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对听障儿童嗓音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3~6岁存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共鸣障碍组),20例3~6岁无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对照组),使用嗓音疾病评估仪分别对两组对象发/(ae)/音时的嗓音进行声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SD)、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结果 对照组F0、F0SD、jitter、shimmer、NNE值分别为323.52±45.73 Hz、5.35±3.38 Hz、0.27%±0.16% 、2.53%±0.84%、-16.03±3.16 dB;共鸣障碍组分别为328.44±89.41 Hz、8.59±7.42 Hz、0.74%±0.79%、4.48%±1.44%、-14.92±7.27 dB,其中jitter、shimmer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共鸣障碍组儿童主要表现为功能亢进型嗓音障碍, shimmer值异常率最大(86.67%,13/15),其次是F0(66.67%,10/15)、jitter(53.33%,8/15)和F0SD的异常率(53.33%,8/15),异常率最小的是NNE(20%,3/15).结论 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听障儿童的嗓音异常率较高,主要以jitter、shimmer值升高为主,主要表现为功能亢进型嗓音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听力青年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ABR)以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性别、年龄差异,旨在提供不同性别、年龄正常听力人群的参考数据。方法 招募171例(171耳)18~42周岁纯音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听力青年人,其中,女82耳,男89耳;18~30岁(大于18岁小于等于30岁)组96耳(男46耳,女50耳),30~42岁(大于30小于等于42岁)组54耳(男、女各27耳),分别进行常频及扩展高频测听、s-ABR测试,比较s-ABR各波潜伏期和幅值以及各频率阈值的差异,分析s-ABR各波潜伏期、幅值以及V/A复合体与常频及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的相关性。结果 性别比较:(1)女性s-ABR的波V、C和F潜伏期显著短于男性(P<0.05),V/A幅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2)除4 kHz外,其余各频率平均听阈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年龄比较:(1)18~30岁组波O幅值显著高于30~42岁组(P<0.05),V/A斜率显著大于30~42岁组;(2)除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变声期各年龄段嗓音声学特点和差异。方法 1 028例变声期无嗓音疾病的青少年根据年龄分为三组,变声前期组(10~12岁)259例,男127例,女132例;变声中期组(13~16岁)467例,男234例,女233例,该组再分为A组(发声轻度沙哑、音调不稳定者,男66例,女70例)和B组(无明显发声沙哑、音调稳定者,男168例,女163例);变声后期组(17~20岁)302例,男122例,女180例。采用美国Kay公司多维嗓音分析软件,比较各组发长元音/α:/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扰动商(APQ)、噪/谐比(NHR)。结果各年龄段男女间F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0的正常参考值:变声前期男性为270.90±27.39,女性为287.54±25.51;变声中期A组男197.74±43.09,女259.54±25.99;B组男178.38±46.75,女254.91±22.24;变声后期男148.97±25.08,女255.45±25.01。除A组外,其余组Jitt值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变声中期组中同性别NHR值A组高于B组(P<0.05)。结论从变声前期开始嗓音F0即出现性别差异,均为女性高于男性;NHR无性别差异,但可作为衡量变声中期嗓音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腭射频消融对轻中度OSAHS成年男性患者嗓音共振峰的影响。方法 30名轻中度OSAHS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40±9岁,均于局麻下行软腭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月行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基频(F0)和第一、二、三共振峰(F1、F2、F3)的变化。结果 30名患者的/a/、/e/、/i/、/o/元音F0、F1、F2、F3手术前后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腭射频消融对轻中度OSAHS患者的嗓音共振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单元音共振峰的平均值与健听儿童的差异,为指导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语音工作站采样分析,让10名3~6岁的极重度听障儿童在自然舒适状态下发/a/、/o/、/e/、/i/、/u/、/ü/6个元音,每个音持续3 s以上,并截取各声样中的3 s平稳段进行声学参数的检测和分析.同时,与同年龄段健听儿童的数据做对照.结果 听障组6个单元音的3个共振峰与健听组相比较,所有元音的F1无显著性差异(P>0.05);元音/o/和/u/的F2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元音的F2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元音的F3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单元音共振峰与健听儿童有差异,这可能是引起听障儿童发这些元音不清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的语前聋人工耳蜗置入的儿童在置入人工耳蜗后,其元音基频和共振峰的变化规律,为术后语言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使用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24M和24Contour置入体、Esprint语言处理器的人工耳蜗置入语前聋儿童19例,分为4岁组和10岁组。