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匐行疹三例     
匐行疹又叫幼虫移行症,是某些寄生虫的幼虫移行于皮肤产生的曲折线形损害。本病多由皮肤接触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土壤、水源以及猫、狗后,幼虫钻人皮肤所致。但是也有部分寄生虫的幼虫可寄生于淡水鱼、两栖动物等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2.
匐行疹又名幼虫移行疹,系由动物钩虫,特别是狗、猫的巴西钩虫的感染性蚴所致,我国常发生在温暖的沿海地区,发病多因食入生鱼肉或与带虫的猫、狗接触引起.皮损多见于手足等皮肤露出部位,发生于胸腹部的病例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是某些寄生虫(如钩虫、线虫、绦虫、吸虫等)的幼虫、蝇蛆、疥螨等在皮肤中潜行、挖掘隧道,引起周围皮肤炎症,形成隆起的匐行性线状损害[1].1957年,Yaffee[2]首先报道1例由毛干在人体皮肤浅层移行所致的匐形疹样损害,并命名为植入性毛发(imbedded hair)[2],至今已报道24例[2-12].我国Luo等[3-4]在国外杂志先后报道2例,国内杂志至今未见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4.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称幼虫移行疹(Larva migrans),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和寄生蝇蛆侵入人体在皮肤内掘穴而形成的曲折的游走性皮肤损害,最常累及足臀生殖器和手。我们近期碰到一例发生于颜面部的病例,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匐行疹是一种皮肤寄生虫病 ,特征为皮肤的匐行损害 ,好发于热带和亚热带等湿热地区。由于国际间旅行和商业的频繁往来 ,其它地区发病明显增多。诊断匐行疹主要靠病史 ,活检极难查到虫体 ,血液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及IgE增高。匐行疹常在 1~ 6个月自行消失 ,但对其剧烈瘙痒、幼虫移行的不适感及可能并发症如感染、变态反应、劳尔弗勒综合征等仍需治疗以缩短病程。传统疗法有冷冻治疗 ,局部外用噻苯达唑、2 % 6 6 6霜、2 5 %驱蛔灵或敌百虫 ,口服噻苯达唑、伊维菌素以及氟苯达唑等。这些药物由于疗效不确定或副作用较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阿…  相似文献   

6.
20100067皮肤蝇蛆病1例/杨新颖(西峡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李喜欢,张英午∥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2).-113女,30岁。皮肤出现间断性游走性疼痛3个月,多处丘疹,皮下结节1周。就诊前皮损破溃,从破溃处取出2个乳白色圆柱状有分节且蠕动的异物,临床诊断为皮肤蝇蛆病,予肠清治疗。本病在国内较少见,且在患者体内取出多条幼虫更为不见。本病在牧区偶有散发,患者曾有郊区游居史、且从皮肤内取出幼虫而确诊本病。参1(杨励)20100068匐行疹1例/赵东利(青岛城阳人民医院皮肤科),张豫凤,杨艳∥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605~606男,2岁。因右侧臀部线状皮疹伴瘙  相似文献   

7.
匐行疹6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匐行疹又称皮肤游走性幼虫病,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多见,而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很少见。我科自1999年1月至4月共发现6例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病人均来自本科门诊,全部为男性,年龄30~45岁。职业:干部4人,工人2人。家中均未喂养宠物,未接触泥土,3例有食生鱼片史,1例有经常食羊肉串史,用餐地点分别在海南、济南、泰安。1.2临床表现均为首发皮疹。在不知不觉中发病,病程4天~1月,持续发疹。皮损分布于背部5例,右侧季肋区1例。皮疹表现形态2种,移行性条状红…  相似文献   

8.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可引起人类皮肤及内脏黑热病。介绍利什曼病的发病机理 ,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 ,临床表现及其治疗预防等。  相似文献   

9.
利什曼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引起人类皮肤及内脏黑热病。介绍利什曼病的发病机理,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及其治疗预防等。  相似文献   

10.
匐行疹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匐行疹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沈悦①岳辉清①王永明①患者男,35岁。浙江温州市人,个体经商者。因左侧胸背红色条状皮疹,痒痛半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半月前左后背下方起数个丘疹、丘疱疹,皮肤窜痛、痒麻,在本市某医院,拟“带状疱疹”给予病毒唑、维生素B12肌注...  相似文献   

