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鼻咽鳞癌(A组)及15例正常鼻咽组织(B组)标本中VEGF、Ang-2及M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A组VEGF和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B组(94.6% vs.26.7%和91.9% vs.40.0%)(P<0.05);A组MVD也明显高于B组(35.97±5.35 vs.12.91±1.76)(P<0.05).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高的患者VEGF、Ang-2及MVD高于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低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Ang-2及MVD三者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Ang-2及MVD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及转移相关;VEGF及Ang-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Ang-2、Cox-2及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目前已知的两个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是一类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可溶性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VEGF表达后,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分化、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31、EphA3蛋白在8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并计算MVD值,分析MVD与EphA3蛋白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89.78±14.31)、(49.35±4.12)、(20.90±2.42),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EphA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3)MVD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EphA3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4)EphA3在大肠癌中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361,P〈0.01)。结论MVD及EphA3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转移有关,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25-2926
促血管生成素-2(Ang-2)是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后发现的又一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1],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生成调节剂,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5.
探讨TFPI-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MVD相关性.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标本纳入宫颈癌组,另将同期该院收治的60例CIN患者宫颈组织标本纳入CIN组,同期选取该院健康体检的40例标本纳入对照组.对宫颈组织内TFPI-2及VEGF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经CD34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9例单纯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ng-2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和病情进展的意义。方法选取34例RA和30例OA患者的滑膜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2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Ang-2和VEGF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RA患者滑膜Ang-2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ng-2和VEGF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可能通过上调Ang-2促进RA的血管新生.阻抗Ang-2和VEGF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研究癌组织中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初步探讨P-AKT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机制,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方法。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61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瘤样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中P-AKT、MVD、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肺癌及正常组织中P-AKT、MVD、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各因素相互关系,分析NSCLC中P-AKT、MVD、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P-AKT蛋白阳性表达44.3%(27/6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20;P<0.05),其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AKT蛋白表达阳性组的MVD值为27.19±1.33高于P-AKT阴性组的23.83±3.06(P<0.05),并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AKT的表达明显增高,其过表达与VEGF相关,P-AKT对肺癌血管生成的调节可能与上调VEGF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Ang-1、Ang-2和Tie-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Ang-1、Ang-2和Tie-2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Ang-1、Ang-2和Tie-2。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Ang-1、Ang-2和Tie-2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裸鼠移植瘤生长及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卵巢癌细胞株系HO-891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顺铂组、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青蒿素高剂量+顺铂组(各组n=5),观测各组小鼠成瘤情况,肿瘤重量差异以及常规病理检查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Ang-2表达情况。结果与给药组比较,对照组小鼠体重大、生长快(P<0.05)。与青蒿素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顺铂组和联合组肿瘤生长较慢,重量减轻,其抑瘤率分别为49.24%,56.06%,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效果最好(P<0.05),而高剂量组和顺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给药组中Ang-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少(P<0.05),而联合处理组几乎未见Ang-2的表达。结论双氢青蒿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成剂量依赖性,与化疗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是青蒿素下调Ang-2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组织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变化、相关性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寻找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标志物,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例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2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孕妇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随子痫前期病情程度的加重,Ang-2和MMP-2的水平更低(P均〈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ng-2和MMP-2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2)。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Ang-2和MMP-2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血清Ang-2和MMP-2的检测可能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FGR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1、Ang=2的浓度。结果(1)FGR组孕妇血清中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GR组新生儿脐血中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FGR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1/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FGR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中Ang_1/Ang-2与新生儿体重及胎盘重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血中Ang-1与Ang-2表达失调与FGR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寻找早期预测结直肠癌发病的血清标志物,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31例早期结直肠癌、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研究组,4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Ang-2和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随着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研究组Ang-2和MMP-2的水平愈加增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ng-2和MMP-2呈正相关(r=0.547, P=0.00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Ang-2和MMP-2的检测可能可以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健  张昶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03-320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前列腺癌组织O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前列腺癌TNM分期和骨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前列腺癌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呈正相关(P〈O.01)。结论:VEGF、MMP-2的高表达和MVD增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VEGF、MMP-2和MVD对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结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5.7%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3.3%(P〈0.05)。survivin、VEGF-C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患者性别、年龄、结肠癌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survivin、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VEGF-C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32例无排卵功血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NF-α及相关受体,讨论其相关性.结果 VEGF及受体Flkl,bFGF及受体FGFRI与MVD均呈正相关(r=0.516,0.623,0.573,0.474,P均<0.05);TNF-α及TNFR1与MVD呈负相关(r=-0.552,-0.673,P均<0.05).结论 VEGF及受体Flkl,bFGF及受体FGFR1,TNF-α及其受体TNFR1与MVD存在相关性,均参与了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LD、MVD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研究。方法利用双标法以及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且在200倍视野内计数4~6个微血管和为淋巴管数量,然后根据统计的结果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值。结果发现二者无交叉染色,其中D2-40呈猩红色,CD34则呈暗紫色。结论 PTEN基因对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重要影响,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MLD、MVD对于大肠癌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60例子痫前期(轻度30例,重度30例)患者胎盘组织中Ang–1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组、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Ang-1表达逐渐增强,且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Ang–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腔黏连患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宫腔粘连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测定受检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患者COX-2阳性率、VEGF、MVD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宫腔粘连患者MVD阳性率、VEG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在宫颈粘连不同程度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COX-2、VEGF均呈现高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