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鲜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新鲜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92年 12月~ 1998年 12月 ,在 2 3 0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脏肿瘤等患者的心脏手术中 ,应用新鲜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3例 ,手术死亡率 5 .7%。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轻度残余漏 2例。随访 175例 ( 76% ) ,无术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 结论 新鲜自体心包是心脏手术中优良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1月至2 0 0 3年4月,我们共施行5 0 0 2例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11例(0 2 2 % ) ,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5例,女6例;年龄4~6 2岁。其中瓣膜病变6例,室间隔缺损、部分型房室管畸形、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单心室各1例。发生心脏压塞时间为术后7~4 5d ,平均14 3d。原因有抗凝过量6例,其中4例超抗凝治疗范围,2例虽在抗凝范围内,但有出血倾向;术后引流量过多4例,其中1例合并乳糜漏;心包切开综合征1例。治疗措施:11例均行心包穿刺引流,2例因穿刺引流后症状仍无改善,即在剑突下经心包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3.
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形。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9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46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和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因胸骨上段小切口显露不满意,分别将原胸骨切口向下延长一个肋间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为90~420ml(260±110ml),术中输血量为400~800ml(560.6±120.0ml)。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心脏迟发性出血2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自 1985年至 2 0 0 1年收治心脏创伤后迟发性出血 2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2 0~ 4 8岁。炮弹、地雷爆炸致心肌切线伤 7例 ,刀伤 5例 ,胸部挤压致心脏挫伤 9例 ,心内膜活检误伤致左心室迟发性穿孔 1例。从受伤到出血时间为 3~ 4 0天。其中 5例心包积血达 5 0 0~ 6 0 0 ml才出现心脏压塞症状 ,无急性心脏压塞典型症状和体征。本组心源性休克 8例 ,心脏压塞 9例 ,缩窄性心包炎 5例。剑突下小切口心包引流 5例 ,心包穿刺减压 5例 ,胸腔镜下破裂口修补 5例 ,开胸心包腔清创裂口修补 2例 ,…  相似文献   

5.
心脏肿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附1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心脏肿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为不典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实施心脏肿瘤手术 117例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完成 111例 ,3例心包囊肿 ,3例因肿瘤弥漫性浸润无法切除行姑息性手术。体外循环以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为主 ,配合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2 2例发生肝素耐药现象 ,首次全量肝素化后ACT为 (32 6± 35 )s ,首次追加肝素量为 2 0 0U kg ,术中肝素总量平均 76 3U kg;除姑息手术外 ,均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 ,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 6个月至 3年无复发。结论 心脏肿瘤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 ,需根据准确的术前定位 ,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 ,做好体外循环准备 ;术中ACT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体外循环综合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头低脚高位、心包深部放置牵引线、冠状动脉内置入分流器和吹雾器行 OPCAB。 结果 所有患者均使用左乳内动脉 (L IMA) ,移植血管 1~ 4根 ,平均 2 .6根 ;平均手术时间 16 1分钟 ;术中平均失血 32 0 ml。 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 2 4小时平均引流量 380ml,平均输血或血液制品 32 0 ml。4例患者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ICU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2小时 ;ICU平均监护时间 12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天。 1例术后 14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存活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氧化 羧甲基纤维素钠预防心脏术后心包粘连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氧化 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布状,由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研制提供。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成对照及实验组。每组6只,体重分别为( 3 .5±0 .8)kg和( 3 .7±0 .6)kg。2 .新西兰白兔耳缘静脉内间断滴入氯胺酮和安定麻醉,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胸骨正中切口,正中切开心包,显露右心室表面。用干纱布轻轻擦试右心室表面5min ,造成局部针点状出血。实验组擦试表面用布状氧化 羧甲基纤维素钠覆盖。不缝心包,直接间断缝闭胸骨,关闭伤口。术后肌肉注射庆…  相似文献   

8.
198 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们行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扩张术 110 0例 ,其中并发心脏穿孔 10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0例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2 7~ 5 9岁。术前诊断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行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扩张术。术中病人突然左侧肩、背部疼痛、胸闷、气短、心悸 ,随即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X线摄影显示心影增大 (部分呈进行性 ) ,注入造影剂后溢入心包腔并沿心包内侧壁向下沉积于心底部。从剑突下或左侧第 4肋间胸骨旁线处穿刺 ,可抽出大量血液 ,多为不凝固血 ,证实心脏穿孔并急性心包填塞 ;…  相似文献   

