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早期感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结 5 6例次 HSCT患者经过肠道净化、层流室隔离、无菌护理等预防措施后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  5 6例次合并感染 35例次 ,于 (+8.2 4±7.5 2 ) d出现 ,部位集中在口咽部、肠道、呼吸道 ,感染前口服氟康唑 (大扶康 )组真菌感染 6例 ,未服氟康唑组真菌感染 13例。结论  HSCT后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密切 ,口咽部清除细菌对降低感染有重要作用 ,口服氟康唑可预防真菌感染 ,足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对 HSCT早期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及治疗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高效、广谱抗生素普遍使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落实并实施预防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程度,加强患者全环境保护,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早使用G-CSF以缩短粒细胞缺乏的骨髓空虚期,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患者生理状态,对改善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宫内移植造血干细胞(IUHSCT)是替代出生后骨髓移植治疗先天性血液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胎儿耐受概念和供者干细胞竞争宿主造血位点。目前,动物实验支持IUHSCT,但临床成功例数不多。通过加强干细胞生物学及移植耐受方面的研究,IUHSCT有可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清髓性自体或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患者早期感染的防治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与文献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感染发生率70.0%,严重感染发生10.0%,死亡1例(3.3%);感染发生的时间为移植+1~25 d,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检出细菌以G-菌为主;经抗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死亡.结论 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恢复时间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早期经验性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长期护理,总结了有效的护理经验。护理效果满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渐扩大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其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60 %~80 % [1] 。因而 ,如何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值得研究。为此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对 2 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防治 ,获得了较好地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 6岁 ,平均年龄 32 5岁。自体骨髓移植 4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3例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3例。恶性淋巴瘤 8例 ,恶性淋巴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 1例 ,急性白血病 9例 (M1…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法 接受移植虱采用全环境保护,移植前及骨髓空虚期预防性使用了广谱抗生素,移植中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监测。结果 6例移植患者平均置管时间36天,无1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净化内外环境,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细菌侵入的保障,使用粒细胞因子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可降低感染因素,感染机会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造血功能一旦恢复即  相似文献   

8.
11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住院费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血病的发病在年轻人与儿童中不但占肿瘤发病的首位 ,而且其死亡率亦逐渐上升为该年龄组的前几位。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重建造血功能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有较大的突破 ,近 10年来在国际、国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发展较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 ,并已成为公认的合理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及同种异基因移植 ,又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另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对我院 1992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 119例骨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血源性肝炎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肝脏的损害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骨髓移植治疗儿童癌症及其它严重疾病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些以往的不治之症,在骨髓移植后常能痊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分为异基因与自体干细胞移植两种,而儿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为异基因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原理为大剂量化疗或加上放疗,随之输入患儿预先储存的造血干细胞,故原理基本上与强力化疗相同,其长期后遗症亦相同,一般自体移植多为实体瘤病者.异基因移植需输入与另一个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其引起的急性与慢性副作用较多,长期随访发现后遗症的机会亦较大,随着更多长远追踪的研究,发现的问题亦较多.小儿异基因移植以白血病为主,也用于其它严重血液病,包括重型地中海贫血、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近年来我国有些中心开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的病例越来越多.现今移植中心的数目仍然较少,但病者在移植数年后,可能因各种不同原因在其它医院就诊,非移植专业的医师亦可能碰上移植后的晚期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以合理的液体管为基础,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使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膀胱注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90例患者发生HC23例(25.6%),其中早发性4例,迟发性HC19例。所有HC均获治愈,其中轻度HC17例,治愈平均时间7.5天;重度6例,治愈平均时间22.4天。结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以合理液体管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移植后HC。  相似文献   

12.
