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斑块与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0例患有脑梗死患者进行CTA扫描并于无脑梗死病史的40例志愿者进行CTA对比。结果40例脑梗死组患者,检出动脉斑块并狭窄80处,其中颈动脉狭窄65血b40例对照组20例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颈动脉斑块并狭窄10处。结论颈动脉斑块并颈动脉狭窄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CTA在显示动脉斑块并颈动脉狭窄方面较为直观,在早期预防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崔平  曾阴  邵玉中 《淮海医药》2022,(6):593-59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SA及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TA与DSA检查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结果,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的216条颈动脉中,DS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9条,正常血管107条,CT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7条,正常血管109条,2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的颈动脉有177条,诊断符合率为81.94%;CTA诊断颈动脉正常组、重度狭窄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15、0.736),诊断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69、0.634、0.694);CTA检查结果显示108例患者共发现159处斑块,其中硬斑块31例,软斑块55例,混合斑块73例。DSA检查仅见血管腔狭窄情况,无法反映斑块的形状和成分。结论: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也具有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后处理软件诊断171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136例,颈动脉体瘤1例。结论:SCTA可以作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筛选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562例,分别行DUS、CTA、MRA、DSA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A检测方法与金标准DSA的检测结果比较接近,DUS及MRA稍次之。结论颈动脉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大血管的病变,CTA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DUS和DSA检查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及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9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及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冠心病,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观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72.7%,准确性为91.0%。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发作时间≤48h的2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一次进行头颈CT平扫,脑部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达峰值时间,并与CT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表现为其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检查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宁宁  白忠强 《贵州医药》2023,(12):1961-1963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4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140例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结果 进行图像处理,并明确不同组别受试者颈动脉血管狭窄、斑块情况,比较两组受试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计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情况与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A检查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两组受试者颈动脉狭窄率及狭窄分级构成与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0%。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较好地筛查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其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及狭窄程度方面与CTA检查基本一致,且其具有无创、简便、快捷、经济的优势,是临床筛查和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重影、表面遮盖显示及后处理软件诊断63例,头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发现动脉瘤49例、动静脉畸形8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6例.结果 63例头部CTA造影检查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SCTA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筛选影像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同时进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将64层螺旋CTA和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检出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4%。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动脉的狭窄,可作为DSA诊疗前重要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88例在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发现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78例,颅内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3例,颈动脉体瘤1例。结论头颈部CTA快速、无创、三维图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3例,颈总动脉狭窄16例,颈内动脉狭窄25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14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脉畸形4。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治疗计划、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畅龙  金涛  刘静 《黑龙江医药》2021,34(6):1402-1404
目的:探讨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疑似后循环缺血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评价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的价值.结果:200例疑似后循环缺血的老年患者中有40例血管因素引起的后循环缺血.DSA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40例患者中存在129支血管狭窄,其中椎动脉狭窄64支,基底动脉狭窄30支,大脑后动脉狭窄35支.CTA检查正确检出37例因血管因素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检出血管狭窄126支,与DS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A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8.00%、99.38%、92.50%.椎动脉狭窄主要由粥样斑块、先天变异及钩椎关节增生所致,基底动脉狭窄主要由粥样斑块所致,大脑后动脉狭窄主要由动脉闭塞和先天变异所致.结论:64排头颈部CTA与DSA诊断老年人后循环缺血的效果相似,其不仅准确率高,还能为病因诊断提供指导,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同时对其中4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肾动脉CTA的检查效果。结果 CTA诊断肾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0%和89.40%、91.30%和92.40%、94.10%和96.30%、100.00%和100.00%。结论 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64排肾动脉CTA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对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8例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其中6例患者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其中14例患者发育异常,17例患者显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7-338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DSA检查.结果:DSA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18例,颈椎动脉狭窄3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35例,动脉狭窄1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颅外段斑块的检出高,适用于对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常规应用了解斑块性质及动脉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行DSA检查详细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并判断狭窄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者100例(83.3%),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16例(13.3%),单纯后循环病变40例(33.3%),前后循环同时病变44例(36.7%);其余20例(16.7%)CTA未见异常.累及两条及两条以上血管≥2条者63例(52.5%).结论 头颈部CT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活、安全的检查方法,为寻找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一种可靠、客观、实用的影像资料,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小宾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12,34(17):2598-260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运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SCTA进行诊断,并对阳性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或者手术确诊.结果 共有73例为动脉瘤患者,其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情况,采用DSA以及手术证实,动脉瘤94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2例,2个动脉瘤21例;动脉闭塞4例以及动脉畸形4例;2例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共检出血管121条,采用DSA检查,满足DSA诊断的113条,SCTA检查中脑血管狭窄23例,对其采用DSA诊断,SCTA误诊2例,漏诊3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SCTA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女性冠心病疑似患者在1个月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nary angioiography,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64排螺旋CT对女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