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目前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直接影响预后。因此深入研究胃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也为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20、40、80mg·L-1)桦褐孔菌提取物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48h,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3种浓度桦褐孔菌提取物处理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7%、20.97%、31.22%,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并使Ki-67阳性表达率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细胞主要阻滞于S期,并能诱导部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周海燕  江红星 《安徽医药》2012,16(6):749-75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核染色法观察姜黄素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姜黄素80μmol·L-1和160μmol·L-1剂量在24、48和72 h均可显著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对MTT的摄取能力(P0.05或P0.01),并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耐性;姜黄素20μmol·L-1和40μmol·L-1剂量在短时间内对胃癌BGC-823细胞摄取MTT的能力无显著作用,但随作用时间的增长,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荧光核染色法结果表明姜黄素40、80和160μmol·L-1剂量均可显著提高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率(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介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Rg1对人胃癌BGC-823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活性、增殖、凋亡蛋白Bax-2c、aspase-3及形态学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加以干预,生长曲线法、MTT法、蛋白质含量分别观察人参皂苷Rg1对BGC-823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凋亡蛋白Bax-2c、aspase-3 mRNA含量变化,形态学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g1促BGC-823细胞凋亡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g1 40、60、80 mg/L不同剂量均不同程度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有明显的量-效、时-效关系;人参皂苷Rg1对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29.56 mg/L;人参皂苷Rg1可明显减少肿瘤细胞内蛋白含量,提高细胞内Bax-2、caspase-3 mRNA含量,提高经人参皂苷Rg1作用后,凋亡细胞皱缩,胞浆稀少或缺乏,淡红色;染色质凝聚,成深紫色;细胞核固缩碎裂成数个圆形颗粒。结论:人参皂苷Rg1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活性,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促进BGC-82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11.transretinoicacid,ATRA)对体外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TUNEL检测显示:以5Ix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对BGC-823细胞处理0、24、48、72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呈时间依赖性。RT-PCR检测显示BGC-823细胞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BGC-823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aveolin-1蛋白在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胃癌细胞BGC823经他莫昔芬(TAM)处理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5×10-6M和1×10-5M TAM处理胃癌细胞系BGC823 24h后,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及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aveolin-1在胃癌BGC-823中高表达,经不同浓度的TAM处理24h后Caveolin-1的表达均下降(P<0.05),同时均出现明显凋亡(P<0.05)。Caveolin-1的表达下降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aveolin-1在胃癌细胞BGC823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且与TAM介导的BGC823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牡蛎天然活性肽(BPO)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索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牡蛎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天然活性多肽组分BPO-1,以姜黄素和HMBA处理组为平行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BPO-1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活动,出现亚G1期细胞,细胞进入凋亡现象。BPO-1,姜黄素及其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BGC-823细胞p16,c-myc,Fas,p2^WAF1/CIP1蛋白表达,下调突变型p53,bcl-2蛋白表达。结论 BPO-1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与其调节和干预bcl-2,c—myc等癌基因和p53,p16,p21^WAF1/CIP1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合物K_1(ent-kaur-16-en-19-oic acid)对BGC-823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化合物K_1对BGC-823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化合物K_1对BGC-823胃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5):621-627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MGC-803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0、2.5、5、10、20、40μmol/L伊维菌素分别作用于BGC-823、MGC-803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再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5μmol/L伊维菌素和含0.67‰二甲基亚砜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作用24 h对BGC-823、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5、10μmol/L伊维菌素和含0.67‰二甲基亚砜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作用于BGC-823、MGC-803细胞24 h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EMT转导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中TGF-β1、TGF-βR、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伊维菌素对BGC-823、MGC-803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细胞抑制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伊维菌素作用后BGC-823、MGC-803细胞的迁移数和侵袭数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01);5、10μmol/L伊维菌素作用后BGC-823、MGC-803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或P<0.001),N-cadherin、Vimentin、Snail、TGF-βR、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或P<0.01或P<0.001),TGF-β1蛋白仅在10μmol/L伊维菌素作用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伊维菌素能显著抑制BGC-823、MGC-8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活性从而影响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藏药翼首草提取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70%甲醇提取翼首草中成分。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将不同浓度翼首草提取物作用于BGC-823细胞。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翼首草提取物对BGC-823的半数抑制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翼首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翼首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翼首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PCNA、Cyclin D1和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分析翼首草提取物作用后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翼首草提取物处理的胃癌BGC-823细胞活力下降,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作用24 h和48 h对胃癌BGC-823细胞抑制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0±8)μg/ml和(21±4)μg/ml,本研究后续分别以10、20、40μg/ml翼首草提取物处理胃癌BGC-823细胞48 h进行实验。10、20、40μg/ml...  相似文献   

11.
