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庆  覃永俊  苏小建  罗伟生 《中草药》2009,40(4):533-53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夜交藤(Caulis Ploygoni multiflor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对夜交藤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1HNMR 13C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大黄素甲醚(Emodinmono methyl ether Ⅰ)、大黄素(Emodin 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eion-8-O-β-D-glucoside Ⅳ)、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side Ⅴ)、(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 Ⅵ).结论Ⅳ、Ⅵ为首次从该药用部位获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夜交藤改善睡眠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汲广全  杨娟  杨小生 《中成药》2011,33(3):514-516
目的:分离纯化夜交藤中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运用改善小鼠睡眠试验确定夜交藤中的活性部位,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波谱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3)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活性.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是夜交藤中改善睡眠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A New Indole Derivative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Tuber Fleeceflower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noside , XV) 、 番泻叶昔A(sennoside A , XVI) 、 和番泻叶昔 B(sennoside ,X)在100μmol/L 离体 条件下 , 对重组HIV-1 (Reeombinant HIV-l)蛋白酶活性无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5.
A New Indole Derivative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Tuber Fleeceflower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6.
紫菀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可越  张铁军  高文远  刘海军 《中草药》2007,38(12):1793-1795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制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制首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制首乌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Ⅰ)、β-谷甾醇(Ⅱ)、淫羊藿素(Ⅲ)、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素(Ⅴ)、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Ⅵ)、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Ⅶ)、决明蒽酮-8-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细皱香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洋芹索-7-O-β-D-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木犀草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苯甲醇-β-D-葡萄糖苷(Ⅴ)、prunasin(Ⅵ)、β-谷甾醇(Ⅶ)、桦木酸(Ⅷ)、2α-羟基乌苏酸(Ⅸ)、2α-羟基齐墩果酸(Ⅹ)、洋芹素(Ⅺ)和木犀草素(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非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Ⅱ),山柰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Ⅲ),异鼠李黄素-3-O-[β-D-半乳糖苷(1→6)]-β-D-葡萄糖(Ⅳ),咖啡酸(Ⅴ),原儿茶酸(Ⅵ),对羟基肉桂酸(Ⅶ),2-(3,4-二羟苯基)-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肉桂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5,7-二羟基色原酮(Ⅺ),胡萝卜苷(Ⅻ)。结论:除Ⅵ和Ⅻ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