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穆俊霞  张灿玾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47-1048
《素问释义》由张琦注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校注本。该书注解简洁,部分注文精辟且有新意,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素问释义》注文进行研究,认为张琦注释《素问》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注文;以阐释医理为主;酌加按语;注有详略;评议篇文;文义未详者,存疑待考或仅提出倾向性意见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引用古籍原文时,虽用字不同,但借用既久,长期沿用而被视为正字而意义相同的通假字,一般应遵照原文。如"矢"字,本义是"箭",由于与"屎"同音,古人常用为"屎"字,如《伤寒论》中"转矢气"之例,应保持原貌。有些字临时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借用字的字义与本字毫无关联,应使用其本字。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梁之变"的"高梁"是通假字,本字为"膏粱"。"按"通"案",引用原文时可  相似文献   

3.
正引用古籍原文时,虽用字不同,但借用既久,长期沿用而被视为正字而意义相同的通假字,一般应遵照原文。如"矢"字,本义是"箭",由于与"屎"同音,古人常用为"屎"字,如《伤寒论》中"转矢气"之例,应保持原貌。有些字临时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借用字的字义与本字毫无关联,应使用其本字。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梁之变"的"高梁"是通假字,本字为"膏粱"。"按"通"案",引用原文时可  相似文献   

4.
(总521)·41·《读医考证集》是近人张寿颐的论文集,大部分写于20年代。张氏运用他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小学知识,为一些长期得不到正确解释的医学字词作训诂,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一、以文理证医理张寿颐运用清儒因声求义的方法,破读了许多通假字。 1.魄,通粕。《素问·五藏别论》的“魄门亦为五藏使”句,张氏指出:“魄门之名,固即食料糟粕由此而出之义。”他的这个见解  相似文献   

5.
《素问·生气通天论》:“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对此二段中的两个“都”字,近出《简明中医字典》269页是这样解释的:①通“渚”(zhǚ),水中的小块陆地。引申指防水堤。②【州都】,水中可居处,此借指水液聚汇的地方。笔者觉得这样解释欠当。方文辉同志《中医古籍通假字古今字例释》96页的训释为:“都,通渚,作蓄水处的堤坝解”。此释也同样不能使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音训”者,是谓以字的读音为线索来探求词义。对于“破通借字”,它有着“形训”和“义训”所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清代古文字家王引之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依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为病矣。”此足为后学之圭臬。今举《金匮要略》中常见通借字十则,音训如下,祈请同道斧正。一、《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夫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字关主要是中医药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区别字。大学者朱骏声说:“不明通假,不可与读古书。”不明“通古区”,就不可能真正读懂医籍和与医药卫生有关的经史百家典籍,就无法真正掌握中医药文献语言。 李戎教授积26年之力,撰成50余万字的《中医药通假字字典》(附《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研究》)一书为四川省社会科  相似文献   

8.
近年整理出版的医籍中,分不清通假字。区别字的情况随处可见,臆改通假字和区别字的情况也常发生。一位文史界著名学者尝法问笔者:“你们中医界整理古籍何以多退改原著通假字、区别字?是‘上边’的统一规定还是辨识不出通假字、区别字?”笔者无言以对。今忧于方家之法难,爱诌此文,以商榷于达者。一、通假字的辨识及其处理(-)通假字有关问题申说什么是通假字,如何辨识通假字?不妨引述比较权威和公认的说法:“‘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而意义原无关联的字的通用。‘甲’通‘乙’的条件必须是:()甲乙二字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9.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有"其死也静",历代存疑。本文在总结《黄帝内经》中"静"释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静则多言";并结合《黄帝内经》中多篇原文的释义以助于解读"其死也静",力求使解读多样化的同时还能够合理化,从而尽可能地体现《黄帝内经》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温长路 《河南中医》2014,(5):793-796
"素问"一词,争议在"素"字上。通过《汉语大词典》和《全元曲典故词典》等公认的词书为模版去看对"素"的20多种释义,起码有以下8种是可以与"素问"发生联系的,即质朴、纯真说;本质、本性学;平素、旧时说;清淡、淡泊说;预先、前瞻说;广大、博大说;真情、真诚说;神圣、奥秘说。而从《灵枢》命名来反质"素问"的含义,无外乎神圣的、心灵的、神智的、慈善的、效验的、规范的枢纽、关键、机要、经典。  相似文献   

11.
宋嘉祐年间林亿等人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整理。他以唐·王冰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叙而考正,“伏念旬岁”而成。“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明”。本文仅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新校正”为例,浅析林亿校勘法之运用。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林亿出校注十一则,运用了对校、他校、理校三法。  相似文献   

12.
辞书学是工具书学下的一个子学科,工具书学在我国尚未完全形成,而辞书学在我国初步形成于70年代(学者们较公认者是以《辞书研究》的创刊为标志)。笔者当时正在进行《中医难字字典》、《中医药中的易错字》、《中医药通假字、区别字与古今字字典》三书的资料搜集工作,故?..  相似文献   

13.
鲍良红 《国医论坛》2005,20(3):43-44
通借字无疑是我们阅读古籍时的一个障碍。儒家经典中的通假字大多数已被历代研究者破译,但古代医著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籍有别于儒经,更注重实用性,古医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接近于当时的口语写就的,其中不少词语本身便是俗语,无从在经典语言文字中取证。记写俗语时使用的通假字,当然亦无法在通行语言类辞书中求证。本文对《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医心方》等古医著的腧穴主治文献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辨析,尤其重视那些现有字、辞书中未见收录的字例。  相似文献   

14.
三经将通行本《素问》与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太素》逐篇逐句对照核实,并在吸取龙伯坚、小曾户洋等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成《(素问)(太素)正文对照表》。《素问》《太素》正文对照表说明一、凡《太素》所栽《素问》某篇全文者,在“素问·内容”栏内出“全文”两字,如《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所载基本全者,在“素问·内容”栏内出“基本全”三字,并在“备注”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穷尽性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素问》等11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重言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言用词具有重要的特点和作用,研究其释义和发展规律,对准确理解医理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在《素问》的通行本是经过唐·王冰次注、宋.林亿等校正后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者。《素问》流传至唐代,早已损残散失不全,正如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说:“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王冰对照家藏“张公秘本”,对残缺不全的世本做了大量的补亡、迁移、别目、加字和削繁等工作,加以注释并重新编次,使《素问》恢复到八十一篇旧数,并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相似文献   

17.
刘完素,字守真,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称刘河间.以阐发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名噪当时,以至成为河间学派的开山.他精研《素问》数十年,颇有心得.在他的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如他运用“亢害承制”的理论来阐发病机,就是他的学术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在于本来有无其字。通假字产生有书写与阅读两个原因。不明通假,往往导致望文生义;识别通假字须借助声韵。不是借字,不要误作借字。  相似文献   

19.
田晋蕃是晚清时期汇通派医家代表,但他的《内经素问校证》却是一部具有乾嘉学派考据风格的著作。田晋蕃灵活运用传统训诂学方法,使得训诂卓有见地,信而有征。尤其突出的是他精熟古音,广泛参照清代形成的古音学成果,熟练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大法来破假借、究韵语、示同源,以古音求古义,论证精洽,解释了历代以来众所争讼的疑问,修订和补充了前人校注研究《素问》的成果,这对研究和校勘《素问》及研究传统训诂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一书,通借字颇多,这给阅读与理解经文带来了不少困难。现列举《灵枢》《素问》中所见通借字8则,试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