采用北京阳宸电子技术公司开发的Vs99嗓音工作站分析软件,对两组患儿[a∶]音3s稳定段进行声学分析,提取基频和共振峰。结果4岁组平均基频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0岁组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平均第一共振峰(F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0岁组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岁组平均第二共振峰(F2)明显高于同年龄性别儿童;10岁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岁组平均F1/F2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0岁组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因素对4~10岁年龄段人工耳蜗置入儿童的发声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腺样体肥大在不同年龄组儿童牙颌面部发育的临床表现。方法 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将6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a/n≥0.71)分为A组25例(3~4岁,病程2~3年)、B组27例(5~6岁,病程2~4年)及C组16例(7~8岁,病程3~5年);同时选择20例健康儿童(3~8岁)作为对照组,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A、B、C三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ANB角、上下中切牙角均减小(P<0.01),FH-MP、Y轴角、ABS-PNS值等均增大(P<0.01)。A组与C组比较,ANB、FH-MP、Y轴角、ABS PNS等均减小(P<0.05),上下中切牙角增大(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SNB值减小(P<0.05),L1-NB增大(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牙颌面部发育有一定影响,且病程越长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测量健康中老年人嗅球体积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健康中老年人嗅球体积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嗅觉障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95例健康中老年受试者,分为50~69岁组和≥70岁2组.所有受试者接受颅脑及嗅球MRI检查,比较嗅球体积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50~69岁组的左侧嗅球体积、嗅球总体积和全脑体积(x-±s,以下同)分别为(39.9±8.7)mm~3、(81.7±16.8)mm~3、(1281.9±140.2)cm~3,大于≥70岁组的(34.5±10.4)mm~3、(72.1±19.3)mm~3、(1165.8±165.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9、2.449、3.516,P值均<0.05),而右侧嗅球体积及嗅球/脑体积比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4、0.616,P值均>0.05).②男性受试者的左侧嗅球体积、右侧嗅球体积、嗅球总体积、全脑体积以及嗅球/脑体积比大于女性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61、3.630、4.399、3.800、2.400,P值均<0.05).③女性受试者、50~69岁受试者、≥70岁受试者左侧嗅球体积小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32、2.117、3.516,P值均<0.05),男性受试者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49,P=0.110).所有受试者的左侧嗅球/脑体积比均小于右侧嗅球/脑体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P=0.002).结论 ①嗅球及颅脑MRI检查可用于嗅球体积研究;②嗅球体积随年龄增加而减小,但嗅球/脑体积比无变化;③男性嗅球体积大于女性嗅球体积;④左侧嗅球体积小于右侧嗅球体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CRS)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别作为CRS组和对照组。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3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18~65岁)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组织、鼻息肉,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57岁)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Eos浸润情况,并将CRSwNP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Eos-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non-Eos-CRSwN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的方法检测4组患者Notch通路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Delta-1、Delta-3和Delta-4的表达,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以及Treg细胞关键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4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CRSsNP组和non-Eos-CRSwNP组相比,Eos-CRSwNP组的IL-4、IL-5、IL-13表达水平最高(F值分别为16.930、9.197、9.116,P值均<0.05);Foxp3的表达水平最低(F=2.780,P<0.05);Foxp3与ECP呈负相关(r=-0.326,P<0.05)。