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5年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5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为同卵孪生1例、HLA交叉全配7例,单倍体相同26例。45例开放手术取肾,右肾14例,左肾31例。术后采用环抱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45例供体术后10天出院,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随访24个月,血压、尿常规,肾功正常。受体目前44例存活,移植肾存活时间最长者达6年余。2例肾病复发,移植体失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血液透析后,肾功恢复正常。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及血透治疗后,肾功能逆转稳定。1例自行停药后死亡。结论术前对供、受者进行仔细全面的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因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免疫抑制剂用量小,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11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已完成的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为夫妻间供肾,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交叉反应组(CREGs)误配率为3MM(missmatch)、2MM、1MM、0MM的移植例数分别为74,11,4,23;112例均为开放手术取肾,32例取供者右肾,80例取左肾;受者均为第一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反应治疗。结果所有供者手术顺利,术后7~12天出院,平均9.5天。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正常。所有受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1例发生淋巴囊肿,均经手术治愈。1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冲击治疗,均逆转。随访2~48个月,人/肾存活率100%/100%。结论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自环孢素 A(Cyclosporine A,科称 CSA)应用于临床以来,便临床上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多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目前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问题仍是排斥反应,及时准确地诊断排斥反应并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是保护移植肾的关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环孢素A 全血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7例尸体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全血环孢素 A 浓度进行监测,对全血环孢素 A 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防治意义进行  相似文献   

4.
吴博  诸禹平  刘洪涛  项平 《安徽医药》2013,17(3):450-452
目的夫妻供肾肾移植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3月—2012年1月该院亲属供肾移植中选取46例,其中以是否夫妻供肾分为两组,夫妻供肾13例,非夫妻供肾33例。两组除供肾有无血缘关系之外,两组的透析情况,冷、热缺血时间,使用抗体诱导和HLA错配等基线资料相似。手术开放经腹手术取肾,术后给予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抗排斥方案,术后给予随访。比较两组受体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活率。结果相同时间点,两组受体肾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缘亲属供体组比较显示术后1年内两组受体的Scr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物存活率一年内均为100%。结论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具有较理想的疗效,可以有效补充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寻找能早期诊断和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往,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将就近年国内外热点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环孢素A(CsA)在肾移植受者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最佳浓度.方法:用特异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2例患者全血环孢素A的浓度,比较不同剂量组(各4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CsA浓度高低、急性排斥反应和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患者的人/肾生存率.结果:高浓度组在1年内总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6.8%,低浓度组为1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低浓度组患者1年内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1%和16.4%(P<0.01),人/肾生存率分别为85.2%/82.8%和92.1%/90.9%(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组并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明显降低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患者的人/肾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活体肾移植受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梅霞 《安徽医药》2010,14(3):369-370
近年来,随着肾脏移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有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术前准备充分,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发生率低的优点,逐渐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所接受。然而,肾移植受体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由于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亲属供体术后对身心的影响、排斥反应、药物副反应等问题,患者往往会产生畏惧、焦虑等不适,进而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小剂量霉酚酸酯(M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MMF1.0·d-1、2.0·d-1和硫唑嘌呤(Aza)50-75 mg·d-1,每组均联合应用环孢素(CsA)及泼尼松(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小剂量MMF组严重腹泻比常规剂量组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及血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小剂量MMF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结论:小剂量MMF疗效可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经验,分析了1986年7月前施行的同种尸体肾移植44例中人肾存活超过10年18例(40.9%)的资料。主要经验是:获取良好的供肾,正确处理急性排异反应,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因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移植肾丧失功能作第二次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活体肾移植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锋  鄢业鸿  肖建生  单人锋 《江西医药》2008,43(12):1271-1273
目的总结我院2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6例非血缘亲属供肾包括5例夫妻和1例岳母供肾,血缘亲属供肾包括15例父母和4例同胞供肾.供体均开放手术取肾,肾脏按常规植于左侧或右侧髂窝,术后采用FK506+MMF+Pred或CsA+MMF+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和长期移植肾功能。结果25例供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日5~12d.平均9.3d,术后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恢复正常生活。受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肾功能,住院日10~35d,平均13d。8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2%,均治愈。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扩大了肾脏来源,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短,移植后恢复迅速.远期效果好。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能有效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活体肾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2007年活体肾移植患者病历96份,分别对免疫抑制剂品种、相关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体肾移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8385.85元,免疫抑制剂平均费用为17364.46元;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4%,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结论:活体肾移植具有排斥反应小、花费少的特点。