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高血压的心电监护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导管未闭 (PDA)为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先天性异常通道 ,手术治疗效果好。但由于手术结扎导管后 ,体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引起循环功能失调 ,术后短期内 (2 4h)易并发高血压反应。我科自 1997年~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PDA 72例 ,其中 5 4例术后出现高血压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72例 ,男 3 8例 ,女 3 4例 ,年龄4~ 3 8岁 ,其中 4~ 12岁 2 2例 ,13~ 2 4岁3 1例 ,2 5~ 3 8岁 19例。 72例患者术前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90~ 12 0 / 5 6/82 5mmHg ,脉压差 3 5~ 75mmHg。手术方式 :全组 5 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2.
160例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非开胸160例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经皮股动、静脉穿刺心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法。结果一次堵闭成功156例,二次堵闭成功3例,改变治疗方案1例。堵闭成功率为99%。随访14~13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丽 《内科》2007,2(2):281-282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动脉导管是胎儿期正常的血流通道,出生后会自动闭合,7个月婴儿95%以上导管闭锁成动脉韧带。PDA早期由于主动脉压力始终高于肺动脉压力,所以胸骨左缘1、2肋间触及震颤及连续粗糙的杂音为其特征,由于导管位置异常或肺动脉压力升高,使杂音不典型,另外主动脉瓣脱垂伴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一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动静脉瘘等亦可闻及类似杂音,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普通X光、心电图又无特异,过去确诊仍需依靠逆行升主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造影。随着超声心动图的进行一步发展,特别是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为PDA诊断提供了简便、无损伤、正确可靠的诊断方法。下面简述各种超声心动图对PDA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PDA术后残余分流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1例PDA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例.结果21例中死亡1例;痊愈出院20例;并发需要同期矫治的心内畸形者9例.结论预防PDA术后残余分流的方法为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PDA结扎术前应当仔细评价有并发并需要同期矫治的心内畸形.深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切口闭合残余分流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 (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无症状或活动后气急乏力 ,易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婴幼儿多因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近年国外报道[1] ,采用导管介入堵闭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我院于 1989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 ,特别是近年来Rashkind的双面伞器 ;Sideris的纽扣补片及多种弹簧圈堵闭器等方法堵闭动脉导管未闭[2 ] 。我院于 1989年 3月~ 1997年 6月用双面伞器、纽扣补片法及弹簧圈堵闭法共堵闭PDA患儿 12 7例 ,现本文重点对堵闭术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共 12 7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后再通行介入封堵的临床疗效。方法:PDA手术后再通患者3例,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2.0mm、2.5mm和5.0mm,均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治疗,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封堵,随访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左心室扩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3个月后复查左心室较前缩小、瓣膜反流减轻。结论:PDA手术后再通行介入封堵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后九例溶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溶血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堵闭术后罕见、严重的并发症。我院 1994年 9月~ 2 0 0 1年 8月使用不同类型堵闭器堵闭PDA 4 12例 ,发生溶血 9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男 2例 ,女 7例。年龄 1 1~ 8 5 (4 7±2 3)岁 ,体重 7~ 2 5 (13 9± 5 6 )kg。 8例为单纯性PDA ,1例为纠正型大血管转位合并PDA。PDA均为漏斗型 ,最窄处为 2 1~ 6 6 (4 3± 1 7)mm。使用Rashkind双面伞、COOK弹簧圈、Amplatzer蘑菇伞堵闭器各 3例。堵闭后 15min主动脉造影 9例均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 ,B超显示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8.
9.
动脉导管未闭伴发肺动脉高压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压力的测定 ,以往均是用有创的心导管来进行。自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用于临床以后 ,肺动脉压可由连续多普勒技术 (CW)无创测定。本文进行了回顾性对 12 4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者 ,用 CW检测肺动脉压力 ,比较分流压差、三尖瓣反流压差及肺动脉瓣反流压差估测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自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 ,经超声心动图诊断PDA患者 12 4例 (己剔除合并肺动脉口狭窄、三尖瓣病变及一周岁以下的患者 )。其中男 41例 ,女 83例 ,年龄 1岁 2个月至 5 4岁 ,平均 8.5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 ,国外已有很多报道 ,但由于释放时难以控制定位 ,容易发生栓子脱落和移位。为克服此不足 ,近期我院采用美国 COOK公司生产的可控弹簧栓子封堵 PDA取得满意效果 ,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  PDA患者 10 (男 3,女 7)例。年龄 2~ 35 (平均11.6)岁 ,体重 8~ 64(平均 30 .6) kg。PDA属 Kirchenko漏斗型 7例 ,漏斗 -管型 3例。PDA最窄处直径 1.4~ 3.2 (平均 2 .6) mm。 8例置入直径 5 mm、2例置入直径 8mm可控弹簧栓子。术后 10 min胸主动脉造影及术后 3d、1个月、6个月、12个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  相似文献   

