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传统方法管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包括重点协作、精细管理抗菌药物、精心落实防控措施、精细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结果 传统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2.23%,精细化管理发生率1.06%.结论 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各环节的落实与质量,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组织领导,制定明确的医院感染管理目标,在组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信息上报和分享系统、加大对重点科室管理、加强手卫生、诊疗隔离、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医疗器具专用、医疗、日常废物处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的管理环节进行全面防控。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措施得到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在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是目前重要的监测项目,只有严格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管理督导检查,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琦  曾倩倩  蒋丽 《中国数字医学》2020,(3):137-138,141
目的:分析信息化监测在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为医院多重耐药菌护理精细化管理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通过监测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对院内涉及多重耐药菌采集、发现、报告、处置等护理环节流程进行分析,比较防控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管并干预护理操作相关过程,多重耐药菌检出-反馈时间由(261±25)min缩短至(8±2)min,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患者接触隔离医嘱下达率及执行率由0.96%~1.02%提高至71.31%,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率由35.31%~50.62%提高至68.84%~76.0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由0.44‰下降至0.2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信息化监测手段构建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环节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 通过开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制定监测方案、明确职责、责任,加强环节监测、监督检查及质量考核,各科医务人员均掌握并有效地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确保了医疗安全.结论 强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及督导检查和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所实施的管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其院感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改变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2月-2014年2月监测6 962例患者,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17例,感染发生率为3.11%,经过实施有效预防干预措施,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监测7 583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27例,感染发生率为1.67%。结论找出影响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及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对目前相关案例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机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防控,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结果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力度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明确职责,改变观念,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许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304-23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易感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2010年为1.05%,2011年为0.92%,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肾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结论:加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做好培训并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院方医护人员处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解,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预防控制后,可保障医疗安全。但院方医护人员在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处理方面还尚不到位,仍需不断改进。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是评价医院预防控制措施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一项重要卫生学指标,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确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孙淑娟 《中外医疗》2013,32(21):123-124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2011年将PDCA循环法用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更新制定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结果 2011—2013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有效避免了医院感染流行。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可提升存在问题的整改执行力,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如何实施防控措施。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收集我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防控措施落实实施监管。结果通过对174例多重耐药菌实行综合管理措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上一年度上升16.28%,社区感染增多,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仅为0.54%。结论我院2017年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仍需继续加强控制措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一种科学、客观、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方法 依托蓝蜻蜓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移动护理(PDA)、医院办公系统(OA),建立一套科学化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体系,并对应用信息化前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学率、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督查、传染病监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的时效性进行比效。 结果 在应用信息化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学率分别为19.0%、78.2%、79.2%,应用后分别为0.0%、96.3%、97.1%;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率(CAUTI)应用前分别为14.52‰、3.91‰、6.90‰,应用后分别为4.51‰、1.96‰、2.79‰,但2018年上半年CAUTI感染率仍高于全国41所医院35个综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的监测结果(2.81‰),还需重点加强CAUTI干预措施的制定;医院感染督查、传染病监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的时效性明显提高。 结论 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者,将其按年龄、性别匹配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重耐药菌株列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7例(34.18%)、鲍曼不动杆菌16例(20.25%)、铜绿假单胞菌8例(10.1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泛耐药,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6.74,95%CI:1.57~20.82)、联合应用抗生素(OR=2.98,95%CI:1.14~7.79)、机械通气(OR=3.60,95%CI:1.29~9.99)以及住院天数(OR=4.34,95%CI:1.01~9.98)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联。结论:糖尿病、抗生素联合用药、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可能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菊菌对恶性肿瘤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129例,占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17.39%,主要以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和白血病患者为主,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占70、34%;分离出多重耐药株145株,其中C-杆菌99株,G^+球菌46株;排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很高耐药性,由多重耐药菌导致的死亡高达45%。结论必须严密监控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刘协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16-117,120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药敏报告中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前瞻性调查,以判定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32例次,其中MDROs感染176例次,占比为33.1%。属于医院感染168例次,其中MDROs医院感染为77例次,占比为45.8%,MDROs医院感染科室以神经外科监护室最高,为62.5%,其次为肿瘤内科、放疗科。在医院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MDROs感染率最高,为57.3%。结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神经外科的监护室、肿瘤内科、放疗科及呼吸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安徽医学》2006,27(2):114-115,137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为改善其治疗效果、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近两年25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50例经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达到63.2%、61.2%和58.9%。结论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重在预防与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并借助于外科治疗;加强农村地区的防痨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与患者住院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01-2012-12共254例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的患者,其中89例为M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通过对比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和感染非MDR革兰阴性杆菌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ICU住院时间等住院结局相关事件,分析MDR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与患者住院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患者约占所有患者的35.0%;(2)在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中,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治疗、合并腹部手术患者比例较高(均P<0.01),不恰当使用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比例较高(P<0.01),入住ICU的比例更高(P<0.05);(3)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具有较高的30d病死率和较长的ICU住院时间,且抗生素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感染非MDR患者(均P<0.05);(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是患者院内死亡(OR=1.88,95%Cl=1.43~8.33,P=0.022)、较高抗生素治疗费用的独立因素(OR=1.54,95% Cl=1.11~4.55,P=0.034).结论 院内感染MDR革兰阴性杆菌使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升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对患者的住院结局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水平。方法调查461株院内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绿脓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趋势、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药动学、药效学、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绿脓杆菌是北京医院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也是北京市5个综合医院感染病人的主要致病菌。32株院内感染绿脓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如下:Gentamicin(GM)、Amikacin(AK)及Piperacillin(PIP)50%~56%、Ceftazidime(CAZ)及Sulperazon(SUPZ)18.8%,tienam(泰能)12.5%,Ciprofloxacin(CIP)6.5%。MIC(mg/L) 值如下:CIP 0.25~4,CAZ泰能4~32。从32株中的8株绿脓菌株中提取到耐药质粒。PIP治疗中度下呼吸道感染(下感)病例有效率63.3%,CIP及CAZ治疗重度下感病例的有效率各为75%及80%,泰能对耐CAZ或CIP的严重绿脓杆菌败血症并重症肺炎的有效率为76.6%。结论本研究揭示绿脓杆菌为综合医院特别是呼吸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的绿脓杆菌感染常致严重后果,是医疗中重要难题。监测细菌耐药性及对抗菌药物作出疗效评价,将为合理用药及经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