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60例.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除气管导管时各时点MAP、HR变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30min内伤口疼痛情况.结果 拔管即刻Ⅱ组MAP、HR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迅速苏醒和拔管,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但Ⅱ组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例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长时间输注体内无蓄积,有利于术后清醒和拔管;复合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20μg/mlNS),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不采用单次注药。麻醉期间常规监测NIBP、ECG、HR、SpO2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术中芬太尼用量、七氟烷吸入浓度,瑞芬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明显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医学信息》2019,(24):151-15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治疗,观察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段[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1 h(T3)]疼痛(VAS)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呛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不影响苏醒时机,但舒芬太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Ⅰ组)单纯硬膜外组(Ⅱ组)每组12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气腹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浆肾上腺素(E)。结果Ⅱ组在T3时MAP、HR、Glu和E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T3时HR、MAP、Glu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组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1例,按麻醉用药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观察组较对照组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短、清醒程度评分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好,代谢快,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全麻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疼痛、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即刻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上升,拔管后5min时两组均逐渐恢复至正常,而研究组患儿在术后即刻、拔管后5min时HR、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更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率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ProSeal喉罩通气全麻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60例。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插管前即刻(T1)、置入喉罩/插管后1min(T2)、3min(T3)、胆囊切除时(T4)、拔喉罩或拔管时(T5)6个时间点的HR、MAP、BI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气管插管组于插管后1min、3min、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插管前即刻及喉罩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瑞芬太尼、顺势阿曲库铵消耗总量、术毕24h内咽喉疼痛例数气管插管组要明显高于喉罩组,胃管置入比例两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8.
董鹏 《医学信息》2019,(14):146-14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比较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15 min(T3)以及拔管时(T4)两组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1.44±0.28)min、(5.83±1.59)min、(19.52±5.36)min以及(22.34±2.92)min,均少于对照组的(3.21±0.63)min、(14.48±2.35)min、(38.92±4.57)min以及(48.22±3.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4时两组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以及T4时两组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影响小,麻醉起效、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50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及丙泊酚1.0mg/kg;Ⅱ组50例,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及丙泊酚1.0mg/kg,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Ⅰ组丙泊酚的用量少于Ⅱ组(P〈0.01),Ⅰ组的苏醒时间短于Ⅱ组(P〈0.01),Ⅰ组的离院时间早于Ⅱ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苏醒时间短、离院时间早的麻醉方法,并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许伯林 《医学信息》2019,(16):141-142,145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产科全身麻醉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伤联合七氟醚,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拔管后各时间段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sTNFR-Ⅱ)水平、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Apgar 评分、脐动脉pH以及术中情况。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IL-6、TNF-α、sTNFR-Ⅱ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拔管后IL-6、TNF-α、sTNFR-Ⅱ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各时间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后、胎儿娩出后MAP、HR均低于麻醉诱导前,拔管后HR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各时间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动脉pH值以及术中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安全有效,可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稳定血压和心率,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ASA I~Ⅱ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34例(A组)和单纯全麻34例(B组),观察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5 m in(T5)各时段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A、B组间比较,T1、T5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4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量少,病人清醒快,拔管早,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许立新  阮祥才  罗兵 《医学信息》2007,20(8):1406-1408
目的评估不同方式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病人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病人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15),组Ⅰ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全麻,组Ⅱ全麻+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Ⅲ全麻+CSEA,自主呼吸。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应及对各组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全麻诱导后血压、心率下降(P〈0.05),切皮时恢复麻醉前水平,各组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组Ⅱ、组Ⅲ舒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较组Ⅰ显著降低,术后清醒和气管拔管时间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方式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病人安全可靠,可减少全麻药物用量,使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麻醉及管理。方法126例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A组42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28例,采用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C组36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20例,采用静脉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各组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25min、术毕时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通气功能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和D组的HR和MAP在气腹5min和25min后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和C组气腹后的HR和MAP较B组和D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PCO,和PETCO2在气腹后均逐渐升高,与气腹前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和D组(P〈0.05);A组术后入住PACU及出现恶心、呕吐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2组,瑞芬组40例实施全凭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舒芬组40例实施全凭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2组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气腹、术毕5个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疼痛、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和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组优于舒芬组(P0.01),术后24 h疼痛舒芬组较瑞芬组轻(P0.01),排气时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一致,瑞芬太尼在恢复方面优于舒芬太尼,而舒芬太尼具有更强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赵立    梁永新 《医学信息》2018,(11):93-95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行食道异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R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S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和取异物时的MAP、HR、SpO2,气管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术后30 min及1 h的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和改良的OAA/S评分。结果 RF组在取异物时的MAP为(84.5±5.0)mmHg,低于SF组的(93.5±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取异物时的HR为(73.0±8.1)次/min,低于SF组的(81.3±7.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气管拔管时间为(16.0±3.6)min,少于SF组的(19.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术毕拔管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以及术后早期清醒评分等方面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可更好的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七氟烷组(n=45)。异丙酚组患者在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七氟烷组则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3.9±1.7)min,苏醒质量评分(4.6±1.4),均优于七氟烷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明显优于七氟烷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拥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常规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的优点是患者术中无疼痛及不适,但存在苏醒延迟,因而不能确保术毕即拔出气管内导管,增加了麻醉管理时间,也存在着各种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还存在麻醉费用高的问题。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结束时麻醉亦结束,但手术开始后气腹反应强烈,而且有引起胆心反射的可能,二者均可导致患者心跳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但费用低。现将近年来,我院开展的70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4例ASA分级Ⅰ~Ⅱ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术毕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后的各项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各三个观察时点RS、RS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优,患者躁动少,清醒完全(P<0.05),对照组心率、血压T2、T3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意识指数1(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2(IoC2)监测在全麻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42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以传统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判断麻醉深度指导用药;IoC1联合IoC2监测组(IoC组)以IoC1指导镇静药物的使用,以IoC2指导镇痛药物的使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中出现HR、MAP基础值±20%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时间点HR、MAP均明显降低,C组患者在插管即刻、胎儿娩出后(T2、T3)时间点HR、MAP明显升高,在手术结束时(T4)HR、MAP明显降低(P0.05); IoC组的HR、MAP仅在T2时间点明显增高。与C组相比,Io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苏醒时间明显减少,术中出现HR、MAP基础值±20%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剖宫产施行全身麻醉时,IoC1联合IoC2监测能良好地反映患者意识水平和镇痛程度,指导围术期麻醉用药,缩短麻醉恢复时间,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并发症减少,有利于提高产科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