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莫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04-105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 (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 (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64/86)(P<0.05).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32例患者除一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护理.方法 我们针对104例剖宫产产妇术前进行有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知识的宣教,术后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结果 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只要我们认真加强宣教,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党利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88-13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脱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12例患者.10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一例肺栓摩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25、5.4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采用术后体位和下肢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及新的血栓形成。结论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维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 5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44例,护理干预组7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肺栓塞、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 术后护理10 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9.04,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5月280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术后确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结果6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4例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剖官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11例患者,9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及护理。方法足浴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结果剖宫产术后产妇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均有效的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穴位按摩及中药足浴已经成为妇产科常用保健养身的手段,不仅可以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以改善新陈代谢、消除分娩疲劳、改善产后睡眠等。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74-117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3例下肢骨折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程瑾璇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30-131,13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李惠萍  宋兵高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62-3763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无出血及肺栓塞形成.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抗凝溶栓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82例随机分为中药辅助治疗组、西医组,各41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肝素、尿激酶静脉滴注,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中药辅助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及局部熏敷。结果中药辅助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2.0±0.7)d,西医组(3.0±1.0)d;治疗2周时总有效为97.6%,西医组为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疗法,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5例血管再通,10例部分再通,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可导致肺梗塞,威胁生命或发生后遗症影响下肢功能.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变得较为常见.早期预防及诊治对DVT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的护理方法,减少发生率。方法总结106例行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干预,术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密切观察下肢肿胀、腹股沟区疼痛、沿静脉走行压痛及下肢血运情况,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机械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06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率达98%。结论针对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全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贯穿于手术前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