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眼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病因素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问卷分析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通过1:2匹配病例对照,选取2015-01/2017-01在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和同院其他与青光眼无共同致病因素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较低文化水平、高血压、用眼时间长、远视、视力疲劳、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有患病8个变量与PACG发病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居住地、用眼时间、远视、视力疲劳、家庭关系5个变量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受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分析其致病因素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了大量深入的系统研究,有了较统一的认识,但至于缺乏症状、病程隐匿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尚缺乏足够认识,对其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其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统一意见。我们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不同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必要对其作出完整的认识。本就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新的定义及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其着重于“终末器官损害”,特别是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小梁组织的阻塞或损害。根据此定义,我们对PACG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得到筛查和早期诊断PACG的较好方法,从而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并追踪随访,防止青光眼盲目和低视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心理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应用降眼压药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前房穿刺联合 降眼压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以及房角分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本文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本身、抗青光眼药物、手术及激光治疗等方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眼内压的影响,探索将心理干预应用于PACG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方法将48例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放松治疗外,其他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均相同。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 d晚上、术后1 d和出院时检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隔日测量眼内压,t检验分析组内及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及眼内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前1 d,术后1 d及出院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值相比分别是24.85±4.22 vs 36.82±3.76(P〈0.01),24.23±4.73 vs 37.82±3.23(P〈0.01),22.27±4.16 vs 25.68±3.64(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抑郁值相比分别是27.58±3.73 vs 29.86±4.35(P=0.02),27.62±4.59 vs 30.45±4.77(P=0.02),23.62±3.56 vs 26.5±3.6(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的眼内压仅在术前1d和出院前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是31.27±7.30 vs 34.95±6.00(P=0.032),18.23±2.32 vs 19.68±2.12(P=0.01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维持术后平稳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采用超声测量、图象处理、激发试验及房角镜检查等方法对4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和4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进行对照研究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急闭和慢闭患者眼轴长度、晶体厚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前房深度及瞳孔阻滞力差异有显著性(急闭组前房深度小于慢闭组,但急闭组瞳孔阻滞力大于慢闭组)。分析证实上述差异和晶体相对位置有关。周边虹膜切除术(周切)后激发试验发现慢闭组中有37.93%的病例为阳性,而急闭组阳性率仅为11.43%;房角镜检查发现慢闭房角关闭形态不同于急闭。作者认为急闭的发生和瞳孔阻滞有关。但慢闭的发生除有瞳孔阻滞外尚有其它机制参与。基于此研究结果,作者对闭青的分类和处理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19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选择有其他眼部疾患的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比较PACG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人群特征、生活行为习惯、既往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眼底、屈光、眼压、A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居住农村(OR=2.40,P=0.000)、高文化程度(OR=0.21,P=0.000)、高经济收入(OR=0.34,P=0.000)、高血压(OR=3.05,P=0.000)、青光眼阳性家族史(OR=5.59,P=0.001)、浅前房(OR=11.25,P:0.000)、大杯盘比(OR:8.81,P=0.000)、近视眼(OR=0.31,P=0.000)、近距离看电视(OR=0.47,P=0.001)是PACG的独立相关冈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R=2.004,P=0.009)、青光眼家族史(OR=6.726,P=0.003)、远视眼(OR=3.192,P=0.031)、浅前房(OR=12.804,P=0.000)、大杯盘比(OR=9.401,P=0.007)等因素与PACG存在关联性.未发现吸烟、饮酒、近视眼、糖尿病、血型等因素与PACG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高血压可能与PACG存在关联性,眼科医师应定期随访具有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及大杯盘比等特征的青光眼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 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 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35例(46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达0.06者1只眼(2.17%),0.2~0.3者4只眼(8.69%),0.4~0.8者32只眼(69.57%),≥1.0者9只眼(19.57%)。随访观察期内所有术眼眼压均控制在10~19mmHg(1mmHg=0.133kPa)之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慢性PACG与急性PACG的视野损害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应用Humphrey Ⅱ型(750)视野分析仪的中心30-2程序进行静态阈值视野检查,采用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组(ISGEO)的分类系统,选取早期青光眼干预性研究(AGIS)评分在1~11分之间的早中期青光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对象.其中慢性PACG组患者53例,急性PACG组患者42例,POAG组患者42例.根据患者视野检查结果,分析各类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害特点.