11.
20000165 恙虫病123例/张舒生(江苏南京解放军414医院)…//人民军医.-1999,42(5).-287 均为西沙群岛地区男性,年龄17~50岁,多见于皮肤皱褶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焦痂和溃疡并伴有淋巴结肿大。治疗首选四环素。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消灭媒介恙螨孳生场所,铲除杂草、改善环境卫生和灭鼠;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恙虫病检测。(穆欣)20000166 中国首例埃立克体病病例报告/张瑞琳(中山医大寄生虫学教研室)…//新医学.-1999,30(7).-41120000167 匐行疹6…  相似文献   

12.
皮肤蝇蛆病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蝇蛆病是蝇类的幼虫侵入人体后,在皮肤中移行所产生的皮肤炎症反应。我们遇到8例,现报道如下。一、一般情况我院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共诊治皮肤蝇蛆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除1例28岁成年男性外,其余均为2~11岁的儿童。均在牧区生活,与牛、马、羊有密切接触史。二、临床表现病程3~12d,皮损大面积分布1例,躯干、双上肢2处以上皮损3例,躯干或上肢单个皮损4例。皮损均为移行性线状水肿性红斑。幼虫移行过后陈旧皮损处红斑消退、结痂。5例水肿性红斑末端可见黑色针尖大小虫体,8例均有不同程度瘙…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9岁.因左上肢红色丘疹、水疱逐渐增多2个月,于2007年4月21日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腕部出现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并逐渐蔓延至胸部.曾疑为匐行疹,给予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治疗,皮损无改善,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入我科.既往体健,无特殊嗜好.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十分常见,而皮肤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CA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现概述CADR的特殊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一、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痤疮样疹或脓疱型药疹:痤疮样疹可由碘剂、溴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雄激素、锂剂、放线菌素D和苯妥英引起[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匐行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并温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科诊治的4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皮损主要为群集的匐行性红斑,表面有撒胡椒粉样紫红色斑点,皮肤镜下为界限清晰的"红湖"样结构,组织病理为真皮乳头和浅层集簇分布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无炎症或含铁黄素沉着,该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匐行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皮肤利什曼病由多种利什曼寄生虫引起,主要有原鞭毛虫和鞭毛虫两种。常用于检测利什曼寄生虫的方法很多,如显微镜观察法、抗原抗体检测法以及虫体 DNA 杂交法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有许多局限性。本文作者采用免疫诊断技术,研制出一种非常灵敏的斑点蛋白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blot ELISA)方法,可以对取自利什曼病体的皮肤损害标本进行直接检测。材料和方法①标本:原鞭毛虫在含有10%胎牛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上多见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皮肤黏膜疹,口腔黏膜的损害也常见到,但常并发二期梅毒皮肤损害,现报告1 例以口腔黏膜损害为惟一表现的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8.
二期梅毒疹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皮肤表现,由于其损害极不典型,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现对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2002年5月~2004年5月登记的75例二期梅毒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皮肤毛发移行疹2例。患者1,女,1岁11个月,因右脚掌疼痛1天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右足掌中部外侧缘可见一黑色点状皮损,放大镜观察为一黑色毛发样物深入皮肤,皮表可见残端。用尖镊子钳出后,发现为一长约4 mm黑色较硬的折断毛发,未见毛囊,局部消毒离院。返家后患儿床上发现多根类似毛发。患者2,男,4岁2个月。因左足掌疼痛1个月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左足掌靠近足跟部可见一黑色皮损,放大镜观察可见毛发样物卷曲在皮肤内,末端游离于皮表。用镊子轻轻钳出,发现为一长约6 mm的黑色折断毛发,未见毛囊,局部消毒后离院。返家后患儿床上也发现多根类似毛发。考虑2例患者发病均因成人毛发脱落至床上,患者赤脚接触后刺入足掌皮肤所致,诊断为皮肤毛发移行疹。  相似文献   

20.
皮肤易于检查,它可为潜在的内脏癌肿提供“线索”或“标志”。皮肤病变可由转移而来或由肿瘤分泌的化学物质或内分泌产生,表现为特殊的皮肤综合征或炎性皮病、良性或恶性增殖性损害或痣样变化(它虽和内脏癌肿有关,但发生机理不明)。和内脏癌肿有关并可作为其线索的皮肤表现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