60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儿童患者在移植早期54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率为9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64.82%,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8例;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7例,占12.96%;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者感染的发生率高;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不久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时间为(1.3±2.4)d。结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通过诱导色氨酸分解,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T细胞等途径实现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及提高移植物存活率。调控吲哚胺2,3二氧化酶已成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双肽[N(2)-L-alanyl—L—glutamine;dipeptide grutamine;dipeptiven,DPT]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儿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疾病种类作分层抽样分为谷氨酰胺双肽组(DPT组,n=28)和对照组(n=2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DPT组患儿除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外,每天给予谷氨酰胺双肽,剂量为1.5mL/(kg·d),共计21d。对照组采用不含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检测DPT组和对照组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前1天、第7、第14、第21天患儿体重、肝功生化、血常规,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和移植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PT组发生肠炎为12例,对照组为26例,两组比较,DPT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腹泻、腹痛、呕吐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鹅口疮、肛裂等持续时间比较,DPT组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长期发热(≥14d)为2例,对照组为10例,两组比较,DPT组的发热总持续时间、最长持续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为14例、鹅口疮为4例、肛裂为3例、血真菌培养呈阳性为0例、血细菌培养呈阳性为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9例、5例、1例、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0.0±7.1)d、入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为(20.2±6.7)d,对照组分别为(25.4±6.4)d和(24.1±6.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造血干细胞植入成功为22例,对照组为21例;DPT组发生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为3例、肝静脉闭塞病(venous occlusive disease,COD)为0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1例,两组移植成功率和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植入时间为(15.3±5.1)d,血小板(plateiet,PLT)植人时间为(29.0±14.4)d,对照组分别为(16.2±5.8)d和(32.5±18.6)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DPT组患儿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葡萄糖(glucose,Glu)、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白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DPT组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下降幅度较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于第21天,DPT组患儿平均体重已恢复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结论谷氨酰胺双肽对造血重建恢复无影响,但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营养状态,减少黏膜炎、肠炎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长期发热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同时不增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提出造血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1984年9月-1998年3月收治的150例次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根据移植类型、感染发生与否、预防用药、病原学及感染部位等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150例次病感染的发生率为89.3%,共3例患者死于感染,感染死亡率为2%,这3例均为真菌感染,80例预防或治疗中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2.5%,而未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仅15.7%,P<0.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广谱强力的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感染发生率,反而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加强观察,可以降低并控制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并观察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相结合,同时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者口腔局部。结果 4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8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发生于移植后150~180天,其中3例表现为口腔和腭部的白条纹状的改变;5例有不同程度的多处口腔溃疡引起口腔疼痛;3例进行性或反复的口腔黏膜炎,影响进食;3例出现口腔黏膜变薄,黏膜红斑,味觉减低和口干症;3例出现舌痛;1例出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的念珠菌感染以及双颊和舌部粘液性囊肿。通过增加CsA用量或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等,加强口腔清洁和给予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贝复济喷雾剂(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交替含漱护理干预后,口腔黏膜炎均能得到控制,仅3例需加用MMF。而对于口腔溃疡型的黏膜炎,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者口腔局部疗效较好,对于其他类型口腔黏膜炎疗效不明显。结论口腔黏膜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多样性,系统免疫抑制剂结合口腔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他克莫司软膏局部外涂患者口腔对控制和降低口腔黏膜炎的程度有很大的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忧虑,是提高移植成功的主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双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对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谷氨酰胺组10例,对照组10例。从移植后当天至第20天,谷氨酰胺组患者除接受标准胃肠外营养支持外,每天给予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200ml;对照组采用不含谷氨酰胺的标准化胃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采用改良白消安加环磷酰胺(BuCy2)预处理方案,采用环孢霉素加霉酚酸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分别干预处理当天,移植后第7、14、21、28和42天收集患者姐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1(INF-γ)、白介索2(IL-2)、IL-4、IL-10的水平,同时监测两组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谷氨酰胺组TNF-α、INF-γ和IL-2水平较对照组低,其中TNF-α、INF-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IL-4和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仅移植后第42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VHD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符氨酰胺能使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Th1/Th2细胞因子向有利于预防GVHD的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出院患者应用的电话回访、微信群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例造血干细胞出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延伸护理;另选取20例患者只作院内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6个月内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再就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和再就诊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出院患者的满意率,降低再就诊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 and IGF-2)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 (IGFBP-1 to -7) a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metabolic parameter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compare levels of IGFs and IGFBP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heir genes in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to assess their potential as markers of late metabolic complications of HSCT. We also conducted additional comparisons with healthy controls and of correlations of IGF and IGFBP levels with anthropometric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 analyzed 19 children treated with HSCT and 21 healthy control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GFs and IGFBPs and expressions of their genes before and after HSCT, while IGF and IGFB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HSCT compared with controls. We conclude that our results did not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IGFs and IGFBPs before and after HSCT, which would make them obvious candidates for markers of lat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ocedure in children. However, due to the very low number of patients this conclusion must be taken with caution and may be altered by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