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 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结论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9,女3)。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6~28天,平均12天。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范围5cm×10cm^6cm×14cm。皮瓣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旋转180°修复残端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该技术安全、可靠以及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5例,车祸致伤8例,爆炸伤4例。缺损部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手掌软组织缺损3例;虎口区挛缩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cm~12.0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14.0 cm×6.0 cm,皮瓣旋转点平桡腕关节。结果临床修复27例,创面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2~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前臂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可以修复手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腹壁下穿支皮瓣,以一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通过阴阜区皮下隧道转移至外阴,重建外阴形态。 结果 6例患者切取腹壁下穿支皮瓣(6~10 cm)×(12~17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Ⅰ期再造尿道口、阴道口外形满意。 结论 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皮瓣转移安全、方便,副损伤轻,术后外阴形态满意,是较好的外阴修复重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 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 结论 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腹部分叶皮瓣修复多手指电烧伤的可行性,并为不相邻多个手指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998年至2008年间收治的23例多手指电烧伤患者,创面经手术清创后根据其形状及大小,设计以腹壁浅动脉内外侧支为蒂的下腹部分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除3例患儿因皮瓣蒂部受压致一叶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20例患者皮瓣血供丰富,断蒂后创面全部愈合,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腹壁浅动脉解剖结构清楚,血管走向恒定,皮瓣向.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供区部位隐蔽,是修复多手指电烧伤后深度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侧、膝关节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例。 结果 临床应用共9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肢体创面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附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9例四肢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根据伤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坏死,成活皮瓣外观较好,不显臃肿,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较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缝匠肌内外缘肌间隙皮穿支形成链式血管网的解剖学特点,探讨改良设计的股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较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Doppler血流探测仪定位缝匠肌内外缘的动脉穿支,继以彩超辨识出其中最粗大者为蒂,以缝匠肌走行为轴心线设计股内侧皮瓣。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切取改良股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5例皮肤缺损。结果Doppler血流探测仪提示缝匠肌内外缘肌间隙均有5~8支穿支血管,彩超检查表明其中至少有1支内径大于1.5 mm,术中解剖发现其来源于股浅动脉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游离移植后全部成活,皮瓣切取面积(12 cm×8 cm)~(22 cm×12 cm),供区大部分缺损直接拉拢缝合。随访5~25个月,皮瓣柔软、色泽良好,2例外形良好,3例外形较臃肿。结论改良股内侧皮瓣包含较多肌间隙穿支,可切取面积大,主要营养血管口径较粗,供区易于拉拢缝合,克服了血管变异、解剖困难等不足,是一种适用性较广的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损伤部位:手部缺损17例,足部缺损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1.7 cm~12 cm×8 cm。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SCIP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6 cm×2.1 cm~15 cm×11 cm。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保温等治疗并定期随访。 结果 38例皮瓣均得到有效随访8~14月,平均10.4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例给予活血解痉等处理后顺利成活,1例抬高患肢后自行缓解。余皮瓣血液循环良好,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留存线状瘢痕。 结论 “泳裤供区”理念下设计游离SCIP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其综合了受区移植后的功能与外形,亦兼顾了供区位置与美观程度,且并发症少。为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型猪躯干主要皮动脉血液供应,为皮瓣的相关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和充分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小型猪5头放血处死,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运用CT扫描三维重建全身动脉系统。解剖观测躯干主要皮动脉的起源、行程、营养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吻合情况,并取下皮肤筋膜组织拍摄X线片。(2)活体小型猪1头静脉注射泛影葡胺,CT扫描三维重建全身动脉系统,与明胶-氧化铅灌注的三维重建行对照观察。结果:在动脉显影X线图像上,可见双侧的腹壁上动脉、肋间动脉穿支、旋髂深动脉构成腹前、侧壁的主要营养链,两两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而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和胸背动脉均未见粗大的皮肤穿支。全身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躯干主要皮动脉的来源、走行,管径相对大小,并可动态观察血管树的三维结构和相互关系。结论:小型猪躯干体被血运丰富,腹壁上动脉、肋间动脉穿支、旋髂深动脉皮支两两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构成躯干体被组织的主要营养链,并可以此设计不同类型的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外伤患者为扩创后面积)为6 cm×4 cm~15 cm×1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5 cm~21 cm×8 cm。皮瓣断蒂前在放大镜下根据II级穿支走行,保留II级穿支及其周围1 cm左右深筋膜组织,切除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的脂肪组织,保留2~3 mm的真皮下脂肪,观察皮瓣血供良好后断蒂移植受区。 结果 2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约2 cm×1 cm大小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皮瓣中央呈锥状臃肿,15例II期行中央臃肿修薄术。均获6~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薄而柔软,感觉麻木。供区残留线状瘢痕。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I期去除大部分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组织、必要时II期去除皮瓣中央臃肿组织,减少II期皮瓣整形次数及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4.
The abdominal wall integument is becoming the standard donor tissue for postmastectomy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its vascular supply of key importance to the reconstructive surgeon. Refinements in tissue transfer, from pedicled to free flaps and musculocutaneous to perforator flaps, have required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finer levels of this vascular anatomy. The widespread utilization of th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DIEA) perforator flap, particularly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has rekindled clinical interest in further levels of anatomical detail, in particular the location and course of the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the DIEA. Advances in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anatomical and imaging technologies, have facilitated an increase in thi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review comprises an appraisal of both the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literature, with a view to highlighting the key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abdominal wall vasculature as related to reconstructive flap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与数量,为ALTF 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术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α线),其中点(A点)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B点)连线(β线),β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于β线及以A点为中心半径为3 cm圆形区域内寻找皮穿支,予以标记,以穿支搏动最明显处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我科于2016.04-2019.09,临床应用8例,均为下肢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21 cm×10 cm,最小8 cm×6 cm。 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大部分位于A点周围,其中粗大的穿支均位于A点下外侧。本组皮瓣8例,7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门诊随访5~12个月,皮瓣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术前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定位股前外侧皮瓣可靠的穿支,从而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与数量,为ALTF 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术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α线),其中点(A点)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B点)连线(β线),β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于β线及以A点为中心半径为3 cm圆形区域内寻找皮穿支,予以标记,以穿支搏动最明显处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我科于2016.04-2019.09,临床应用8例,均为下肢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21 cm×10 cm,最小8 cm×6 cm。 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大部分位于A点周围,其中粗大的穿支均位于A点下外侧。本组皮瓣8例,7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门诊随访5~12个月,皮瓣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术前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定位股前外侧皮瓣可靠的穿支,从而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