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合并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占同期胃镜检查人数6.6%,单纯反流性食管主占4.3%,同时合并汪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62.6%;合并消化性溃疡11.3%;合并食管裂孔疝10.4%;Barrett食管1.9%;其它11.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问题。方法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73例(观察组),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HP阳性率,并按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比较HP阳性率。比较HP根除成功(47例)及HP根除失败(39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率为47.3%,对照组为65.7%,有显著差异(P=0.0001)。反流性食管炎按严重程度HP阳性率是Ⅰa级为40.3%,Ⅰb级为59.1%,Ⅱ级为50.0%,Ⅲ级为28.6%,各分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94)。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在HP根除成功患者中是8.5%,根除失败患者中为5.1%,无统计学差异(P=0.38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无相关,复发率与HP根除与否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及食管反流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60例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其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及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最高检出率分别为67.4%和70.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3%、52. 3%,而反流性胃炎患者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为61.9%、60.1%。结论 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及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其抗体的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胃及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四逆越左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逆越左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四逆越左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1例临床资料。结果经2~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78例,占64.5%;好转39例,占32.2%;无效4例,占3.3%;总有效率96.7%:结论四逆越左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但临床运用时应随证化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5.
背景:作研究目的是确定日本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HP根除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其诱发因素。方法:作对内镜下未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其中326例HP已完全根除,199例HP检出阳性和151例HP检出阴性)进行了每年一次的随访观察,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诱发因素。结果:HP已完全根除的患在中位时间为6年的随访期中有74例(22.7%)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HP检出阳性的患在中位时间为5年的随访期中有16例(8.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HP阴性的患在中位时间为5.4年的随访期中有29例(19.2%)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在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结果显示HP已根除患患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性明显高于HP阳性患(RR2.43;P〈0.01);但与HP阴性患没有显性差异。同时也显示,食管裂孔疝和吸烟史是诱发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别为RR4.01,P〈0.01;RR1.77,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和低发区范县居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方法: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发区1802例居民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为5%(83/1802),明显高于低发区的1%(2/296;P<0.001);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为46%(35/76),明显高于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26%(194/760)。结论:结果提示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癌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治疗48例,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治疗47例,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1.66%,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率为63.83%,总有效率为85.11%;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67%和74.47%。经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食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是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占胃镜检查病例的5.8%。80%的胸痛的患者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笔者应用自拟的旋覆代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和对照组88例轻度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分为LA-A、B组及 LA-C、D组,对比两组 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Hp感染的阳性率(42.5%)低于对照组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 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56.5%)高于LA-C、D组 H .pylori的阳性率(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pylori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方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半夏泻心方加味+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观察症状减轻程度和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显效3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半夏泻心方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应用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用自拟疏肝降逆汤治疗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70例,总有效率达95.714%,提示用中医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永宁 《华夏医学》2003,16(1):43-44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分别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反流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内镜诊断的9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2个治疗组,其中一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另一组口服法莫替丁20mg,2次/d,两组同时口服西沙必利10mg,3次/d疗程均4周,观察烧心痛及反流症状,治疗前后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奥美拉唑组烧心痛和反流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及92.3%,法莫替丁组为63.0%及62.2%(P<0.05)。内镜复查奥美拉唑组原食管粘膜病损的总有效率为97.9%,法莫替丁组为63.6%(P<0.05)。结论: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加西沙必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低强度氦-氖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JL40-HA氦氖激光多功能治疗仪同时配合旋覆代赭汤随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结果]痊愈12例,占40%;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配合旋复代赭汤方法可提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对我国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Ome20mg晨服,服药8周。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100%,内镜下愈合率93.3%,内镜证实愈合的患者,停药2月、6月,1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5%,81.4%和90.7%。结论 Ome对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及维持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雷锐利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5):F0002-F0002
目的观察洛赛克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自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洛赛克20mg qd(早晨空腹服),吗丁啉10mg tid(餐前30min服);对照组予雷尼替丁150mg bid(早晨空腹及睡前服),吗丁啉10mg tid(3餐前30min服)疗程皆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刚结束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愈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为95.7%,对照组为65.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食管炎愈合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洛赛克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优于雷尼替丁联合吗丁啉。  相似文献   

16.
方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60-60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索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甲氰咪胍(0.2g)、西沙珏利(0.02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吗丁啉(0.02g)每日2次,甲氰咪胍(0.2g)。疗程7天,观察两组Hp根除率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根除率84.84%,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66.67%。两组比较,治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高,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荣 《中外医疗》2014,33(7):123+125-123,125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经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的34例和经奥美拉唑治疗的3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实验对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在经过8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复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和76.6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复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5%,而对照组为73.3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胃酸分泌增加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 内镜检查和食管内24h pH监测确诊的食管炎患者(E组)72例,食管炎伴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E+DU组)45例,30名健康对照者接受胃酸分泌试验、下食管括约肌测压、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致病因素多元归逐步删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分析。结果 E组患者BAO,MAO,PAO低于E+DU组患者,E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高于E+DU组,而括约肌松弛率低于E+DU组。影响反流性食管炎的3个主要因素排序,E组患者依次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78.5%),白天反流(9.2%)和食管裂孔疝(8.7%)。E+DU组患者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下食管括约肌(44.8%),基础胃酸(41.5%)和夜间反流(8.6%)。结论 胃酸分泌过多时,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和基础胃酸分泌量增加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的疗效表现。方法:将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方法用雷尼替丁+多潘立酮,治疗组36例采用兰索拉唑+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67%,好转率8.33%,无效率2.78%。对照组治愈率55.55%,好转率16.67%,无效率27.78%。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兰索拉唑+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观察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宋超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41-1542
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为5.8%,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目前RE治疗药物较多,笔者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思密达对36例RE患者进行治疗作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