Eos-CRSwNP组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CRSsNP组、non-Eos-CRSwNP组(F=13.140,P<0.01)。Notch-1、Jagged-1在Eos-CRSwNP组中表达高于non-Eos-CRSw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953、 6.380,P值均<0.05);且在鼻息肉组中Notch-1/Jagged-1与Foxp3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1、-0.346,P值均<0.05),与IL-4、IL-5、IL-13和ECP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1、0.459,0.621、0.601,0.605、0.490,0.464、0.668,P值均<0.05);在鼻息肉组中其余Notch通路受体/配体在各组间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Notch-1/Jagged-1通路异常激活可能参与调控Eos-CRSwNP中Treg细胞功能的抑制,以促进Th2型炎性反应及Eos浸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无鼾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特征.方法 114例22~78岁无鼾男性,青年组(22~29岁)30例,中年组(36~57岁)53例,老年组(70~8岁)31例,均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MRI扫描.结果 老年组的鼻咽测量指标与青年组、中年组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如鼻咽体积(7.81 4-1.59)cm3(χ-±s,以下同)较青年组(4.89 4-1.20)cm3和中年组(6.06±2.07)cm3都明显增大.老年组腭咽、舌咽、喉咽的前后径/左右径的比值较小(P值均<0.01),其中以腭咽为甚(老年组为0.46±0.14,青年和中年组分别为0.57±0.14和0.59±0.14).此外老年组腭咽、舌咽、喉咽的最小截面积/最大截面积的比值也较中青年明显减小(P值均<0.01或0.05).老年组上气道后、侧壁厚度较薄;软腭体积、脂肪垫体积较大.结论 随年龄增加,呈现出脂肪沉积等使上气道变小的生理变化,而鼻咽大、上气道截面扁宽似乎是抵抗不利生理变化,保持无睡眠呼吸障碍的形态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为研究中心,探讨二维头影测量与三维CT测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正畸医师诊断临界病例拔牙与否有重要性意义。(1)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临界病例进行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50名病例,其中男性病例有23名,女性病例有27名,在这组病例中,其年龄在20~28岁之间,而病例的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不拔牙组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测量,通过沟通后50名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按照其方式将其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而这两组数量相等,都是25名患者。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17项硬组织测量,在两组患者中,可以测量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的头影,将两组的测量出来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最重要是在牙面硬组织方面,可以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包,(2)展开配对t检验。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吉林市美貌人群且牙齿无脱落的志愿者共计162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5例,年龄均在20岁以上,均为汉族,祖籍为吉林市。本研究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t iCT扫描仪对选取的吉林市美人进行头颅三维立体扫描重建,扫描范围颅顶至下颌下点,定标志点:在颧骨上找到与牙弓有相关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基准点,进行颧骨与牙弓的测量,得到相对标准的颧骨与牙弓的三维立体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关于颧骨与牙弓之间三维关系的数据库。(1)在临界病例中,拔牙组以及不拔牙组在接受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可以知道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2)男女D1/D2,F值0.710,P值0.403;男女D3/D4,F值0.668,P值0.417;男女D5/D6,F值0.203,P值0.654;男女D5/D1,F值0.002,P值0.963;男女D6/D2,F值0.022,P值0.88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的差异。方法29例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和90例7~16岁正常儿童发/a/、/u/、/i/音各3次,每次1~2秒,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分别测量两组3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舌距和下颌距,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的F2(a )呈显著降低的趋势、F2(i )和舌距则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i )呈显著增高趋势;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各口腔共鸣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而唐氏综合征男童的 F1(i )和 F1(u )显著低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其下颌距则显著大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u)和F1(i)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分别为 P<0.001和 P<0.01),而舌距显著小于正常儿童( P<0.