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采取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治疗+介入治疗,观察组(43例)实施常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观察组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的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血流分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1个月内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4.4%低于对照组13.3%(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梗死血管的TIMI血流,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58例,术中按10μg/kg 3~5 min静脉推注后,改为0.1~0.15μg/(kg.min)静脉输入,持续24~72 h。结果58例患者中除4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发生鼻衄,1例行IABP植入者拔出鞘管后,腹股沟处出现严重血肿,经及时处理均好转外,其余51例均效果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但存在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剂量,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术前给予600 mg氯吡格雷+300 mg拜阿司匹林+40 mg阿托伐他汀顿服,术中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μg/kg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3 min)推注完成,然后持续24~36 h 0.15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微量泵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冠脉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辅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细胞内皮黏附分子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分级和血小板细胞内皮黏附分子浓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辅以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血流分级,降低血小板细胞内皮黏附分子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限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共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介入+替罗非班,n=50)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介入,n=5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ST段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肌酶酶峰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靶血管血流TIMI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实施替罗非班抗凝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明德  曹应江  卜建学  李冠海 《重庆医药》2009,38(13):1654-1656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4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PCI)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闸术后TIMI3级为91.7%和76.8%(P=0.0408),发生无复流现象为4.2%和16.1%(P=0.0491);远端小血管栓塞为8.3%和23.2%(P=0.0408);两组的TIMI帧数为20.2&#177;2.8和31.2&#177;4.4(P=0.022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患者8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PCI组)40例,对照组(PCI组)40例.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情况以及患者7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惠者的出血发生率. 结果:介入术后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术后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戴晓萍 《安徽医药》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STEMI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CI+盐酸替罗非班)11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115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有35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血倾向,总出血率30.43%;对照组中10例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均为穿刺点渗血,出血率8.70%;两组间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出血倾向的患者在及时停药或减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措施下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护士需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从而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青年人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血脂、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青年组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多,高血压发生率低,多有吸烟史、饮酒史、阳性家族史,发病时前驱症状少,但多数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心功能状态良好,ST段抬高常见,冠脉造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多为单支,并发症少,急性期病死率低。结论医师应当掌握青年AMI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在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积极而有效地治疗,以抢救更多的心肌,帮助其安全渡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时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否能让患者更获益,为选择更好的临床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示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共278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实验组,n=92),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a,n=92),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b,n=94),比较术后3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均<0.05),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之间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干预急性STEMI时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及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优于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3月~2009年3月56例老年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罗非班+PCI)30例、对照组(直接PCI)26例。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随访30天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血流发生比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PCI术后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冠脉组.静脉组静脉推注后持续泵入,冠脉组冠脉内推注后持续泵入.观察两组冠脉造影资料、PCI术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不良心脏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静脉组相比,冠脉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和血栓情况改善明显(P<0.05);14 d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无差别.结论 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疗的90例行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合并高血压50例,早期行PCI治疗23例,择期行PCI治疗27例;合并糖尿病40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1例,择期行PCI治疗19例。比较早期与择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早期治疗预后及随访6个月效果优于择期治疗;糖尿病组患者早期治疗预后及随访6个月效果不如择期治疗组。结论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进行介入治疗,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o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再灌注组国无灌注和非溶有下降更为显著(P〈0.01);第3~4周再灌注组明显回升(P〈0.01),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急诊PCI联合观察组(观察组)和单纯急诊PCI组(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后加用替罗非班,起始注射剂量为5μg/kg,在3 min内注射完毕,而后以0.075μg/kg/min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48h;2组患者其他用药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记录各例患者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的血红蛋白值(HGB)和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有无发生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的ST段回落值(∑ST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0.46±0.09)、(0.39±0.12)mV(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0 d,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5.0%,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并发症、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值基线及每组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 HGB、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下降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可能对STEMI患者PCI术后具有较好的改善预后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2例患者中32例发病6 h内溶栓,其中29例溶解,3例未通;20例患者发病612 h溶栓,14例溶解,6例未通;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