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利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对β受体的抑制作用,在运动试验阳性的患儿中再行普萘洛尔后运动试验,以除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和器质性室性早搏。方法(1)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小儿心血管专业门诊或病房住院的频发室性早搏患儿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5~12岁,平均6.7岁);(2)除外心肌炎、心肌病和先心病;(3)运动试验:<2岁儿童采取辅助仰卧起坐运动试验;2~6岁采取蹲起运动试验,>6岁,按Bruce方案,采取平板运动试验;(4)判定标准:心率达到预定频率(≥180次/min或心率较运动前增加>30%)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者为阴性;无明显改变或增多者为阳性,后者再口服普萘洛尔按照0.5 mg/kg,最大20 mg,1.5 h后再行运动试验,如果运动中患儿心率较运动前心率增加>30%、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者考虑β受体功能亢进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无明显改变或增多者,考虑病理性室性早搏。结果(1)34例中32例运动后早搏减少均>50%,甚至消失;1例10岁患儿平板运动后频发室性早搏无明显减少,经口服普萘洛尔后再行运动试验达目标心率后早搏消失;另1例2.5岁患儿蹲起运动试验后频发室性早搏较前增加,经口服普萘洛尔后再行运动试验,早搏较前无改变。(2)34例患儿提前指数均>0.85;易激指数均<1.1,均提示不易引起室颤及室速。结论在除外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小儿中,即便有感染史,其多为良性的;部分年长儿运动后室性早搏不减少的患儿还可能是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行运动试验早搏仍未减少者,尤其是幼儿,病理性早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室性早搏的治疗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并非都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对于既无症状又有无预后意义的良性早搏,无需抗心律失常药,更不宜做射频消融治疗;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早搏,应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纠正和预防,而不是针对早搏本身治疗;单纯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将促使其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应用辅酶Q10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5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19~75岁。心律失常类型:房性早搏(房早)14例,室性早搏(室早)31例,结性早搏(结早)1例...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经平静心电图证实有早搏>5次/min持续两周以上,或动态心电图出现频发早搏、短阵房速或室速,且除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3岁。室性早搏28例,房性早搏12例,短阵房速8例,交界部早搏和短阵室速各6例。功能性早搏32例;器质性早搏28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1.2方法与观察1.2.1方法苦参总碱片系黑龙江格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服药前3~7d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因过早搏动或阵发性房颤而合并典型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患者非常多见,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西药来抗心律失常从而缓解症状。笔者用步长稳心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因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失眠等原因来院就诊并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有过早搏动(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等心律失常者,但除外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心动过缓、药物过敏、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以及孕妇、儿童。符合条件者共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室性早博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早搏53例及病毒性心肌炎48例观察。结果:发现无症状早搏大多属功能性早搏,而心肌炎恢复期组患儿虽然其常规心电图正常或改变轻微,临床亦无症状,但动态心电图结果为阳性,则提示需加强随访,并适当限量活动。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对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诊断,适于儿童各年龄组。动态心电图可判断早搏的性质和预后,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是小儿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类型,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密切的关系.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更易发生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的小儿[1].前者无明显症状,多于常规体格检查中发现,而后者可影响心室射血功能,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二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不同,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明确室性早搏的性质,以正确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室性早搏的心率变异分析与小儿脚踏车运动试验探讨上述检查方法对判定小儿病理性室性早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胺碘呋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临床应用曾因心外不良反应较严重而受限。90年代初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及近几年公布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乙胺碘呋酮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被认为是目前有效和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参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对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频发室/房件早搏的疗效及寄令件讲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滋阴疏肝法治疗早搏56例临床观察/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王小平指导王安生近年来用滋阴疏肝法治疗早搏5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56例中,在服中药前有15例未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余病例用心得安...  相似文献   

