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其主要受限于局部坏死骨组织修复作用的不足,最终造成股骨头塌陷而导致肢体的功能障碍。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具有强烈的诱导骨组织形成作用的局部生长因子之一,能弥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中骨组织修复的不足。该文简要介绍当前对BMP的基础研究,重点回顾总结了BMP单独或联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其疗效以及优缺点,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BMP及TGF-β复合生物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吸附BMP-2和TGF-β1的PLLA/CPPf多孔材料植入股骨头坏死(Femur head necrosis,FHN)现灶清除区后的组织学变化,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FHN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在激素诱导性兔FHN模型上行坏死病灶清除术,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行大体和组织学光镜观察。结果 (1)大体观察,术后2周充填区周边出现反应带;6周周边反应带基本消失,有骨小梁长入充填区;12周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2)光镜观察,术后1周充填区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纤维肉芽组织形成,开始且持续呈网状长入充填区;2周周边有新骨产生,以后不断增加并向充填区中心延伸,材料逐渐降解,12周充填区广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结论 PLLA/CPPf多孔隙材料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合活组织长入,吸附有BMP-2的TGF-β1的PLLA/CPPf多孔隙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在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移植及BMP联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观华  李裕标 《广东医学》2007,28(9):1426-1428
目的 探讨使用自体松质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联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培养并传至第3代.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做成股骨头坏死病理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3组进行修复,A组使用自体骨髓血液4 ml和BMP(相当植骨量的1/5);B组使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不使用BMP;C组使用入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和BMP.观察各组兔股骨头大体形态、X线检查、力学性质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等.结果 股骨头外形改变:A组18例有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塌陷变形.B组13例有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塌陷变形.C组6例有轻度的股骨头塌陷变形.3组间塌陷高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股骨头耐受压应力学性质测定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截面骨小梁体积比值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用自体骨松质、BMP联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实验兔效果良好,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病又称股骨头骨软骨病、幼年性畸形性骨软骨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上端骨骺坏死、Legg-Calve-Perthes病以及扁平髋,是发生在儿童股骨头局部的自愈性、自限性畸形,而非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在1∶1700~1∶3700,从诊断名称的繁多,可间接证明对该病缺乏统一的认识.该病病因不明,病理变化不清,治疗亦有争议,是小儿骨科领域常见而又有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兔缺血坏死股骨头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及骨质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重3-4 kg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3只,雌雄不限,采用脂多糖和甲基强的松龙制造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每只兔左股骨头接受冲击波治疗,设为实验组,右股骨头不做任何处理,设为对照组.在冲击波治疗后1,2,4,8,12周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BMP表达的情况,用空骨陷窝率、成骨细胞计数及四环素荧光标记染色评价骨质再生的情况.结果 在实验组,冲击波治疗后2周BMP开始表达,4周达到高峰,12周仍很高,BMP表达最强的区域在坏死后增殖区.成骨细胞在2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12周仍很密集.而在对照组,只有少量的BMP表达和成骨细胞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股骨头成骨细胞计数及四环素标记积分光密度值在4周(P<0.05),8周和12周显著增高(P<0.01),而空骨陷窝率在4周(P<0.05),8周和12周显著降低(P<0.01).结论 ESWT可以促进兔缺血坏死股骨头内BMP的表达进而促进骨质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人工骨是否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有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右侧股骨头为实验组,植入复合人工骨,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β-TCP。术后2、4、6、8周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X线检查: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明显增高;4周后实验侧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观察:术后4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的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填充区骨组织修复大部分已完成,充填区广泛分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4、6和8周实验组骨小梁体积(TBV%)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BMP-2/β-TCP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试验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合组织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手术清除股骨头内的病骨,使股骨头呈空壳状,取带旋髂深动静脉血管束、带髂骨瓣、带骨膜及少量骼肌的多重组织移植入骨头内。结果:用Jacbs法对术前、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平均44分,术后平均86.67分,X线示修复率为88.3%,已塌陷的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再塑变光圆。结论:复合组织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用、简便、有效的新  相似文献   