9.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2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胸骨下段小切口从剑突至第2肋间正中锯开胸骨,并横断右半侧胸骨,切口长6~12 cm,保持胸骨柄的连续性.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为186.15±65.27 ml.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室颤动和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42个月,无晚期死亡. 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应互补,既有创伤小、出血少、美观等优点,又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病例1 女,38岁。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6个月,突发晕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80/60mmHg,心率130次/分,肢端末梢湿冷,眼睑苍白,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外有一4.0cm×4.1cm的低回声团块附着于右室前壁,右心室流出道内可见3.8cm×2.1cm的低回声团块,随心脏收缩往返活动,阻塞大部分肺动脉管腔,心包有大量积液。临床诊断:心脏压塞伴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急诊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开胸心内探查术,开胸后见心包内有约1000ml陈旧性血液,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7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1月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72例,其中经胸右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3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9例;经胸骨横断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二尖瓣手术2例;经胸骨下段劈开联合横断右半胸骨(倒L型)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 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71例生存,1例术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64例,时间6~60个月,平均13个月,6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心功能(NYHA)II级56例,III级8例,复查心脏彩超机械瓣和生物瓣启闭良好,患者均对切口较小且隐蔽表示满意.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完全劈开胸骨,维护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8例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皮肤小切口,自剑突上缘1—2cm起,向上长7~10cm止于第3肋,全胸骨切开行择期心脏手术38例。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175~359min,平均84min;引流量110~760ml,中位数380ml;术后住院7~32d,平均10d。术后早期并发症3例,其中1例心律失常,2例发热,均治愈;无开胸止血,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3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0.45-0.73,平均0.62。结论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安全,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心脏损伤56例手术救治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Gao J  Du D  Li B  Zhang K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58-359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透伤处理体会 ,以改善治疗效果。 方法 复习 11年间收治的 5 6例病历资料 ,对治疗方法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戮刺伤占 89%。 5 6例均行剖胸术。其中 6 8%术前输液量 <10 0 0ml。仅 2例作术前心包穿刺 ,1例假阴性。 4例术前心跳停搏 ,经紧急剖胸后 3例获救。术后死亡 2例 ,分别因腹部合并伤及脑复苏失败。总生存率 96 4%。 结论 及时诊断并分秒必争地紧急剖胸和准确操作是穿透性心脏损伤获救的关键。不提倡术前大量扩容及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3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手术治疗的 10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远期结果。结果 本组原发性瓣膜肿瘤占心脏肿瘤的 2 6 5 % (10 / 378) ,其手术约占所有心脏手术的 1/ 4 0 0 0。 10例中男性 5例、女性 5例 ,年龄 2~ 6 6岁 ,平均 30岁。所有患者均有症状 ,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 7例 ,脑血管栓塞症状 2例 ,紫绀 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8例 ,术中确诊 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良性肿瘤 8例 ,恶性肿瘤 2例。术后早期恢复均顺利 ,晚期死亡 3例。死亡病例中 ,1例为三尖瓣囊性畸胎瘤患者 ,术后 2个月死于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 ;2例为二尖瓣恶性肿瘤 ,其中 1例术后 11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所致的心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12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长期生存的 7例均为瓣膜良性肿瘤患者 ,随访 8个月~ 19年 ,平均随访 5 7年。所有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 ,心功能均为Ⅰ级。最后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瓣膜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近、远期结果良好。恶性瓣膜肿瘤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5.
心脏不停跳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1月 ,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0例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 5 5 2岁。合并高血压 14例、糖尿病 8例 ,伴陈旧性心肌梗死 9例 ,PTCA术后再狭窄 1例。射血分数 0 38~ 0 5 2。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病变 15例 ,2支病变 4例 ,单支左主干 90 %狭窄 1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 12例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8例。游离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备用。体外循环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术中鼻咽温 2 8 6~31 7℃ ,必要时应用局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人工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2例心瓣膜病患者[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组(小切口组)]经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42.3±12.7)岁。另随机选择我科同期收治的42例心瓣膜病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3.8±13.1)岁。围术期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要并发症、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皮肤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两组均无死亡。小切口组患者术后早期无再次开胸止血、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栓塞和瓣周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率和瓣周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皮肤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皮肤切口长度平均缩短5.2 cm[(7.9±1.4)cm vs.(13.1±3.3)cm,P=0.000],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183.6±40.2)ml vs.(273.4±59.9)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1.3)d vs(.10.6±2.1)d,P=0.000]。术后小切口组随访40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失访2例;伤口疼痛4例,多数患者术后瘢痕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良好。对照组随访38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失访4例;伤口疼痛17例。结论经胸骨下段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可减轻手术创伤、简化操作、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以及美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心脏异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异位是一种极罕见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约百万分之 5 5~ 7 9〔1〕。我们 1989~ 1994年收治 4例心脏异位病儿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为今后处理此类病例提供参考。临床资料 见表 1。  方法与结果 例 1在低温 (30℃ )循环阻断直视下作房表 1  4例心脏异位病儿临床资料一览序号性别年龄 心脏异位类型 心内畸形其它畸形1男 5岁胸腹型心脏右旋 ,左右心室并排 ,左心尖憩室向下延伸达脐部 ,房间隔缺损胸骨下 1/ 3至脐部裂开 ,胸骨及上腹壁部分组织缺损 ,心包下端、剑突和膈肌前部缺损 ,大网膜疝入心包 ,脐疝 ,右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发病率及其特征,并评估其治疗方法。病例均经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MRI和心导管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24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良性肿瘤20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5例术后随访5~15年无复发;4例恶性肿瘤中3例行部分切除,1例仅做病理学检查,均于术后4个月内复发或转移死亡。作者认为,原发性心脏心包良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良好结果,恶性肿瘤早期手术结合放疗可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9.
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与常规心脏停搏二尖瓣置换术的对比研究 ,评价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 4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2例。实验组 :采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脏停搏二尖瓣置换术。于麻醉诱导后、升主动脉开放后 (或心内主要操作完成 ) 2小时、12小时、2 4小时、36小时、48小时和 72小时分别采中心静脉血 ,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含量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记录心律失常情况、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通气时间和 ICU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 升主动脉开放后 (或心内主要操作完成 ) 2小时、12小时、2 4小时和 36小时 ,实验组 c Tn I均较对照组低 (P<0 .0 5 ,0 .0 1) ;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线粒体嵴间隙明显增宽 ,可见嵴断裂 ,实验组线粒体肿胀不明显 ,嵴无断裂。术后临床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发生心律失常例数少 ,多巴胺用量少 (P<0 .0 1) ,辅助通气和 ICU恢复时间短 (P<0 .0 5 )。 结论 浅低温心肺转流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延迟关胸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延迟关胸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应用仇黎生,苏肇伉复杂型心脏手术后,因长时间体外循环,全身组织水肿、心脏肿胀,关胸时胸骨压迫心脏,易出现心包压塞症状。我们从1987年10月至1992年2月,1302例心脏手术病人中,有10例作延迟关胸,其中4例痊愈出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