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对1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在巯甲丙脯酸治疗期间血浆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作了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巯甲丙脯酸治疗期间,患者血浆心钠素浓度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降,醛固酮水平在治疗初期下降,说明巯甲丙脯酸可用于肺心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4.
巯甲丙脯酸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2 0 0例 ,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心功能 ,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单用洋地黄 ,单用巯甲丙脯酸进行了对照分析 ,结果表明巯甲丙脯酸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其疗效高于以往报道的洋地黄类药物和单剂巯甲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巯甲丙脯酸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200例,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心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单用洋地黄,单用巯甲丙脯酸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巯甲丙脯酸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疗效高于以往报道的洋地黄类药物和单剂巯甲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7.
巯甲丙脯酸(CPT)是最早在临床上使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有很多报道。作于1993年1月~1994年12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PT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22例.同时与20例仅用综合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发作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通过对其发展历史、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药理作用的介绍.探讨其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肾脏、防治糖尿病及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余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现已用为治疗慢性及难治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我们用琉甲丙脯酸(CPT)治疗重度CHF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7—07-1999-07采用流甲丙脯酸治疗高血压病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36-72岁。病史3-25年。均用硫甲丙脯酸治疗。本组病例血压均大于对.3/12.6千帕,全部超过1叨8年世界卫生组织评定高血压病的标准。按1979年我国修订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11期61例,均有左室肥厚(经超声心动检查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于12mm),m期25冽,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观察分析内未见I期)2治疗方法采用流甲丙脑酸白一匕瓜分d,分次服用,开始采用小剂量,逐渐增大剂量,稳定后维持量,…  相似文献   

11.
巯甲丙脯酸治疗高血压50例临床观察郑淑明(广西荔浦县医院荔浦县546600)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高血压;治疗巯甲丙脯酸(CPT)是一种口服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ACE1的研制成功,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  相似文献   

12.
测定28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Ⅰ、Ⅱ(ATⅠ及ATⅡ)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并对其中8例患者进行了巯甲丙脯酸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血浆AT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ACE活性明显降低;常规疗法对降低患者的ATⅡ水平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作用不大,而加用巯甲丙脯酸后可使ACE活性进一步降低,从而明显降低ATⅡ和mPAP。由此表明AT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巯甲丙脯酸则可能是一种治疗该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巯甲丙脯酸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临床上应用广泛 ,其不良反应报告也渐增多 ,但引起支气管哮喘者少见 ,笔者遇到 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 1 女 ,5 6岁 ,有高血压史 6年 ,经常服复方降压片 ,1998年 5月门诊时改用巯甲丙脯酸片 ,服药后 1小时左右 ,即感咽痒、咳嗽 ,继而出现胸闷、气喘。以往无类似发作史。体格检查 :口唇轻度紫绀 ,出汗 ,呈呼气性呼吸困难 ,两肺闻及广泛哮鸣音 ,心率 91次 /分 ,律齐 ,无明显病理性杂音 ,肝脾未及 ,血压 18/10kPa ,X线提示 :两肺透亮度轻度增高 ,心膈无异常。心电…  相似文献   

14.
15.
巯甲丙脯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林丹日希*朱旖*(南京雨花区医院,南京210012)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巯甲丙脯酸;血管紧张素Ⅱ本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用巯甲丙脯酸治疗,测定其体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观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长期口服能部分地减轻由慢性缺氧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慢性缺氧还可使肺循环中ACE活性降低和肺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及急性缺氧的收缩反应减弱。从而提示在慢性缺氧过程中,肺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68例次)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 Ⅱ)水平。结果表明,30例乙肝患者AT Ⅱ明显高于35名正常人;各型乙肝患者AT Ⅱ升高值与病情轻重一致,8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ATⅡ显著高于未并发HRS者。用巯甲丙脯酸(CPT)治疗后,ATⅡ明显下降,肾功能改善。提示AT Ⅱ升高可能是HRS发生的原因之一,CPT可能抑制了ATⅡ的产生,对HRS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AS阻滞剂可分为肾素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水平阻断RAS,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简称 CPT)是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上多用于重症、顽固性高血压。近年来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被认为是难治性心衰在治疗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一、资料回顾1984年国内 CPT 协作组对本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了总结,单用本药有效率为70%,与强心甙或利尿剂合用有效率为79%。全组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不同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与预后的判断等都有较大的研究进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策略之一,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