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室或左右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以左室受累为主,临床多为表现病程进展的任何阶段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末期扩张型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006年我院成功地为1例终末扩张型心脏病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周后康复出院,这是迄今华南地区唯一手术后最快健康出院的病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例1女性,51岁,中度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例2男性,26岁,极度肥胖,轻度肺动脉高压,两例均采用Shumway标准移植术;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液采用4度改良St.Thomas保护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 2例均顺利渡过手术和围手术期,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心功能正常,出院至今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受体-供体选择,良好的供心保护,吻合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围术期处理和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进行了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例1、例2术后至今无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心功能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例3术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1].现将原位心脏移植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5月成功实施了4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4人均存活至今。现将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较合理的供体心脏的切取方法及心肌保护的注意事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的切取配合及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9例自动复跳,3例经电击除颤后复跳。结论充分的准备、熟练的供心切取配合、合理的供心保护、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快速切取供体心脏并使供体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行心脏移植术2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例1,男,22岁,49kg,因活动后气促、胸闷7年,腹胀、双下肢浮肿半年,心脏起搏器术后3年,心脏彩超示:左、右房显著扩大,左、右室肥厚。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IV级。拟行心脏移植术。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测BP110/70mmHg,HR62次/min。在局麻下行桡动脉和左、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监测MAP,CVP,ECG,SpO2,体温,PCWP,电解质和血气。麻醉诱导:咪唑安定2mg,氯胺酮40mg,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40mg,琥珀胆碱100m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维持用药:间断静注芬太尼和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至2012年1月份收治的60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的治疗,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明显得到了提高,心力衰竭以及心功能均得到了改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56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组,益气复脉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益气复脉2.6 g溶于5%葡萄糖液250 m L,每天1次,连续应用2周。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别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治疗组胸闷、气短、活动耐力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DCM心衰患者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缬沙坦80 mg,qd,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包括卡托普利25 mg,bi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心脏彩色B超,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对于DCM心衰的患者,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arlos Schumacher Bernd Königs Martin Sigmund Birgit Köhne Friedrich Schöndube Meinolf Voß Birgit Stein Joachim Weil Peter Hanrath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1995,353(1):80-85
The ryanodine-sensitive Ca2+ release channel (RyaCRC) of th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tracellular Ca2+ handling in cardiomyocytes. Altered expression of the RyaCRC has been supposed to contribute to abnormal cellular Ca2+ handling and to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dilated and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3H-ryanodine binding site in human myocardial homogenat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density of the RyaCRC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cardiac ryanodine receptor) was determined in nonfailing and in failing human myocardium.Homogenates were prepared from nonfailing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from the hearts of 5 organ donors (NF) and from failing myocardium from 14 explanted hearts of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end-stage heart failure resulting from dilated (DCM, n = 5) or ischemic (ICM, n = 9) cardiomyopathy. Radioligand saturation binding experiments revealed a specific, high-affinity 3H-ryanodine binding site (Kd-values: NF: 0.65±0.11 nmol/l, DCM: 0.66±0.09 nmol/l, ICM: 0.88±0.18 nmol/l; n.s.) in all preparations. Specific 3H-ryanodine binding depended on the free Ca2+ concentration in the assay. It was maximal at 3–100 mol/l Ca2+. The binding was inhibited by the RyaCRC antagonists ruthenium red (Ki-value: 0.32 [0.18–0.56] mol/l, n = 5) and Mg2+ (Ki-value: 2.95 [1.23–7.11] mmol/l, n = 5). The RyaCRC density was 103.5±11.9 fmol/mg protein in nonfailing myocardiu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RyaCRC density in dilated or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112.4±17.1 and 122.7±13.9 fmol/mg protein) compared to nonfailing control myocardium.In summary, 3H-ryanodine binds specifically and with high-affinity to the RyaCRC in human myocardium. There is no change in the RyaCRC density in failing myocardium of patients with DCM or ICM in comparison to nonfailing contro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利尿药和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平均剂量为(28.66±12.48) mg·d-1,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电图测定心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7.40±7.12) mm、(43.77±7.87) mm和(51.26±9.22)%,对照组分别为(63.08±7.03) mm、(52.24±7.85) mm和(42.38±7.45)%(P<0.01)。结论卡维地洛通过阻带β1,β2 和α1受体,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医院的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随机化的分组,每组都是37例患者,而且两组患者在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上也有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分别是分为治疗组以及观察组.对于两组的患者都会给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是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就是观察组的患者必须给予曲美他嗪,而对照组的可以不给予药物,也可以给予安慰剂,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对于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大约为6个月.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的加重再住院率,和心功能改善程度以及左心室的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的37人当中有32人最后的症状得到改善,比开始的时候得到恢复,通过计算,得出扩张型心肌病好转的患者大约为86.49%,但是对照组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仅仅只有25个人得到好转,也就是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情况比原来有所改善,根据统计学的观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老年ICM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以及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左卡尼汀并口服曲美他嗪。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以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LVEDD、LVESD、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ICM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9例心脏移植的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和抗排斥药物血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排异反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急性排斥反应4例,其中死亡1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结论 术后精神状况、食欲变化、心率、淋巴细胞的计数、超声心动图、抗排斥药物血浓度的综合分析能较早地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在环孢素A 骁悉 强的松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的控制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位异体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有效方法及观察疗效。方法:对30例施行原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乙肝后终末期肝硬化19例,原发性肝癌8例,高位胆管癌1例,肝转移癌2例。结果:30例中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7d死亡,另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于术后第10d死亡。28例随访中死亡4例,3例死于癌复发,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24例中19例为乙肝后终末期肝硬化,5例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均≤3cm。存活超过1年19例,16例已恢复工作。结论:恰当的选择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的术后治疗,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肌病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前3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后4例行双腔静脉法原位心脏移植术。前2例采用达利珠单抗 霉酚酸酯诱导方案,后5例采用巴利昔单抗 霉酚酸酯诱导方案。术后均使用普乐可复(FK506) 骁悉(MMF) 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1例术后出现血糖升高,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3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分别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存活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肌病变有效的手段,完善的术前治疗、准确的手术时机把握、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治疗应用、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控制和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