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苏 《抗感染药学》2020,17(2):203-20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抽取医院门诊药房2017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504张为实施措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474张为实施措施后组,比较实施措施前后(2017年和2018年)药品调剂差错原因的发生率差异。结果: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后,2018年度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较2017年度得到整体下降,由原来的0.308‰下降到0.247‰,其中出门差错率由原来的0.019‰下降到0.011‰。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从制度落实、规范流程、人员培训、环境整理、内部管理等方面实施改进,有效遏制了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工作风险管理,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方法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工作风险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对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工作风险管理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工作的风险点主要在药学工作人员方面,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督导落实并持续改进,是防范药品调剂差错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从调配中发现问题,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减少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使门诊药房的安全质量、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程序,根据门诊中西药处方调剂流程设计门诊药房差错检查表,统计本院2014年3-5月门诊药房普通处方错误差错情况,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不断提高门诊工作质量.结果:经过相关对策与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明显减少.实施改善措施前差错率为1.76‰,实施措施后差错率为0.83‰,差错率降低了52.8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主观疏忽,其次是药品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调配差错,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朱文韬  徐萍 《中国药房》2013,(13):1186-1188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内差件数。方法:将品质管理中的品管圈手法应用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控制,分析引起调剂差错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总结活动开展前后的结果并评估有形成果(内差件数)和无形成果(圈员能力评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下降,由开展前的54.5件/周下降到开展后的26.0件/周,圈员能力评分由平均1~3分上升到4~5分。结论:品管圈手法可用于药房管理并能发现及解决问题,使药房的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张瑞杰 《中国药房》2014,(17):1594-1597
目的:规范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促进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效率提高。方法:运用5S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加强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并评价实施后效果。管理措施包括清点整理门诊药房全部药品和物品,重新定位、定量摆放;建立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教育培训;清除工作垃圾,创造整洁的工作环境卫生,并将日常工作做到制度化和常规化等。结果与结论:实施5S管理后与实施前比较,妇科、儿科处方调剂速度提高28.4%、41.2%,调剂差错数量由137例减少为38例,过期药品报损数量由17盒减少为2盒。5S管理法应用于门诊药房减少了调剂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在我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 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40.69%)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尽量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房调剂工作质量,减少用药纠纷。方法对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结果采取防范对策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明显减少。结论提高药师素质和加强管理,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调剂差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归纳总结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的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制定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改变调剂模式,可以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结论药学人员严格遵守处方调剂规程,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可以有效地减少调剂差错。  相似文献   

9.
乔祺 《天津药学》2017,(1):29-30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在调剂工作中产生的差错隐患,尽可能避免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方法:对门诊药房内部的差错隐患进行为期1个月的调查,收集数据,在分析药品调剂差错原因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差错隐患数由51例减少为34例,干预前后隐患率由0.86%下降到0.55%,效果显著.结论: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提高了药品调剂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根因,探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降低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19—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门诊药房调剂的处方698 990张,对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因素和原因进行根因探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调剂差错发生率,持续改进。结果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数量有误、药品名称相近、药品包装相近、药品剂型差错、一品双规等。2019年、2020年、2021年门诊药房处方数分别为268 744张、217 064张、215 182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208‰、0.240‰、0.169‰,因2020年开始本院实行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职工轮转,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2019年高,通过根因探究及持续改进后2021年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根因涉及药品、环境、人员等,针对差错的根因,应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加强药品货位维护,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覃柏  欧茜  金环  汤异玲 《中国药房》2014,(37):3484-3486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药房绩效考核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量、药品日常养护、账物相符率、特殊任务几方面标准综合评分,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并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与结论: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对每位药师的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等建立了量化考核标准,激励了药师的工作积极性,调配差错从2013年6月的485例降至12月的406例,患者对药师的服务满意度从93.2%上升至96.7%。建立的绩效考核标准可相对较公平、公正、公开地对门诊药房工作的药师进行绩效考评,促进了药房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分析造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采用品管圈方法拟定对策,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针对药品调配差错多为数量发错和品种发错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了电子处方单上增设剂型警示标签和定位码,对工作区域内药架整理进行岗位划分,制作培训手册、对轮转人员等进行岗前培训,重新设计统一药品标识等对策。活动后,调剂差错率由每周0.82%降为0.17%,圈员在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药房日常的药品调配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15.
李肖玲  陆国红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12,(25):2345-234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住院药房调剂质量,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我院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施相应CQI措施(如实行目视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程序、合理排班等),并对比实施前(2010年5-8月)、后(2010年9-12月)的各类差错(如"漏药品"、"数量错"等)数据,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CQI措施后,改进前差错例数居前列的"漏药品"和"数量错"分别从186、133例下降至92、65例,下降幅度均超过50%;口服药、注射剂2种摆药方式发生的差错例数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从284、131例下降至127、49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的维护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寻找患者排队等候的解决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随机抽取300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名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发药速度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药房工作制度,保证药品的充足供应,合理摆放药品,对常用的拆零药品进行预分装,设立退药窗口与咨询窗口,有效处理纠纷,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每个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的调配发药时间。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7月12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发药时间分别为(1.96±0.90)min、(0.97±0.23)min,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202,P均<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98份,总结出错原因,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98份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为:医生开具的处方差错、发药数量差错、用法用量差错、剂量剂型差错、药物名称差错等。结论医院门诊药房必须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流程,并且不断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住院药房账物符合率,实现药品的数量化管理,为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2009年5-8月药品数量化管理相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订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比改进前、后(2009年9-12月)、再次改进后(2010年9-12月、2011年9-12月及2012年9-12月)的统计数据,评价改进效果。结果:通过优化盘点流程、完善盘点方法,加强培训、责任到人,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制度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后,账物符合率较改进前显著上升,达到99%(P<0.05);影响账物符合率的各项因素得到明显控制,其中居前列的未知原因的药品差异、数量点错等随着数量化管理的进程逐步消失。结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为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药房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琼  张灵  董一曼  吴国翠  吴华 《中国药房》2014,(29):2717-2720
目的:提升药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及多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等方面介绍我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操作规范化、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开展五常法和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了药师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对内部差错进行登记与分享,对已发生差错进行深层次分析,减少了发药差错(内部差错件数由134件下降到64件);通过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等,强化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落实处方审核、充分运用药品定位系统、设置用药咨询专窗、制作用药交代标签等方式,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工作效率(患者候药平均时间从5 min降为3 min)和患者满意度(从80%上升至94.9%),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我院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