,门诊病人36例,住院2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14岁,平均8.5岁,8岁以下占60.2%,病程2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有家族过敏史者28例,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史者24例。1.2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11月全球哮喘防治委员会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即GNA方案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17名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病症观察及护理指导。结果本组117例患者经过护理指导,均能以正常心态接受现实,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以良好的心态和康复的身体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给予药物治疗、氧气治疗及护理。结果经治疗7~26 d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脱离变应原、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74)和对照组(n=7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湿啰音及哮鸣音的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目标细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目标细化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2个月时,比较2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控制率;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量(PEF);比较2组患儿出院后2个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总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分别为(1.31±1.21)次及(0.24±0.16)次,少于对照组的(3.35±1.31)次及(1.02±0.5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患儿FEV1及PEF水平分别为(122.54±0.32)L及(174.21±25.64)L/min,大于对照组的(96.21±0.31)L及(143.32±26.01)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细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控制率、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简称哮喘。常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典型的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其病因较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大多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外激发因素而引起。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以每年约1%的速度递增,全球约有1.6亿人患有支气管哮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支气管哮喘患者至少有1 000万人以上,发病率超过1%,其中半数在12岁以前发病。典型症状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憨、胸闷、咳嗽,反复发作,夜间加重,有季节性和家族遗传倾向。呼吸困难:胸闷,胸部紧迫甚至窒息感,感觉胸部像重石所压,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本院救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8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2例终止发作1年以上;观察组3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7例终止发作1年以上。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99-140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以及其发作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减少其发病率提供借鉴。方法收集127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就诊的112例非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作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常反复发作,以轻、中度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过敏史、家族史、吸烟、感染、气候变化、接触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家族史(P=0.037,OR=1.795)、吸烟(P=0.007,OR=5.027)、感染(P=0.021,OR=2.719)、接触有害气体(P=0.012,OR=5.016)是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引起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对减少哮喘急性哮喘发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常规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上,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行优质护理,观察优质护理对病患肺通气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抽选100例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哮喘病患开展研究,将其中50例支气管哮喘病患分到护理1组,行病房护理,将50例支气管哮喘病患分到护理2组,行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病患的肺通气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2组病患护理后在肺通气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都要比护理1组病患好,数据间有明显的比较差异.结论:对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病患的肺通气能力,改善生活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哮喘患者都有夜间发作的经历。发作时,夜不能寐,苦不堪言。甚至有些白天病情稳定的患者,到了夜间症状也会加重。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哮喘经常夜间发作呢? 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具有昼夜节律,呼吸系统也不例外。正常人的肺通气功能测定值下午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