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舌向前运动的幅度和舌前后运动的范围会显著增加,口腔聚焦点会逐渐前移,而唐氏综合征患儿舌的向后运动幅度及前后运动范围的发展均落后于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腭裂手术前后语音的特点.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32例腭裂患者于手术前及手术后半年行语言声学分析,并与16例正常儿童对照.研究腭裂手术前后软腭功能及舌位的变化.结果(1)腭裂术前组发[a]、[o]、[i]音时F3值均比正常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发[o]音时两组F2值差别无显著性;(2)腭裂术后组发[a]、[o]、[i]音时的F3值比术前组高,差异有显著性;(3)腭裂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发[a]、[o]、[i]音时F3值差异均无显著性;发[a]和[i]音时腭裂术后组F2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语言声学分析可评价腭裂手术疗效及术后语音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和频率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对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及规律.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传代细胞株ECV304植于培养舱,以模拟睡眠呼吸暂停模式低氧/复氧模式,将舱内气体由计算机程控为不同程度与频率IH环境.细胞株分为1个持续正常氧的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不同IH程度分3组,频率固定为12次/h,即IH程度组1~3的低氧时O_2体积分数分别为10%、1.5%及0.5%.不同IH频率分5组,固定低氧时O_2体积分数为0.5%,频率组1~5的IH频率分别为40次/h、20次/h、12次/h、9次/h和6次/h.细胞暴露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质量浓度.结果 IL-6和IL-8水平在3个不同程度IH组均高于正常O_2组(F值分别为1961.100和103.855,P值均<0.001),随IH程度加重IL-6及IL-8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不同程度I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度IH暴露,不同频率IH各组ECV304细胞的IL-6和IL-8水平不同(F值分别为544.396和149.328,P值均<0.001).随着IH频率降低IL-6及IL-8水平在20次/h组轻度升高(P<0.05),至12次/h达最高(P<0.05),9次/h略减低(P<0.05),6次/h进一步减低(P<0.05).结论 IH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损伤,且IL-6及IL-8分泌水平具低氧程度依赖性.重度低氧暴露下,IL-6和IL-8分泌水平有随频率下降而增加,而后减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情程度与伴发高血压比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行睡眠监测的1149例中年患者,年龄≥45岁,且< 65岁.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将患者按AHI分为10个组,组1为单纯鼾症组(AHI<5次/h),组2~10为OSAHS患者组,组2为轻度组(5次/h≤AHI< 15次/h),组3为中度组(15次/h≤AHI< 30次/h),组4以上为重度组,其中组4为30次/h≤AHI< 40次/h,组5为40次/h≤AHI< 50次/h,组6为50次/h≤AHI<60次/h,组7为60次/h≤AHI< 70次/h,组8为70次/h≤AHI< 80次/h,组9为80次/h≤AHI<90次/h,组10为AHI≥ 90次/h.分别统计各组OSAHS伴发高血压的例数,并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 1149例患者中1004例确诊为OSAHS,行相关性分析显示AHI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239、0.305,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AHI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组1与组2、3,组4和组5,组6至组10之间伴发高血压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1、0.005、1.325,P值均>0.05).组4与组1、2、3,组5和组6之间伴发高血压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15、4.300,P值均<0.05),伴发高血压比率在AHI 30次/h和50次/h呈现2个明显截点.