11.
12.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胜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正常新生儿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即开始发生收缩,在24~48小时内实现功能性闭合。过去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诊断、药物干预和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治疗方法并趋于规范化。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16例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2.4岁(2~9岁),平均体重17.7±5.4kg(9~28kg),应用不同介入方法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封堵残余分流,首次介入治疗与再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5±1.1年(1天~3.5年)。结果残余分流直径平均为2.7±0.9mm(1.2~5.0mm)。15例成功完成残余分流封堵术,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4%(15/16)。单纯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9例(其中双弹簧圈2例),Rashkind双面伞2例,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Amplatzer蘑菇伞2例,同时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和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封堵术后即刻造影,3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率为80%(12/15)。平均手术时间为75.0±22.8min(45~120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10.4±3.9min(5~20min)。股动脉并发症1例,其余无并发症出现。封堵术后24h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残余分流均完全闭合(100%),在平均2年随访中未出现残余分流再通、封堵器移位和左右肺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封堵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 1 98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 (PDA) 670例 ,在深低温、低流量 ,体外循环下治疗 1 2 6例。其中并发其他心脏畸形 81例 ,现将此 81例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81例PDA患者 ,男 34例 ,女 47例 ,年龄 3~ 36(平均 1 9.5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和活动受限。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史 4例 ,咯血 2例 ,结扎后再通 1例 ,左胸后外侧切口探查找不到PDA 1例 ,高血压 1例 ,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例。体检 :差异性紫绀 4例 ,有典型连续性杂音 41例 ,其余病例杂音均不典型。常规行…  相似文献   

15.
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青藏高原流行病学调查和122例PDA临床分析的结果发现,高原地区PDA的患病率甚高,居先心病首位。PDA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且发病早,临床症状重,杂音不典型,如不手术,预后不佳,故早期诊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动脉导管未闭双面伞堵闭术后严重溶血的急诊手术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4年7月至1997年3月,我科先后急诊手术治疗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双面伞堵闭术后严重溶血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 3例4~6岁患儿,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入院。经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PDA。在逆行主动脉造影下,显示PDA均为漏斗型,最窄处内径为436~598mm。均选用17mmRashkind双面伞堵闭系统,经股静脉穿刺置放双面伞器堵闭PDA成功。术后15分钟再次主动脉造影均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3例患儿均在堵闭术后4~8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经各项检查诊断为急性机械性重度溶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重症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方法,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经主肺动脉切口行动脉导管缝闭术12例,手术效果满意。此祛适用于成人粗大型PDA、PDA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DA并感染性心内膜炎、PDA结扎后再通及PDA并存心内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开胸术后再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10例 ,年龄 11± 8(4~ 32 )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4± 4(2~ 13) mm。封堵后 10 m 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9例 PDA采用 Am 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1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3例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 ,7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术后再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率、血压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方法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64例。记录术前第一天,术后第一天,出院前一天的平均心率、血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心率均明显升高,有61例患者血压有明显升高。结论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易出现高血压、心率增快。术后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心率。  相似文献   

20.
2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采用经皮导管栓塞术。年龄9~28岁(平均14.69岁)。男性8例,女性13例。用Ivalon塞子栓塞PDA。其中1例手术,20例1次栓塞成功。本文提出PDA栓塞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经验,证明能够治愈有选择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