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部真菌感染常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之后,往往由于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易致延误诊断及治疗,甚至造成死亡。为了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认识,现将我院1950年1月至1981年1月32年病理解剖8,428例证实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结核并真菌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5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上多有合并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特点,结核病灶广泛空洞形成肺结构改变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结论: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免疫功能低下和菌群失调有关,易误诊误治,应及时行痰真菌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抗真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喉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隐蔽 ,特别是临床特征不典型的隐匿型喉部真菌感染 ,更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收集2010年6月 -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1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喉真菌感染但临床检查呈不典型改变的患者资料 ,对其临床特点、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等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单纯肺结核患者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防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我院收治的166例老年单纯肺结核患者(Ⅰ组)和14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Ⅱ组患者生活条件较差、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严重、肺内病变范围大且以空洞和纤维化改变为主;患者多次入院治疗,而且耐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者的比例达40.2%,与Ⅰ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年龄较大、肺结核病程较长、生活条件较差致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低下;(2)结核菌侵蚀肺部广泛、病变严重,致患者肺部的病理改变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3)不规范治疗或仅经过非正规治疗及滥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致使结核菌产生耐药性且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有利于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真菌感染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等.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59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8例患者中,7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2.7%.所有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占30.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住院过程中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近5年132例住院病人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易患真菌感染的原因,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对真菌感染的病人应用氟康唑针静滴或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结果132例慢性支气管炎伴真菌感染的病人,有13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年龄大、营养不良、合并其它疾病、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菌群失调。易发生真菌感染;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可以防止或减少真菌感染,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可以使病情及时缓解,有利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诊断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3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及X线检查。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X线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符合率,以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 83例患者经病原学检查,肺部真菌感染阳性者为76例,占91.57%。CT检查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影或结节、空洞、晕征是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CT影像学表现。结论 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灵敏度和符合率较高,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肿块影或结节、空洞、晕征是其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因、常见菌种及诊断与防治。方法分析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最后是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抗生素长期反复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等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近年来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比以往增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合理、预防用药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死亡患者100例(研究组)与同期未死亡患者1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参考文献和临床上的观察结果,选择出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共14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职业、体质指数、吸烟、机械通气、两种或两种以上真菌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广谱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支气管镜检查及低蛋白血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机械通气、两种或两种以上真菌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低蛋白血症对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两种或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低蛋白血症对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长、两种或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是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保护因素,提早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控制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及时发现和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在合并真菌感染时,往往由于肺结核的症状而忽视或掩盖了肺部真菌感染,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2年12月-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46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蓉 《医学综述》2014,(7):1318-13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LE患者58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分为两组: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22例(感染组),非真菌感染者36例(非感染组)。分析SLE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H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有狼疮性肺病、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患者、日均糖皮质激素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周是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应注意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适时减少激素用量,适时停用抗菌药物,适当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并适时停用,纠正营养不良,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临床出现症状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2例,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和涂片分析.有条件时行病理诊断,通过回顾性调查,比较G试验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34.7±16.0pg/ml明显高于临界10pg/ml;使用临界值10pg/ml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9.7%、85.7%和72.9%.结论血浆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实用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又称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IFI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4.
32例皮肤真菌感染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皮肤真菌感染临床误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皮肤真菌感染误诊病例。结果:32例皮肤真菌感染误诊病人多见于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误诊为湿疹最多见,病灶多见于臀部皮肤,病原体以癣菌多见。结论:皮肤真菌感染误诊在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了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56例,感染率为6.00%。抗生素、侵袭性操作、放化疗、激素、住院日等是老年人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老年患者真菌感染予以高度重视,预防为主,加强护理,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因素,尽可能把老年人院内真菌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寻求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006年4月-2008年4月ICU收治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通过病原学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73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被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73例ICU重症患者均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在没有获得病原学证据的早期,出现用基础疾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其中:①发热、非抗真菌治疗无效68例(93.1%); ②精神症状或突然意识障碍19例(26.0%); ③多部位黏膜出血23例(31.5%); ④重要脏器(称之为靶器官)损害37例(50.7%),并拟诊为真菌感染,同时给予积极的抗真菌治疗,使真菌感染在发病的早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ICU重症患者,出现下列一种以上不明原因的临床表现的:①发热、非抗真菌治疗无效; ②突然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 ③多部位黏膜出血; ④重要脏器损害,在没有获得病原学证据的早期,临床上应拟诊为真菌感染,对临床危重患者的救治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50例外耳道炎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或滥用造成细菌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的患者增多,医师治疗感到很棘手。笔者总结了2004年12月~2007年12月3年间我科进行的外耳道炎分泌物细菌培养150铡,其中135例为真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 ,各种脏器功能衰退 ,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药物等 ,使老年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 。现就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的继发深部真菌感染 38例老年患者病理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各种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 2 9例、女 9例 ,平均年龄 6 6 .9岁(6 0~ 91岁 ) :原发疾病为支气管哮喘 12例、脑血管病 13例、心血管病 4例、癌症 9例。1.2. 继发真菌感染的判断及菌种分类 经连续 2次或 2次以上分泌物培养证实有真菌生长。继发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杨晓庆 《吉林医学》2011,32(27):5793-5793
目的:通过对100例耳鼻喉真菌感染患者的回顾分析,探讨耳鼻咽喉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收治的单纯与合并存在的真菌感染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或真菌学检验方法确诊。治疗方法采用局部清洁,结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耳部真菌感染13例,鼻及鼻窦真菌感染62例,咽部真菌感染24例,喉部真菌感染1例。结论:耳鼻咽喉真菌感染采用真菌学或组织病理学可明确诊断,治疗通过局部清洁用药配合手术治疗,均可达到治疗目地。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黄埔院区和附属第三医院出院诊断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根据通过人工气道吸取肺部分泌物作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对比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对机械通气患者结局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入选,其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81例,占63.78%,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46例,占36.22%.肺部真菌感染组死亡率为82.72%,无肺部真菌感染组为67.3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10,P<0.05),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天数、气管插管/切开7 d、糖尿病、血糖≥6.1 mmol/L、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更换次数≥3次、应用糖皮质激素≥7 d、免疫抑制剂是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龄、糖皮质激素使用≥7d、两个或以上器官功能不全、麻醉镇静药使用≥3 d、血糖6.1 mmoI/L、高APACHE Ⅲ评分是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常常是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早发现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