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204例,分成糖尿病组(68例)、糖调节受损组(76例)及血糖正常组(60例),分析三组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204例冠心病患者中,33.3%合并糖尿病,37.3%有糖调节异常,29.4%血糖正常,三组间的基线水平差别;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较血糖正常组更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1.89±0.71VS2.07±0.79VS1.59±0.81,P〈0.05),且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具有同等危害冠状动脉的作用,较血糖正常者更容易发生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餐后2h血糖、HbA1c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HDL-C起着保护作用,提示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需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给予术前、术后康复指导。结果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86%,通过及时介入治疗和术后有效的护理,急诊PCI对患者安全有效,满意率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可使梗死的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并发症少,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接受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吸烟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不吸烟组,B组为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吸烟组患者随访1年间发现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不吸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后,影响心功能预后,增加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AM I患者发病24 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给予相关的护理指导。结果本组68例急诊PCI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急诊PCI安全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对AM I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2型糖尿病(T2DM)个体代谢综合征各因子的特征性分布。方法对入选139例个体作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谱检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腹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IGR组和T2DM组的BMI、腹围、SBP、DBP显著高于NGT组(P<0.05,P<0.01);②IGR组和T2DM组TC、TG、LDL-C、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NGT组(P<0.05,P<0.01),T2DM组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IGR组(P<0.01);③IGR组和T2DM组高血压病、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1)。结论糖耐量受损患者已存在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代谢组分异常,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应重视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YNTAX评分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相关性及二者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且24 h内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 0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 398例,女性1 660例),平均年龄(64±12)岁;STEMI 3 687例,NSTEMI 2 371例。根据NLR分为3组(高、中、低),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SYNTAX评分、白细胞计数等,并分析NLR与SYNTAX评分对PCI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价能力。结果 STEMI组和NSTEMI组的中性粒细胞和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LR与SXs呈正相关(r=0.459,0.33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1年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 在STEMI或NSTEMI心肌梗死24 h内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NLR与SXs可作为1年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血流3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8.6%。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82-84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术中靶血管复流现象(NR)、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 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变化情况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术中两组NR及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Tn I、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F、LV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接受PCI治疗AMI患者的CTn I、hs-CRP、LVEF及LVFS水平,减低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脉宁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的作用,探讨糖脉宁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24)在综合降血糖基础上服用糖脉宁,对照组(n=24)采用综合降血糖措施,治疗3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2hBG水平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FBG、P2hBG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9例IGR转为OGTT正常,2例转为DM,对比对照组的1例OGTT正常和7例D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脉宁中药煎剂用于治疗糖调节受损,可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该药无不良作用,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对比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120名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急诊组60例进行急诊PCI,择期组60例择期PCI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急诊组痊愈率88.3%,优于常规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比择期介入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生梗死的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为I级44例,0级14例,共使用75枚置入支架,术后患者血流TIMIⅢ级者56例,TIMIⅡ级2例,休克时间过长死亡1例,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症状,经二次治疗后治愈,1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2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6例和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6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TI-MI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心肌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怀孕前糖调节受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对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志愿者进行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检测,选取糖调节受损妇女4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对孕妇及其围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剖宫产率、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怀孕前糖调节受损妇女在妊娠期常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围生儿有负面影响,为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应对怀孕前糖调节受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TG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连续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36例的病例资料,检测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后4周及3、6、12个月的TC、TG、LDL-C、HDL-C,其中624例患者在4次血脂检验中LDL-C均<1.81 mmol/L.根据TG水平分为TG< 1.70 mmol/L组(259例)和TG≥1.70 mmol/L组(365例),研究TG与1年内发生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二次血运重建手术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结果 TG< 1.70 mmol/L组和TG≥1.70 mmol/L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年内共发生MACCE事件59例(9.5%),TG<1.70 mmol/L组(9例,3.5%)明显低于TG≥1.70 mmol/L组(50例,13.7%)(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非HDL-C(非HDL-C)和其他协变量后TG≥1.70 mmol/L是发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9,95%置信区间为0.84~ 1.31;P =0.03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手术患者,LDL-C达标后TG≥1.70 mmol/L是1年内发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前后糖调节受损患者糖尿病下肢病变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变化,为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策、预防糖尿病下肢病变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门诊或查体中心体检的糖调节受损患者300名,对其行健康教育,行生活方式干预,并选用糖尿病下肢病变防治知识调查表,采用结构式访问法按先后顺序分别在就诊及3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有受试者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参数: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的记录分析。结果糖调节受损患者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发病后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患病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6-29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对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体检为糖调节受损患者168例,根据NT-proBNP含量将患者分为高NT-proBNP含量组和低NT-proBNP含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糖调节受损患者NT-proBNP含量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分析NT-proBNP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分布、BMI指数、LDL-C、空腹血糖含量、空腹胰岛素含量均为糖调节受损患者NT-proBNP含量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BMI指数、LDL-C、空腹血糖含量、空腹胰岛素含量均为糖调节受损患者NT-proBNP含量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3年后,共69例患者发展成糖尿病患者,高NT-proBNP含量组26例,低NT-proBNP含量组4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66,P<0.05)。糖调节受损患者发展成糖尿病与患者NT-proBNP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2=0.547,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发展成糖尿病与患者NT-proBNP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对于合并影响NT-proBNP含量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尽量降低糖受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术前、术后护理,观察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均安全度过危险期,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均满意。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全程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并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在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术后以负荷量(0.4μg.kg-1.min-1,30 min)、然后维持量(0.1μg.kg-1.min-1)治疗48~72 h;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测量法,评估PCI术后即刻结果、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后,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5);替罗非班组的CT-FC值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0)。治疗后3,7 d,血清CK、CK-MB和cT-nI水平,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程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18-3019
目的:探讨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是否更易导致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方法:无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的门诊患者229例.以被动吸烟、曾经吸烟、目前在吸烟或从不吸烟也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进行随访研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结果:61例(26.6%)患者被诊断为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其中吸烟组患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的比例最高,为36.2%,其次为被动吸烟组,为26.0%,曾经吸烟组为22.6%,最低为从未吸烟组,为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可以导致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