采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组间视野平均缺损值、模式标准差值、鼻侧视野和全视野AGIS计分比较采用2×3析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上、下半侧视野AGIS计分比较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中央视野受累率、早期鼻侧视野受累率及视野受累最重象限之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POAG组比较,慢性PACG组(t=4.24,P=0.0000)和急性PACG组(t=3.28,P=0.0013)患者下半侧视野AGIS分值均较高;慢性PACG组(t=1.35,P=0.1808)和急性PACG组(t=0.55,P=0.5824)患者各组内上、下半侧视野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AG组上半侧视野AGIS计分大于下半侧视野AGIS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00);慢性PACG组模式标准差值明显高于急性PA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青光眼患者中央10°视野的受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5,P=0.006),POAG组患者中央视野最易受累,而慢性PACG组患者最不易受累.(3)各组青光眼患者早期鼻侧视野普遍受累(X2=2.518,P=0.641),受累最重象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3,P=0.954).结论 PACG与POAG组患者比较,其上、下方半侧视野损害无明显差别;急性PACG组与慢性PACG组患者相比,急性PACG组患者上、下方半侧视野损害更弥散,中心视野受累更明显.(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4-20)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Y  Cai Y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0):949-95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独立而复杂的疾病,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眼科学组(ISGEO)分类系统,强调必须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否则只能诊断为原发性前房角关闭.ISGEO分类系统与我国沿用至今的传统分类有一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分类系统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ISGEO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关闭范围均在1/2~3/4象限,随机分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组(Phaco组)40只眼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组(Phaco Trab组)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眼压Phaco组为(15.96±3.97) mm Hg(1 mm Hg=0.133 kPa),Phaco Trab组为(16.20±4.6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房深度均较术前加深,Phaco组为(3.40±0.30) mm,Phaco Trab组为(3.51±0.26) mm;前房角较术前增宽,Phaco组32只眼(80%)房角全周开放,Phaco Trab组30只眼(75%)房角全周开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2~3/4象限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开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外路小梁切开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和房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为29例和27例,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3.5%和87.1%.19例(19眼)随访6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者16例(84.2%).术后房角检查显示上方120°范围房角开放和小梁组织切开的裂隙.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31眼,均自行吸收,后弹力层损伤6眼、虹膜根部断离2眼、虹膜后粘连4眼.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急诊及门诊就诊经药物及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5眼),平均年龄(70.6±5.9)岁。根据瞳孔状态分为瞳孔失弛缓组(12眼)和瞳孔正常组(13眼)。所有患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术,瞳孔失弛缓患者制作直径4.5 mm居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有效性观察指标为眼压、BCVA、前房深度、降眼压药物数量,随诊(23.5±6.2)个月。使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末次随诊数据进行了比较,绘制瞳孔失弛缓组和瞳孔正常组眼压和视力变化曲线。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只患眼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为(38.20±6.04)mmHg和(15.20±2.41)mmHg,用药为(2.96±0.89)种和(0.20±0.81)种,前房深度为(1.92±0.18)mm和(2.58±0.26)mm,BCVA(logMAR)为1.03±0.53和0.13±0.20。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眼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恶性青光眼,1眼术后角膜失代偿。结论对于常规药物和激光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可以有效地解除青光眼急性发作状态,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瞳孔失弛缓病例可利用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制作假瞳孔。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的关系。方法80例PACG患者与80例正常对照者按年龄、性别、职业配对,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为研究工具,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ACG组EPQ的N分、SCL-90总分及6项因子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LES的负性生活事件数和负性生活事件值及生活事件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N分及负性生活事件值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社会心理因素与PACG发病有明确关联,其主要因素为患者神经质倾向的人格特征、发病前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及他们对负性生活事件过于强烈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年轻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PACG的患者12例(22眼),及同期单纯行小梁切除术的老年PACG患者217例(236眼)。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房角结构特点、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浅前房和恶性青光跟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轻PACG患者平均年龄为(32.8±5.7)岁,女性占75%,首次就诊时均已为中晚期,无急性发作症状,眼轴平均为(21.1±1.9)mm,11例(20眼)为高褶虹膜构型(占91%),仅1例(2眼)为瞳孔阻滞。随访时间平均为(24.8±6.3)个月,最后一次复诊时眼压较术前下降(11.6±5.2)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456,P〈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44%),恶性青光眼f17%)。老年PACG患者平均年龄为(60.2±7.1)岁,女性占81%,眼轴平均为(21.5±2.7)mm,高褶虹膜构型仅占19%,瞳孑L阻滞占81%,其房角构型与年轻PACG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46、14.303.P〈0.01)。老年PACG患者术后浅前房和恶性青光眼发病率分别为10%和6%,年轻PACG浅前房发生率较老年PAC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91,P〈0.01)。结论年轻人的PACG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和诊断。小梁切除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