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及临床配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研究,以探讨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长沙地区44例患者(人血小板抗原)HPA1~5、15系统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血小板基因配型吻合组血小板输注后CCI1、CCI24效果明显优于配型不合的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小板制品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血小板输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明显增多。特别在临床上,许多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影响了治疗,甚至发生出血,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同时,很多心血管疾病研究也表明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 HPA)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及相互聚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对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治疗效果。方法检测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采用白血病滤器输注同型机采浓缩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后1h、24h血小板计数。结果本组46例,1小时后有效41例(89.13%),无效5例(10.87%);24小时后,有效38例(82.60%),无效8例(17.40%)。HLA抗体阳性7例(15.21%),HPA抗体阳性4例(8.69%)。结论检测受血者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输注血型和HLA配合型浓缩血小板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在临床血液病输血治疗中提升血小板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不同种类的血小板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139例,输注手工血小板患者96例,观察输注后24h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输血反应,比较计算血小板增加数校正值(CCI)、血小板回升率(PPR)。结果机采血小板组与手工血小板组比较CCI明显升高,PPR升高,输血反应发生率较低(5.0%vs 15.6%),止血效果较好。结论输注机采血小板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值,止血效果优于手工血小板.且能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1-6,9,15系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研究。方法选取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和供者标本,对其进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检测,根据血小板回收率评判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供、患者进行HPA1-6,9,15抗原系统基因进行分型,动态观察患者同型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探讨HPA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患者和供者HPA-1、4、9均未检测出HPA-b基因,呈呈aa纯合子单态性分布;HPA-5、6则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较少看到bb纯合子。而HPA-2、3、15呈明显多态性分布,HPA-2、3、5、6、15等位基因频率均呈多态性分布。结论对反复多次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除需考虑HLA基因相关外,还与HPA基因多态性相关。在做HPA配型时,多数人只需检测供者与患者HPA2、3、15基因就可以显著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对65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治疗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每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10u、输注2次以内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67%,输注12~40u、3~10次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33%,输注≥82U、20次以上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90.91%;在2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效价≤2者无输注无效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效价在8~32者,有77.78%的输注无效或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效价≥64者88.89%输注无效或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结果表明,输注血小板浓缩液次数越多量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越高,其输注无效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确保输注血小板治疗的质量,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任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84-185,188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没有滤除白细胞,B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阳性率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阳性率,评估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A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8.9%,B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A抗体阳性率是15.6%和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提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及输注后1h、24h血小板计数,HLA和HPA抗体阳性率及输注血小板无效率。结果观察组320例,有效例258例(80.62%),无效62例(19.38%)。对照组300例,有效103例(34.33%),无效197例(65.7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无效率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加强血小板抗体筛查可降低免疫性输注血小板无效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与单纯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653例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与单纯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结果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组输注总有效率为91.6%,单纯机采血小板组为89.9%;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组发生输血反应及血小板无效输注低于单纯机采血小板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较手工分离血小板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山西地区血液病患者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为HPA基因库建设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为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PLT)有效输注建立理论和临床基础。方法:选取血液病住院患者97例,分为输注有效组(52例)和输注无效组(45例),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进行HPA-1~6,15抗原系统基因分型。结果:输注有效组HPA-1,4,5,6主要以aa型为主,HPA-3和HPA-15杂合度较高。输注无效组HPA-1,4,5,6主要以aa型为主,HPA-2,HPA-3,HPA-15杂合度较高。结论:山西地区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表现出人群特点。人类血小板抗原血型中a基因频率明显较高;血液病患者HPA-2,HPA-3,HPA-15抗原对配偶不配合比例高。提示临床治疗中对于反复输注PLT的血液病患者需高度关注HPA-2,HPA-3,HPA-15基因型,并对其进行检测,尽量同型输注,避免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滤除白细胞输血和未滤除白细胞输血的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反复输注滤除白细胞输血者,HLA抗体阳性率8.6%(3/35),HPA抗体阳性率11.4%(4/35),其中3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3例; 反复输注未滤除白细胞患者,HLA抗体阳性率54.8%(23/42),HPA抗体阳性率14.3%(6/42),其中5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20例。两组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福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基因多态性,为临床血小板输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技术对113名福建汉族健康个体进行HPA-15基因分型。结果HPA-15aa、HPA-15ab及HPA-15b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74、0.522和10.204,与我国其他省份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A-15a、HPA-15b抗原不配合率分别为0.116和10.133。结论HPA-15基因多态性区域差异不明显。HPA-15a/b抗原不配合率较HPA其他系统高,可能导致产生同种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的概率增加,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纯度高,红、白细胞混入量少,输注后不宜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优点,从而减少了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备受临床欢迎。但目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来源比较贫乏,常常供不应求,导致部分献血者献血小板过于频繁。为了解反复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影响,笔者观察了51例长期多次献血小板者外周血象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鉴于血小板较难获得、保存要求高、保存期短等原因,与其他的血液制剂相比较,价格非常昂贵,且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约30%~70%输血后可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1],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2]。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0%~80%是由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体[3]的免疫作用引起的,抗人类面小板抗原(HPA)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率多为5%左右[4]。临床应用中,选择ABO同型、HL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小板输注次数及输血小板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调查2017年2月~2018年8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血液科170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同一例患者的输血小板次数分为M1组(<5次)、M2组(5~9次)、M3组(≥10次),根据有无输血反应史分为有输血反应史组和无输血反应史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采献血员血小板抗原(HPA)全部等位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对27例机采献血员血小板抗原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来指定血小板抗原等位基因,其中全部检出者无一例,检出9个抗原、4个抗原、2个抗原者各1例,检出8个抗原,7个抗原、6个抗原、5个抗原则分别为8、7、4、5例。结论: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在研究血小板抗原多态性中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方法分别检测输注血小板次数≤3次和>3次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并比较结果之间的阳性率.结果输注血小板次数>3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远远超过输注次数≤3次的患者.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所测得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少次输注高,提示临床治疗应做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免造成输注血小板治疗无效或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8.
RhCE抗原检测与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细胞输注治疗中,受血者体内产生免疫性抗体,会发生溶血输血反应,轻者致红细胞输注无效,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原因是输注了不合的红细胞血型抗原。Rh血型系统D,C,C,E,e5抗原,目前输血技术规范》仅对D抗原同型输注作了严格规定,其它C,C,E,e没有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成份输血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临床上成份输血大量增加,血小板的输注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治疗以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毒性化疗后,血小板的及时输注是关键性的支持治疗措施之一,使得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也有部份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效果不明显,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发生输血反应.笔者就目前血小板输注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血反应原因与类型,探讨处理措施。方法有输血反应的患者215例,由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将资料收集、分类、分析统计并储存。结果本组患者血液输注成分主要为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洗涤红细胞,输血反应类型为发热、过敏及其他。结论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配血技术等因素相关。反应发生后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