10.
运动试验是通过增加运动负荷量来测定受检者的做功能力的一种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方法,在心功能评价、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但运动试验在儿科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次研究采用Bruce改良方案对38例患儿进行了平板运动试验,旨在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血管系统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索他洛尔(Sotalol)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兼有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显著、疗效稳定,较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相对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其较少的副作用中,引起过敏性皮疹及紫癜的,国内外均无报道。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生3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例1】 男,54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5年,收住外科,准备行胆囊切除术。术前检查时,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短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遂转入心内科。即给予索他洛尔80mg,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2.
苦参总碱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临庆资料 60例经平静心电图证实有早搏>5次/min持续两周以上.或动态心电图出现频发早搏、短阵房速或室速.且除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3岁。室性早搏28例.房性早搏12例,短阵房速8例,交界部早搏和短阵室速各6例。功能性早搏32例;器质性早搏28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相似文献   

13.
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方法 对年龄20~30岁、妊娠20~40周孕妇、临床疑有胎儿心律失常或有的伴有其他异常妊娠史的214例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可疑的214例胎儿中超声诊断36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17例,室性早搏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心动过缓3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同时发现4例胎儿心脏结构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既可以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性质,又可以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78年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制订的指标,观察了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有频发早搏治疗效果。18例中并发室性早搏者17例,交界性早搏者1例。早期主用葡萄糖加维生素丙静滴治疗;病情较长者则采用葡萄糖加丹参注射液静滴。对于频发性早搏经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理想,有者不缓解,有者作用不持久,停药后易复发,经用维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与临床价值。方法:对198例受检者依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试验肛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特征,运动试验方案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或极量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198例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共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2%,运动试验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55.6%(20/36),明显高于阴性组16.1%(26/162)(P〈0.05)。运动中诱发心律失常19例,运动终止即刻至运动后恢复期诱发心律失常27例。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占58.7%;房性心律失常占37%;其他占4.3%。结论:运动试验阳性组诱发的心律失常明显多于阴性组,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有关,因此应重视恢复期的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黄连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近几年,又发现谷维素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将我们用谷维素和黄连素合用治疗老年人室性早搏4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l 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平均69±5.3岁;冠心病30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病程<6个月23例,<1年16例,<2年3例,均经心电图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或呈二、三联律。在应用谷维素、黄连素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1周,并在治疗开始前做2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室性早搏总数,用药期间每3~7天复查心电图1次,疗程结束时再做2小时动…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下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性早搏24h的分布是否存在节律性,各家报道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在我院最近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发现24h内4000次以下室性早搏者160例,其中男9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1(18~74)岁,包括各种类型的心脏病患者和健康人。按24h早搏的多少分为两组:A组,为24h早搏数<100次者,共100例,B组为24h早搏数≥100次,共60例。1.2 仪器与方法 ①仪器:动态心电图机用中美合资无锡爱迪孚厂…  相似文献   

18.
胡永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15-2916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 a 41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结果 412例平板运动试验共71例阳性,阳性率为17.2%,其中5例为假阳性(加做心得安试验,排除冠心病可能),假阳性率为7.0%,另有4例为假阴性,(加做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假阴性率为1.2%。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于筛查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检查方法,但在操作时应尽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左心室假腱索并室性早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1993年1月~1994年10月收治7例左心室假腱索合并室性早搏的病人,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随访2年的变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中,住院6例,门诊1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其中以头晕、心悸为主诉4例,阵发胸闷3例,体查心界向左偏大1例,心律不齐7例,心尖部2级收缩期杂音1例。7例病人作了常规心电图、胸X线正侧位照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心功能正常,其中6例病人做了二级梯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均无心肌供血不足表…  相似文献   

20.
孙小苍 《新医学》1995,26(7):362-362
乙吗噻嗪对难治性室性早搏疗效观察清华大学医院孙小苍乙吗噻嗪(ethmozine,ET)为苯噻嗪衍生物,属于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据方卫华等(1988)报道该药高效、安全副作用小、广谱,尤以治疗室性早搏(室早)为显著。现将笔者用该药治疗难治性室早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