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预防老年人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需长期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对照组加用雷尼替丁片.分别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对预防老年人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肠黏膜损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艳平  王融江 《海峡药学》2012,24(2):114-115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法莫替丁组、硫糖铝组、兰索拉唑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余各治疗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硫糖铝1.0每日3次,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3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消道化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兰索拉唑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观察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50 mg次,每天3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3、6及12个月后的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服药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胃镜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普瑞酮对阿司匹林所致得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阿司匹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取措施对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病例中随机选取40例,其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14例,他们的年龄在19~75岁之间。根据疾病病因将患者划分成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相关性组与非NSAIDs相关性组,其中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每一组有20例患者。利用统计学理论对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溃疡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服药时间、服药种类、服药剂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两组患者在内镜下的表现是广泛性的胃肠黏膜病变。结论在临床中合理规范化用药是有效预防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阿司匹林服用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例,通过数字编号和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洋托拉唑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根除幽门螺旋菌治疗,对两组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损伤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分和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清除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4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洋托拉唑维持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其胃及十二指肠损伤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共5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中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不论Hp阳性或阴性,观察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均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是对胃肠黏膜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姜怀强 《黑龙江医药》2021,34(5):1063-1065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对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结构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鼻窦炎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观察组在术前、术后使用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鼻腔黏膜结构及免疫组化染色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黏膜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黏膜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TGF-β1阳性、胶原Ⅲ阳性基底膜厚度>20μm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在难治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黏膜结构及免疫组化染色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发生风险的高危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妊高症的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然流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及剖宫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不影响围生期母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大肠息肉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大肠息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出血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息肉的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出血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魏敦双  赵迎超  戴晓芳  罗鸣 《医药导报》2009,28(10):1295-1297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顺铂同步化学治疗(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耐受性及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Ⅲ~Ⅳb 期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58例). 两组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组同时予以顺铂30 mg&#8226;(m2-1,每周1次,共5~7次. 对照组则不合并同步化疗. 结果 治疗组治疗依从性差于对照组,且首次发生皮肤及黏膜毒性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对照组发生中重度皮肤、黏膜毒性及胃肠毒性的概率明显低于治疗组. 治疗组体质量丢失亦较对照组严重. 两组在肝、肾功能损伤上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的2 a无瘤生存率及2 a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同步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较单纯放疗治疗毒性更高,且依从性较差. 同步联合化疗近期疗效有稍微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76±15.64)min、(31.57±21.72)ml和(4.55±0.87)d,对照组分别为(118.61±24.58)min、(65.83±22.06)ml和(8.29±2.24)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82-78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人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早期胃癌剥离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能感和总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能感和总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胃癌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南  张幼文  王芬娟 《医药导报》2005,24(12):1133-1134
目的了解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用法均为40 mg·d-1,po,4周后均改为维持治疗,20 mg·d-1,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做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减轻,内镜改善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第8周治愈率分别为90.0%与85.0%。结论埃索美拉唑是反流性食管炎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徐巧岚 《医药导报》2006,25(5):420-42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76例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儿在确诊后立即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0~150 U·kg-1·d-1,qd,共治疗14~21 d;对照组在起病并确诊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0.3~0.4 mL·kg-1·d-1,qd,共14~21 d。此外,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基础治疗,直至蛋白尿消失,以后每3~14 d查尿常规1次,随访≥3个月。结果平均随访9.5个月,治疗组首次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为(7.27±2.44) d,对照组尿蛋白转阴时间为(9.50±4.17) d,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5个月复发8例,对照组9.5个月复发9例,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儿在试验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助于降低蛋白尿,缩短病程,并且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但不能预防肾病的复发。该药不良反应小,患儿能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胃肠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集胃肠道息肉患者共118例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及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84.7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吴红梅  于莹  陆志芳 《医药导报》2006,25(2):162-163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序贯疗法与持续静脉滴注的疗效与成本。方法211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先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80~100 mg·kg-1·d-1,待退热或血常规恢复正常后改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30 mg·kg-1·d-1,直至症状消失;对照组105例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80~100 mg·kg-1·d-1,直至症状消失。两组对症支持治疗方案一致。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与成本。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相近;治疗组治愈率73.6%,对照组为83.8%;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为97.1%。两组以上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平均总费用(535.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元),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 d)明显少于对照组(7 d)。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儿痛苦,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莉娅 《医药导报》2007,26(5):502-503
目的 探讨细辛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0.5~1.0 mg·kg-1·d-1,给药浓度0.01%~0.02%,1或2次·d-1,疗程5~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 d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6%)(P<0.01),治疗组减轻咳喘平均起效时间(22.8 h)短于对照组(39.2 h)。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口服阿司匹林(ASA)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药宣传教育,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服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减轻口服ASA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雷贝拉唑组、瑞巴派特组、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其余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服雷贝拉唑、瑞巴派特、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胃黏膜损伤程度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上消化道症状分别为:对照组11例(36.7%)和17 (56.7%)、雷贝拉唑组6例(20.0%)和9例(30.0%)、瑞巴派特组7组(23.3%)和10例(33.3%)、综合组5组(16.7%)和8例(26.7%),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雷贝拉唑组、瑞巴派特组、综合组等各治疗组胃黏膜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Z=4.24、3.76、3.29,均P<0.05),三组之间胃黏膜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巴派特与雷贝拉唑对预防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有相同的显著疗效,两者合用并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