结论 随着OSAHS病情程度加重,伴发高血压比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盐酸羟甲唑啉对体外培养的人钩突黏膜纤毛细胞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观察在加有羟乙基哌嗪乙磺酸[4-(2-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 acid,HEPES]的Hank平衡盐溶液(Hank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0.25、0.50、1.00和2.00g/L的盐酸羟甲唑啉作用下,体外培养人鼻腔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频率(ciliarybeat frequency,CBF),并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① CBF在HBSS中20 min内无显著性变化(F=0.098,P=1.00);②0.25g/L盐酸羟甲唑啉组在20 min内与加药前CB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1.00);③0.50g/L盐酸羟甲唑啉组与1.00g/L盐酸羟甲唑啉组类似,CBF轻微升高,并在1~2min内达到高峰,保持3~4min后,CBF开始缓慢下降,在测量最后达到最低值,但0.50g/L盐酸羟甲唑啉组与加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4,P=0.05);1.00g/L盐酸羟唑啉组较加药前CBF降低,加药16 min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0);④2.00g/L盐酸羟甲唑啉组CBF在最初3min保持稳定,然后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P=0.00);⑤各组在加药后的最大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50);加药后的最大下降值在1.00和2.00g/L的CB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4,P=0.00).结论 0.25~2.00g/L的盐酸羟甲唑啉对体外培养的人鼻腔纤毛细胞的纤毛运动存在一定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0.50g/L盐酸羟甲唑啉可能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年内对一组1/2~6岁151名儿童进行的鼓室压测量研究,全部被检小儿测定次数均≥6次,平均9.3次。作者们并就鼓室压曲线自然变动与年龄、性别、季节、炎症及咽扁桃体肥大的关系作了探讨。观察结果如下:(1)1/2~2岁小儿的鼓室压力自然变动率很高,平均3.6次,而3~6岁者平均2.6次,仅个别儿童的鼓室压曲线恒定不变。鼓室压曲线持续低平者,1/2~2岁是16%,3~4岁2~3%,5~6岁7.5~10%。(2)鼓室压曲线形态与性别无关。(3)正常曲线率,夏末较其他季节高,冬季月份里低平曲线显  相似文献   

18.
儿童OSAHS患者中耳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耳功能。方法对413例OSAHS患儿(OSAHS组)(3~岁144例、6~岁206例、9~16岁63例)术前进行声导抗检查,异常者行听力测试,术后3个月复查声导抗及听力,并与正常对照组279例(3~岁94例,5~岁104例,9~16岁81例)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中288例328耳有不同程度的中耳功能损害,阳性率为69.73%(288/413),69例72耳(16.71%,69/413)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中耳功能异常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21/279)和1.43%(4/27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中耳功能异常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儿童OSAHS患者有不同程度中耳功能和听力损害的可能,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情感语调发音的声学特征。方法选取3~5岁17例(3岁8例,4岁4例,5岁5例)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HA)儿童(HA组)、51例(3岁19例,4岁17例,5岁15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CI组)以及32例(3岁10例,4岁9例,5岁13例)健听(normal hearing,NH)儿童(NH组),以自编6个语义中性的高兴和难过情感语调测试语料分别检测各组两种情感语调的平均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 SD)、基频范围(F0 range)、平均强度(intensity)、强度标准差(intensity,SD)、强度范围(intensity range)及时长(duration),比较三组儿童情感语调的声学特征。结果三组儿童高兴和难过语调发音的平均基频、平均强度和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难过语调,NH组儿童高兴语调的基频标准差和基频范围更大,而HA组和CI组儿童的强度标准差和强度范围更大,与NH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声学指标值在不同年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情感语调发音中健听儿童主要利用更多的频率变化来改变语调,而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则倾向于用更多的强度变化来表达情感;听障儿童在情感语调发音中展示了对韵律线索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嗓音的声学特点和差异.方法 以130例6~12岁无嗓音相关疾病的正常儿童(男65例,女65例)为正常组;以71例6~12岁先天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男34例,女37例)为耳聋组;采用美国Kay公司的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MDVP,比较各组儿童发长元音/a:/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变量(vF0)、峰值振幅变量(yAm)、振幅扰动商(APQ)、噪/谐比(NHR).结果 正常组儿童不同性别间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耳聋组vF0、vAm分别为2.61%±1.15%和23.57%±8.29%,显著高于正常组(1.77%±1.01%和16.31%±7.75%)(P<0.01).两组F0、jitter、shimmer、APQ、N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6~12岁正常儿童的嗓音客观声学分析无性别差异,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患儿在持续平稳发声时不能对代表长时频率变化的基频变量(vF0)和长时振幅变化的峰值振幅变量(vAm)有良好的控制能力,vF0和vAm可作为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其嗓音和言语能力有无提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