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血浆浓度的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200例,迅速采静脉血1~2mL,测定血浆NT-proBNP血浆浓度;病情稳定后,均常规行超声心动检查,经统计学分析进行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比较。结果 NT-proBNP在心源性患者为(2380±376)pg/mL,肺源性患者为(54±65)pg/mL。心源性患者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患者(P<0.01)。结论 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检测在急性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具有明显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钠肽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旭惠  陈宁南  陈运和  陈文龙 《江西医药》2009,44(11):1098-109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6年5月住院有气促和呼吸困难患者9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6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36例。均给予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浓度(798±364)pg/m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56±23)pg/ml(P〈0.01)。结论快速检测BNP水平对鉴别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和肺源性具有重要意义,且可判断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共93例,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根据导致急性呼吸困难原因,分为心源性所致呼吸困难及非心源性所致呼吸困难,前者为心源性组(61例),后者为非心源性组(32例)。对心源性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18例、Ⅲ级患者26例、Ⅳ级患者17例。血浆测定NT-proBNP,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心源性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为(3.58±1.24)μg/L;非心源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0.42±0.09)μg/L;心源性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心源性组中心功能Ⅱ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1.862±0.237)μg/L;心功能Ⅲ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3.691±1.241)μg/L;心功能Ⅳ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6.782±1.347)μg/L;心源性组中心功能Ⅳ级NT-pro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且心功能Ⅲ级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发病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宁 《哈尔滨医药》2012,(5):366-36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呼吸困难患者,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检测血浆NT-proBNP的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的指标,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肌钙蛋白T(TnT)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并发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就诊的老慢支呼吸困难患者238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126例(心源性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8例,Ⅱ级50例,Ⅲ级35例,Ⅳ级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112例(肺源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NT-pro BNP和TnT水平。结果:心源性组血NT-pro BNP为(811.8±530.2)pg/ml,明显高于肺源性组的(121.6±60.8)pg/ml(P<0.01)。心源性组TnT为(0.015±0.012)ng/ml,肺源性组为(0.010±0.007)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NT-pro BNP指标可作为排除老慢支合并心力衰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17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包括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观察两种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CHF组患者(P〈0.01);CHF组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是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敏感和特异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蒋婷婷  王炯  刘荣玉 《安徽医药》2013,34(4):437-439
目的明确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鉴别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意义,探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呼吸困难检查血浆脑钠肽的113名患者,肺源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呼吸困难及左心、右心功能不全时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肺源性呼吸困难时血浆BNP水平为(59.06±41.40)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时血浆BNP水平为(415.10±286.24)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心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为(317.08±272.40)pg/ml,左心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为(487.18±278.22)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时BNP水平升高,且升高程度与导致呼吸困难的不同原因有关,结合其他临床资料,BNP水平有助于鉴别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以及进一步鉴别左心与右心功能不全,对快速鉴别呼吸困难原因有一定价值,可以转化应用于临床作为鉴别诊断呼吸困难原因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原(BNP)水平对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老年呼吸困难患者159例,入院时检查血浆BNP含量,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比较心源性呼吸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区别;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含量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含量为(126.7±23.4)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含量为(946.8±125.3)pg/mL(P=0.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检测在老年呼吸困难患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能够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
梁蕾  李娟  姜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150-15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钛(BNP)含量在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意义,为准确治疗,防止误诊提供依据。方法我院182例老年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检测BNP含量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2组患者血浆BNP含量的差别,并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进行BNP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为(715.2±135.4)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62.7±15.8)pg/mL(P=0.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P<0.05)。结论 BNP是鉴别老年呼吸困难患者病因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床边联合检测氨基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入院的患者 120 例, 入院时立即行床边 NT-proBNP、cTnI 检测, NT-proBNP> 300 ng/L 或 cTnI> 0.16 μg/L 定义为心源性呼吸困难。 根据最后诊断将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组(n= 68)和肺源组(n=52), 同时选取 30 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 3 组的 NT-proBNP、cTnI 水平进行分析。 研究单独检测 NT-proBNP、cTnI 和 NT-proBNP+cTnI 联合检测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肺源组及心源组的 NT-proBNP 及 cTnI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且心源组高于肺源组(P< 0.01)。 NT-proBNP、cTnI 单独检测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分别为 67.65%和 52.94%; 两者联合检测提高至 94.12%; NT-proBNP、cTnI 单独检测时的特异度分别为 70.00%和 53.33%, 联合检测提高至 86.67%。 