香芹酚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香芹酚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香芹酚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香芹酚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香芹酚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TIMP-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9、PARP的表达以及ERK、P38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香芹酚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香芹酚处理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明显增加(0μmol·L-1vs 10μmol·L-1,0μmol·L-1vs 20μmol·L-1,0μmol·L-1vs 40μmol·L-1,0μmol·L-1vs80μmol·L-1),侵袭能力显著降低(0μmol·L-1vs 80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香芹酚处理组细胞caspase-9、TIMP-1表达升高(P<0.000 1)、PARP发生裂解(P<0.000 1),P38信号被激活,同时MMP-9表达降低(P<0.000 1),ERK信号通路受到抑制。结论:香芹酚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其凋亡,其作用与MAPK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RNCR1含量;设计并合成针对PRNCR1基因的siRNA,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观察PRNCR1含量改变对BGC-82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Real Time-PCR检测10对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RNCR1含量;化学法合成针对PRNCR1的siRNAs,脂质体法转染至BGC-823细胞,转染分为细胞对照组、转染对照组、错义序列组和siRNA转染组。转染后48 h收集细胞,Real Time-PCR检测转染后细胞内PRNCR1含量变化;CCK-8检测肿瘤细胞对数生长期基因干预对于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PRNCR1在胃癌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细胞对照组比较,siRNA转染组细胞中PRNCR1含量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而转染对照组、错义序列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RNCR1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RNCR1沉默可显著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中血管生成因子1(Ang-1)的表达,观察其对肿瘤侵袭性的抑制效果。方法 设计靶向Ang-1的siRNA片段并转染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RT-PCR方法检测Ang-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整合素β1、CD44V6和Ang-1的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定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黏附能力;Matrigel胶及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所设计的siRNA片段可有效沉默Ang-1的mRNA表达;整合素β1、CD44V6和Ang-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胞膜,其表达水平较转染siRNA片段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靶向Ang-1的siRNA技术可有效降低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侵袭能力,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在54例食管癌中的阳性率61.11%,显著高于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13.33%(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对血管生成、食管癌的侵入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作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对治疗及预后有相当好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在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DNA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一步探讨三叶因子1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4例人胃癌、癌旁及远癌正常组织标本(术前未做放化疗),15例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胃癌、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的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以PCR产物电泳结果的灰度值与相应内参照GAPDH的比值表示。使用SPSS软件包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认为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P〈0.01),癌旁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高于远癌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P〈0.05),癌旁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与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44例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例数为26例(甲基化率为59.09%),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的正常组织未见甲基化。结论: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或表达缺失,提示三叶因子1可能是胃癌的抑制因子,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有较高的甲基化率,提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与其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胃癌治疗的靶点,但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胃癌BGC-823顺铂耐药细胞株,研究Oct-4基因在胃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顺铂逐步增加剂量法诱导胃癌BGC-823细胞,以建立其多药耐药细胞株BGC-823/DDP;MTT细胞毒实验检测顺铂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Oct-4基因的表达;基因转染干扰Oct-4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Oct-4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经过30~34周的诱导我们建立了胃癌BGC-823顺铂耐药细胞株;MTT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顺铂对BGC-823和BGC-823/DDP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33±0.12)和(21.46±0.97)μmol/L(P<0.01),与BGC-823细胞比较,BGC-823/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是其9.21倍;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胃癌耐药株BGC-823/DDP高表达Oct-4基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学合成的siRNA可以靶向下调Oct-4蛋白的表达;siRNA干扰BGC-823/DDP细胞Oct-4基因的表达后,BGC-823/DDP细胞对顺铂的的IC50值从(22.04±1.84)μmol/L减小到(6.15±0.53)μmol/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Oct-4基因的高表达在胃癌顺铂的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