8.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又称Legg Calve Perthes病 ,简称为Perthes病。Perthes病是小儿常见病 ,由于对本病原因尚不明确 ,因此在治疗方法上至今也无突破性进展。我们从1988~ 1997年对该病采用滑膜切除加钻孔减压术 15例 ,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均为男性患儿 ,年龄 7— 14岁 ,左侧 6例 ,右侧 9例 ,有外伤史 5例。患儿髋部均感疼痛 ,有不同程度跛行 ,髋关节外展和旋转活动受限 ,“4”字试验阳性。按Catter all分类标准[1] ,Ⅱ型 3例 ,Ⅲ型 8例 ,Ⅳ型 4例。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往往引起严重病残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诊治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最近,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召开了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重点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问题评述如下。一、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认识,加强预防工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可归纳为三大类:(1)外伤性:多为股骨颈骨折或其他髋关节损伤。(2)Legg-perthes病。(3)药物和其他疾病:如应用皮质类固酵、饮酒、减压病及某些血管病等。其共同的病变为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42-64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确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尚不十分清楚,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般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常为双侧发病,如未经特殊治疗,70%~80%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会在X线片及临床上有病程进展的表现.股骨头坏死最后结局是因全髋关节严重的骨性关节炎而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9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Catterall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2例。手术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滑膜切除术,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外展、内旋位3个月,3个月后逐步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根据评定标准,本组29例,优17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较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价值的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导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BME)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和发生机制。方法:35例(55侧髋关节)经确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根据有无出现骨髓水肿分为两组,与治疗前DSA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55例患者中髋关节MRI示骨髓水肿阳性为37个髋关节、阴性为18个髋关节;阳性的37个髋关节中36个于DSA静脉期见水肿相应部位呈淤血改变,1个髋关节未见淤血。阴性的18个髋关节中有3个呈淤血表现,15个未见淤血。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MRI所示的骨髓水肿和DSA所见的淤血表现密切相关,其分级与坏死分期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的形成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和髓内高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999年11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压力0.22MPa,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8个疗程,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对I、Ⅱ期髋的疗效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Ⅲ、Ⅳ期髋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建议早期应用,对治疗要有信心,疗程要足够。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军  张志远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02-504,F0003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ungerford分期,筛选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8例(68髋),采用超选择灌注扩血管溶栓术,将导管插入患髋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注入扩管溶栓药物。治疗前后6个月分别进行患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0-Ⅱ期有42髋,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Ⅲ-Ⅳ期有26髋,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后,41例(83%)髂外动脉造影显示旋股内、外动脉的分支血管轮廓不同程度增粗且分支数目增加;44例(占91%)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不适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CT、MRI复查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髂外动脉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能有效增加股骨头和关节的供血。介入治疗对0-Ⅱ期患者,能够延缓病变的发展,避免或延迟行髋关节置换术。对Ⅲ期、Ⅳ期患者,只能作为姑息疗法,缓解髋关节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肌蒂双血供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肌蒂双血供(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和升支臀中肌支血管)大转子骨瓣移植的方法治疗ANFH患者55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股骨头血运和微循环重建情况,参照百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5例患者中有11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术后股骨头血供恢复,微循环开始重新建立。术前与术后随访3年比较,患髋临床评价、x线评价、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比较期别间的疗效分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1.14,P〈0.01)。结论:带肌蒂双血供大转子骨瓣移植术植入的骨瓣承担起良好的机械支撑力,并促进骨修复,重塑股骨头高度及其外形。此治疗方法预后与ANFH的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期别有关。因此,此手术尤适用于Ⅱ期和Ⅲ期的早期ANF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 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75个股骨头)ANFH,其中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46岁。病例均行MR I检查,30例行X线检查,21例行CT检查。结果X线、CT及MR I诊断ANFH的阳性率分别为77.1%、80.7%、100%。按M etchell分级:A级8个,B级15个,C级39个,D级13个。12个具有“双线征”。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为Ⅱ~Ⅲ级的58个(77.3%)。结论MR I是诊断ANFH的有效手段,对ANFH的诊断特别是早期ANFH的诊断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 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现就该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分期、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X线评价.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患肢长度及形状恢复较好,未发生肢体短缩、畸形;未发生感染、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骨形态形成蛋白用于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探讨应用方法,观察修复效果。方法:在51只成年兔股骨的髌髁关节面上制造5mm×10mm的骨软骨缺损,深3~5mm。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物(BMP/FS)、BMP、FS,植入物均用自体游离骨膜覆盖。术后2、4、8、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BMP/FS组,8周时软骨下骨再生已完成,12周表层新生软骨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组。结论:骨膜覆盖固定BMP/FS,是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