NT-proBNP+cTnI 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 NT-proBNP、 cTnI 单独检测(P< 0.05), 检测特异度高于 cTnI 单独检测(P< 0.05), 与 NT-proBNP 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 94.12%(64/68), 阴性预测值为 86.67%(26/30)。 结论 床边联合检测 NT-proBNP、cTnI 在心源性呼吸困难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片段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74例为CHF组和26例健康对照组,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将CHF患者分4个亚组: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Ⅰ~Ⅳ级)及26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统计学方法以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和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分别为(161±114)和(466.6±8.65)、(559±88)、(1359.52±408)、(5114±2535)pg/mL,CHF组各亚组的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②心力衰竭组患者按LVEDD分两组,LVEDD≥60mm组16例,LVEDD<60mm组58例,前者血浆NT-proBNP水平[(5812±2354)pg/mL]显著高于后者[(1008±607)pg/mL,P<0.01],而LVEDD<60mm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CHF组LVEF<40%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3059±2558)pg/mL]显著大于LVEF>50%患者([562±177)pg/mL,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48,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935,P<0.01)。结论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心功能状态及左心室重塑有明显的相关性。NT-proBNP的检测可对不同程度的CHF患者进行评估,对指导CHF治疗、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AMI后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联用rh BNP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F[(55.4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60±8.40)%];两组患者LVDD、NT-pro BNP和CR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DD、NT-pro BNP、CRP[分别为(48.10±6.20)mm、(3 082.41±258.92)pg/ml和(3.02±0.56)mg/L]相比对照组LVDD、NT-pro BNP、CRP[(51.00±6.40)mm、(3 746.58±469.58)pg/L和(3.24±0.75)mg/L]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联合静脉用rh BNP治疗AMI后HF疗效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韩燕  ;钱向阳 《中国医药》2014,(9):1274-127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 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1例,完全随机分为rhBNP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另加用rhBNP,给药方法为rhBNP按1.5μg/kg静脉负荷量后,继之以7.5~10.0 ng/(kg? min)持续泵入48 h。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心脏功能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rhBNP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67.7%(2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BNP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18±466)、(590±81)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03±603)、(990±99)ng/L,2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 rhBNP组治疗后1周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rhBNP组治疗前后LVDD:(68±8)、(59±7)mm,对照组治疗前后LVDD:(66±8)、(61±8)mm,rhBNP组治疗前后LVEF:(34±7)%、(45±7)%,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35±7)%、(40±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间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浓度在急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之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科以呼吸困难为主诉而除外创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包填塞的患者作床旁快速血浆BNP浓度测定.按照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和对治疗后评估分成无心源因素组和有心源因素组,后者再细分成仅有心源因素组和心源因素加肺部疾患组....  相似文献   

16.
宋永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1-354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3例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T2DM组)和67例ACS(ACS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lc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含量并比较.结果 T2DM组HbAlc、NT-proBNP分别为(9.21±1.23)%、(3.56±1.12)ng/ml,均高于ACS组的(5.09±0.67)%、(0.14±0.04)ng/ml(t=6.495、9.277,均P<0.01);ACS患者心功能与HbAlc、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517、0.589,均P<0.01),ACS患者HbAlc与NT-proBNP之间也呈正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HbAlc和NT-proBNP对ACS患者心功能损伤有促进作者,可作为ACS心功能受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与左心功能不全相关性。方法200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法测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NT-proBNP),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肌工作指数(MPI)评价心功能。分析正常、轻、中重度OSAHS患者的NT-proBNP及MPI的情况。结果正常、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NT-proBNP分别为(357±184)pg/ml、(579±352)pg/ml、(958±517)pg/ml, MPI分别为(0.26±0.05)、(0.29±0.08)、(0.43±0.17)。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N-BNP与MPI均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对左心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OSAHS患者心衰程度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经由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E/a比值,根据患者是否为左心室肥厚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96)为单纯高血压组,观察组(n=50)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测量患者的hs—CRP、NT—proBNP值,分组比较,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3.46±2.04)mg/ml vs(2.40±1.32)mg/ml,NT—proBNP分别为(185.2±41.06)pg/ml vs(119.84±21.60)pg/ml,LVMI分别为(164.9±32.8)g/m^2 vs(115.2±16.8)g/m^2,E/a分别为(0.63±0.29)%vs(0.94±0.48)%,NT—proBN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98,P〈0.01,NT—proBN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F=-0.741,P〈0.01。hs—CR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241.P〈0.01;hs—CR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46,P〈0.01。结论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超声诊断在确诊及指导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通过随访研究不同NT—proBNP和cTnI水平的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心衰患者的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1664.8±632.91pg/ml和(0.35±0.12)ng/ml,健康体检组的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92.3±6.7)pg/ml和(0.01±0.03)ng/ml,两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且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剧,血浆两指标水平均升高;低水平的NT—proBNP和cTn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9.5%,显著低于高水平的NT—proBNP(43.4%)和cTnI(50.0%)。结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同时应对血浆NT—proBNP和cTnI高水平者进行高度重视,两者联合检测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