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接诊的285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病原菌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对策,从而降低剖宫产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285例经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中,25例产妇产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77%。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检查次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等,采取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降低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产妇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确定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剖宫产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 BMI(25.9±1.1)kg/m2,疤痕子宫6例,急诊手术18例,手术时间(1.2±0.6)h ,住院时间(7.1±2.3)d ,合并基础疾病为6例,胎膜早破为12例,阴道及肛诊次数(3.3±0.6)次,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 =2.802)、手术时间(OR =5.813)、合并基础疾病(OR =6.182)、胎膜早破(OR =11.219)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花 《当代医学》2010,16(27):55-55
目的调查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产妇与同期的感染产妇在产妇及手术操作多种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手术操作持续时间长、腹部脂肪厚、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多存在生殖道感染、产科干预多(P〈0.05)。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应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王爱桃 《当代医学》2010,16(16):34-35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的11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按1:2随机选择224例无切口感染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指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检验提示11个变量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变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手术时间延长、腹部脂肪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胎膜早破。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针对相关因素预防和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2例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妇,将进行剖宫产手术且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产妇,对两组产妇的身体质量指数、所患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胎膜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失血量等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防治切口感染的方案.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组产妇的身体质量指数、所患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胎膜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失血量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非主刀缝合.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切口清创再缝合后,其手术切口均逐渐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引发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治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清创再缝合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爱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53-4254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剖宫产切口感染5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108例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肛查阴道检查次数、剖宫产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清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5-304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1 3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1 320例剖宫产产妇合并切口感染50例(3.79%),观察组年龄、体重指数、阴检肛诊次数、剖宫产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是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选择合适年龄妊娠分娩、控制体重、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控制手术时间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产妇的病例资料,并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产妇经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腹部脂肪厚度、生殖道感染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韦海珠 《吉林医学》2014,(15):55-3252
目的:对云南白药配合大黄芒硝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88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全部患者采取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措施,对对照组产妇应用大黄芒硝,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联合大黄芒硝,对两组产妇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产妇脂肪液化,5例产妇皮下硬结,4例产妇切口表面红肿,观察组1例产妇皮下硬结,1例产妇切口表面红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云南白药配合大黄芒硝能够取得理想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效果,可加快产妇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所有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术前白细胞总数、阴道检查或人工破膜等阴道操作史、高频电刀应用、手术时间等方面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4年间进行剖宫产1820例,发生切口感染80例,发生率4.40%.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为:体重指数高、白细胞总数高、存在阴道操作史、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长.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于2007—2012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74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46例孕产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75%。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大于1h、胎膜早破及试产后急诊剖宫产的产妇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及是否有高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大于1h、胎膜早破及试产后急诊剖宫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姚慧妤  陶萍  冯小凤  谢丹丹 《安徽医学》2020,41(9):1055-105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 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液化,分为切口脂肪液化组(81例)与切口无液化组(1 054例)。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组糖尿病(43.21%)、术前贫血(59.26%)、腹部手术史(67.90%)、急诊手术(14.81%)、手术时长≥2 h (23.46%)的产妇比例均高于切口无液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史及急诊手术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1。结论 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及急诊手术是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利用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有助于术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订临床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83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9例产妇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13%;单因素分析表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阴道指诊次数等。结论:临床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注意规避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44例剖宫产切口感染产妇作为观察组,按1∶2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88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而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5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分析筛选出4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手术操作持续时间长、腹部脂肪厚度≥4 cm、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其OR值分别为3.48、3.13、2.97、2.67.结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上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策,降低切口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1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切口感染)4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78例,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控制措施.结果 42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0%.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检查次数、手术时间、备皮到手术时间、血红蛋白、胎膜早破、夏季手术、多人病房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的年龄、孕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BMI、夏季手术、使用抗生素和胎膜早破以及手术时间均是影响产科中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科中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也比较多,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8-178,180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4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多、阴道检查次数多、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P〈0.05),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年龄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减少感染事件。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以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未出现切口感染,实验组均为切口感染产妇,综合分析其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结果:2组产妇年龄、孕周以及孕次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膜早破、手术时长、体重指数(BMI)、抗生素应用、夏季手术等因素方面,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腹部切口术后容易发生感染,且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策略,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有效防控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0例产妇,其中32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对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对产妇的年龄、高血压史、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史、糖尿病史、经产情况、胎膜早破及急性剖宫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肥胖、糖尿病史、胎膜早破及急性剖宫产均是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值均<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包括患者的高血压史、肥胖、糖尿病史、胎膜早破及急性剖宫产,在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实施剖宫产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0例产妇作为分析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行剖宫产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0例产妇作为参照组对象,针对产妇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参照组与分析组产妇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基础性疾病患者数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组间数据资料比较具有明显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析组患者胎膜早破、手术时间也显著高于参照组产妇,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资料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包含肥胖、血红蛋白减少、基础性疾病、胎膜早破以及手术时间延长等,需要提升临床干预重视程度,积极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缺陷的变化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以及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切口良好组(60例)和切口缺陷组(60例),采用经阴道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陷的早期变化,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手术次数增多、子宫后位、术后发生感染以及手术操作者的资历不够是导致子宫瘢痕愈合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手术缺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术后感染、子宫后位以及行剖宫产次数增多都会导致瘢痕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应当通过优化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