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经方附子丸散的状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小剂量论述:四逆汤,金匮肾气丸,药王续命散,偏正头风散,类关乌头酒;李可附子丸散的研发:李氏破格救心丸,李氏麻细梅参丸,李氏培元固本丸,李氏偏正头风丸,李氏四逆丸,李氏青龙丸,李氏金匮肾气丸,李氏乌头丸,李氏附子理中丸,李氏奔豚丸;附子丸散的设计思路:附子丸散的基础方,附子丸散的基础有效量,附子丸散的改良,附子丸散的变通,附子丸散的禁忌。  相似文献   

2.
针对热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热病经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猪苓汤;治热病自制方:犀四味,贯众石膏汤,羚麝止痉散,癃闭散,辟秽解毒汤,攻毒承气汤,攻承大柴胡汤;治热病特色:巧施汗清下,经方联合用,煎法别一格,霹雳手段攻;治热病思路:师仲号,遵六经,汗清下,统温病;承气汤,融解毒,创7方,探新径。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虽以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各期治疗目标尚有不同.急性期病情多重,变化较多,应以稳定病情、既病防变为要.治疗常用大柴胡汤为主,和解少阳,清泻阳明;恢复期病情趋于稳定,以促进肢体等功能恢复为主,同时需治疗情感障碍、肢痛等.常用方如柴胡类方、续命汤、乌头汤等;后遗症期一般不以偏瘫康复为主要治疗目标,按照"随证治之"法...  相似文献   

4.
王付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40-2241
乌头汤是张仲景辨治肌肉关节疼痛的著名方,运用乌头汤合麻黄加术汤辨治肌肉风湿、乌头汤合附子汤辨治肘关节骨折愈后疼痛不休、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辨治强直性脊柱炎、乌头汤合桂枝茯苓丸辨治神经性头痛,则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风之内外风的争论,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中风思路:外风可引内风动,诸急、卒、暴皆是风;麻黄利窍通脏腑,汗法可治脑水肿;阳气不到便是病,麻附细法透伏邪;中风危证不避麻,活血化瘀望莫及;闭证大续虎承汤,针药并施促苏醒;脱证小续破潜汤,上闭下脱苏合丸;中风后遗续命衍,麻细四五止痉散;不在内、外钻牛角,六经辨证统中风。  相似文献   

6.
痰生百病虚为本——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痰饮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痰饮病思路:痰饮概念;痰饮水湿,同源异流;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有形之痰——肺胃痈结肿,无形之痰——心脑神经络。治痰饮病常用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吴莱萸汤、甘遂半夏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四逆汤、乌头汤、附子理中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大柴胡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小陷胸汤、桂枝茯苓丸;三生饮、阳和汤、追风散、温氏奔豚汤、控涎丹、礞石滚痰丸、普济消毒饮、四妙散、清肠饮、消瘰丸、透脓散、止痉散、海藻甘草汤、化铁丸。治痰饮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改良乌头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瓜丹夏星汤、奔豚干姜紫石汤、附理砂半醒脾汤、大附夏苓醒脾汤、重订追风散、三生夏沉开窍饮、麻辛四五止痉散、苍术白虎汤、攻毒承气汤、辟秽解毒汤、羚麝止痉散、犀地承气开窍汤、礞石滚痰开窍丸、涤痰清脑汤、银英犀军普济饮、七味消毒饮、攻癌夺命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止呕汤、参灵甲珠散、芪物当耳芥蛋汤、还五桂枝芥虫汤、麝甲无敌散、妇科培元固本散。  相似文献   

7.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1,10(3):24-26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辨治卫气虚证的基本代表方,临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则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如与五苓散和真武汤合方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与白虎汤和牵正散合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四君子汤和牵正散合方治疗偏侧面肌痉挛,与小陷胸汤、生脉散和失笑散合方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肾动脉狭窄,与乌头汤和生化汤合方治疗骨质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段光堂 《河北中医》1983,(4):30-30,20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主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者。笔者临床以此为主方,治疗下肢为主的顽固性寒湿痹痛,取效甚速。兹介绍验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养正消积治肿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早期治肿瘤思路: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痰毒热化型,攻癌夺命汤;痰凝寒化型,攻癌基础麻辛方;宫颈癌肝郁湿热型,芪苡逍遥桂苓丸;脾虚寒化型,芪苡补君醒脾汤;白血病邪毒炽盛型,清瘟败毒犀四味;气血两竭型,三复温脾止血汤;伏邪入里当外透,病证冲突当从证;治癌要过四道关,整体失调四大证;攻补比例随证转,除恶务尽长固本。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谓治痛无补法。然学习《金匮》却不难发现,痛病或痛证在《金匮》中凡见约有44种,涉及补法近47方次。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补阳止痛《金匮》运用温阳、补阳法驱邪而止痛者,计9种病(证),13方次。如:湿病,湿伤表阳“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湿伤表里之阳“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分别以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经助阳,使湿得微汗解而痛止。历节病偏风湿“诸肢节疼痛”者、偏寒湿关节“不可屈伸疼痛”者,各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而止痛。血痹病“如风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