今后应就活体肾移植患者如何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诱导免疫耐受治疗,施行环孢素撤除治疗等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54例肾移植后发生的外科问题的处理表明,肾移植后的外科并发症以输尿管并发症最为常见,需及时手术纠正,在部分输尿管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需外科处理的非外科并发症,移植后早期发生超急排斥,肾劝脉栓褰主自发性肾破裂需立即手术。急性肾小管坏死不要轻易切除移植肾。移植后期由慢性排斥所致的移植肾失功能。是否工除移植肾,视停用免疫抑制剂后病人的反应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受者移植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无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满2年的活体肾移植患者125例,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与受者术后1周、1年、2年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受者术后1年GFR的因素.结果:供者GFR与受者术后1周、1年、2年的GFR相关(r分别为0.217、0.216和0.273,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供者GFR和受者体质量是受者术后1年GFR重要的预测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受者术后1年GFR=78.7-0.474×受者体质量+0.239×供者GFR.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GFR为移植肾功能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减少或停用神经钙蛋白阻滞药能否改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方法:1999年1月~2001年5月期间,对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物肾病(Ⅰ级)肾功不全的93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在1~2周内将其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减少至原剂量的三分之一或完全停用,同时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脂的用量;B组(43例):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未作大幅度减量、而是仅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脂的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比较其移植肾功能、观察两组急性排斥反应有无差异等.结果:3年后A组有31例(62.0%)患者移植肾功能得以好转或不再继续恶化,而B组除4例(9.3%)移植肾功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外,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3年后A组肾功能明显好于B组;B组3年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而A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幅度减少甚至停用神经钙蛋白阻滞药可使部分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得以改善或者阻止其进行性恶化.这种药物调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与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OKT3)联合诱导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2个月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值均>50%的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20例,其中9例受者接受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免疫诱导(联合诱导组),11例受者接受OKT3常规免疫诱导(OKT3诱导组),均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评估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功能。结果: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vs.36.4%(P=0.319),11.1%vs.63.6%(P=0.028);联合诱导组患者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比例明显高于OKT3诱导组(88.9%vs.27.3%,P=0.010);联合诱导组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与OKT3诱导组(分别为90.9%、81.8%)比较,差异不显著(P=1.00和P=0.100);术后1年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血肌酐值分别为(105±24)、(97±22)μmol·L-1(P=0.437)。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进行免疫诱导,在预防高致敏受者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同时,缩短了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oxp3在大鼠骨髓干细胞输注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肾移植: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肾移植手术,术前经门静脉分别注射骨髓细胞及生理盐水,30天后观察肉眼和光镜下排斥反应及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检测T细胞内的Foxp3。结果实验组肉眼和光镜下排斥反应均较轻微,Foxp3在T细胞内Foxp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应用他克莫司并输注供体骨髓干细胞,可诱导一定的免疫耐受,此免疫耐受可能与Foxp3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卢一平  石明  谢喜  王佳  唐科士 《中国药房》2008,19(11):844-84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强的松(Pred)和吗替麦考酚酯(MMF)后是否允许CsA减量而不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是否可以减少CsA相关副作用以提高疗效。方法:将使用常规剂量CsA的肾移植患者(213例)与使用低剂量CsA患者(17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肾功能水平、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人/肾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低剂量CsA组总体疗效稍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CsA+MMF+Pred三联用药,在使用足够剂量MMF的情况下,可以允许CsA减量而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8,19(35):2777-27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比较93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周内给予前列地尔20μg.d-1(治疗组),同期85例术后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彩色多谱勒监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a人/肾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d的24h尿量(9.40±1.9)L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8)L(P<0.01),而术后1d血肌酐、术后5d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553.4±51.8)μmol·L-1、0.642±0.035、7.5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624.6±65.2)μmol·L-1、0.689±0.037、14.12%)(P<0.01);2组之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9.68%,10.59%)和1a人/肾存活率(98.9%/95.7%,98.8%/95.3%)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和1a人/肾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导致非清髓性治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失败的主要免疫细胞。方法通过动态观察受者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早期各阶段在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的嵌合状态,再用T细胞敲除小鼠作为受者,以验证宿主成熟T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与诱导特并性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亚致死量全身放射治疗TBI(450cGy)4-BMT骨髓移植治疗组的BALB/C受者移植心脏均出现排斥反应,存活时间〈38d,骨髓移植后第7天在受者的外周血、脾脏中仍存活一定数量的宿主成熟T细胞(分别为0.23%与0.48%)。T细胞基因敲除c57BL/6小鼠作为受者,给予单次TBI(450cGy)+BMT治疗,其移植心脏获长期存活,并获得完全嵌合状态。结论移植早期彻底清除或灭活宿主成熟T细胞是预防早期排斥反应的关键,也有利于供者骨髓T细胞植活,这对临床制定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冶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群体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适用群体.方法:51名患者分为老年、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成年非肝炎病毒携带者.观察初始剂量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和术后3个月、1年他克莫司维持剂量变化及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相似的初始剂量下,老年和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成年非携带者,而术后3个月及1年他克莫司维持剂量又明显低于成年非携带者.随着观察延迁,成年非肝炎携带者中发生2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慢性排斥反应,有3例因维持剂量一直偏高,难以承担昂贵药费,改用环孢素.结论:老年、成年肝炎病毒携带者术后应首选他克莫司,既减轻和避免药物副作用,药费相对无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