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42-3544
目的了解贵州省16岁以上城乡居民健康认知现状,为政府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贵州省16岁以上城乡居民健康认知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调查发现,有16.6%和66.6%的的居民偶尔和不能够采用综合的方法来维护与促进自身健康;42.3%和34.9%的居民偶尔和不能够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等等,居民健康认知现状和国家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有效性不容乐观。结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亟待提高,政府健康促进模式和健康干预策略急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市级综合性医院健康促进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娟  周琦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21-622
目的确立市级综合性医院健康促进模式。方法通过三级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覆盖各临床科室统一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专科介绍和整体护理,综合利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分别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以逐户调查和创建健康教育基地为手段分别对辖区居民和特定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通过随机问卷调查来评价效果。结果住院病人对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2.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0.0%;医院所辖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2%;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3%;母乳喂养率达到98.66%,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合格率达到100%。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实施的健康促进模式能够提高不同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3.
赵桂娟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3-1405
目的了解2010—2012年百色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制定下一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5个社区的各80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知识的宣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以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居民对4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较低,2011年所有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知晓率逐年提高(P〈0.05)。2010年4个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2011年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形成率逐年提高(P〈0.05)。结论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渐提高,表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从18个行政村随机抽取本地常住户1 000户,每户随机抽取1名年龄在18~70岁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11种健康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13.5%上升到58.2%;9种健康相关行为总形成率由41.7%提高到84.5%。妇女病普查率从29.9%提高到71.5%。结论: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开展针对性强且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迅速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从而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创建健康城市后,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宁区18个社区,年龄在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填式问卷调查其健康基本知识、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城市常识情况。结果江宁区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城市知晓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52。结论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对健康城市的相关知识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干预活动如主题巡讲、发放健康素养传播材料等措施,对雨花台区的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居民健康素养的持有率从18.1%上升到76.9%,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持有率提高了5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53.1%、健康技能提高5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效果显著,干预方法有待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更能引起居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本市500名15~69岁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柳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是8.4%,社区居民有关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3.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率为62.9%,健康技能率为65.5%。结论本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仍属较低水平,需加大健康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市居民医疗急救常识状况,为提高城市居民医疗急救常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抽取十堰市城区某医学高等院校、某社区常住居民及某医院门诊病人3组人群共1 489名,在进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其医疗急救...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河北省沧州市健康教育所在市主城区即运河区、新华区推行了医院一社区一体化健康促进模式。该模式是市直5所公立医院先期与辖区10个社区居委会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而方便的健康教育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覆盖约1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泉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素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81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泉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6.4%,水平总体较低.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6%,农村居民为1.8%,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健康问题素养中,城乡居民均以安全急救素养具备率和健康观素养较高.结论 应积极广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乡村医生应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承担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元  朱江  胡劲松  王进  周婧瑜  赖索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02-2204
目的研究长沙市城乡居民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市1 000名18~69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群体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6%,其中城区居民为46.4%,乡镇居民为25.6%;单项行为形成情况,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基本交通安全行为"和"不吃超过保质期限食品",分别为93.5%和92.7%,不同文化层次、性别、年龄组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区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乡镇社区;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受到社会环境、文化教育、职业、性别、年龄等多因素影响,而且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形成过程,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必须针对不同人群对象,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华亭镇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及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需求。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300名15岁以上的居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75.93%,健康行为正确率为57.08%,健康指导需求率最高的为慢性病知识(71.3%)。文化程度、职业是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性别是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该镇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低。应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当地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杭州市城区居民和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场馆建设的需求情况,为有效建设健康教育场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自制需求调查表,现场调查499名居民和177名医护人员,了解场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结果 86.37%的居民和87.57%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对场馆内开展科学生活方式、疾病防治、急救常识、常见医疗仪器使用等健康教育的需求率均在80%以上。当前,讲座、宣传片和专家咨询仍是比较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模拟、互动等新颖形式有待进一步开发。结论卫生等部门应积极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丰富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及其现状,为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连云港市海州区6个社区的46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最需要的健康信息列前5位的依次是: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常见慢性病预防知识、医疗急救知识、体育锻炼常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比例分别为78.3%、39.8%、34.1%、33.3%和19.6%。最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途径列前5位的是:健康小屋、广播电视、健康宣传栏、报刊杂志和健康教育讲座,所占比例分别是64.3%、55.2%、39.1%、38.3%和33.7%。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2.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61.8%。结论社区居民希望通过健康教育的途径掌握健康信息。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开拓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增长居民的健康知识量,强化居民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黄芩 《现代保健》2014,(9):97-100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管理断层、投入资金缺乏、支持环境不良、健康教育网络不健全、人力资源及其能力欠缺、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通过总结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以推进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在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临平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91-891
山西省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为1 492 5万人口提供社区服务。 1 997年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始启动时 ,医院就注重了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不懈努力 ,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1 针对全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居民对一般急救常识知之甚少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对患者采取不恰当的处理 ,以至于延误病情。还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 ,对全社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甘肃省非户籍与户籍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差异性,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提高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城乡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1 847名户籍居民和122名非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者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非户籍和户籍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9.7%和15.5%。从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和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5个维度看,户籍居民5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6.3%、2.8%、29.3%、23.3%和36.4%;非户籍居民分别为30.5%、3.2%、34.7%、34.0%和4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文化程度是非户籍和户籍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点加强低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非户籍居民部分维度健康素养高于户籍居民,可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最佳模式。方法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居住人群作为应该接受健教人数,随机分配给单纯组和联合组,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将两组居民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的听课率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进行比较,对娱乐场所的特殊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调查他们在健教前后的生殖健康状况,将统计资料输入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两者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结果联合型接受健康教育的人数和居民掌握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比单纯型的高,P<0.05。娱乐场所特殊人群生殖健康明显提高,P<0.01。结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联合社区计划生育部门所进行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模式可体现卫生资源共享,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限的作用,营造卫生、计生、居民三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