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癌抗原重组痘苗病毒(rV-CEA)转染上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后能否在体外诱导CEA特异性细胞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 将rV-CEA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同源的T细胞,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经rV-CES转染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经rV-CEA转染的DC激活的T细胞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rV-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诱导的靶向性细胞毒性T细胞(以下简称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构建的m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C57BL/6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小鼠后能诱导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靶向性CTL,这种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并也能通过分泌TNF-α和IFN-γ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ADRE/MUC4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pAd-CMV-PADRE/MUC4转染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未成熟DC,TNF-α诱导成熟后与自体PBMC混合培养刺激3周,Cr51和Elispot实验检测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Cr51和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PADRE/MUC4转染DC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而pAd-CMV-GFP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产生有效特异性CTL.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多表位嵌合基因(PADRE/MUC4)转染未成熟DC,在体外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对表达MUC4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转染含CEA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未成熟DCs,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s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s高表达CD40、CD86,IL-12,诱导的CTL细胞高表达IFN-γ;转染后DCs诱导特异性CTL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结论:重组腺病毒转染DCs,不明显改变DCs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CTL增殖,含CEA片断的腺病毒转染DCs诱导自体CTL对LOVO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英  黄玉敏  孙蕾  董子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312-1315,1319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对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CpG ODN对脐血DC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SCF、GM-CSF和IL-4诱导和BGC823RNA转染形成成熟DC,加入CpG ODN,通过形态学、表面标志和DC诱导T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判断CpG ODN对DC功能的影响。结果肿瘤RNA转染后DC高表达MHC-Ⅰ、MHC-Ⅱ和CD54、CD80和CD86,对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和CTL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CpG ODN能显著促进DC功能。结论从脐血中诱导出DC,经肿瘤细胞RNA转染,可使DC表达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黏附分子以及活化T细胞能力显著增强,CpG ODN具有增强DC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介导的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肝癌细胞制备肿瘤细胞性抗原冲击致敏体外培养的D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抗原致敏DC;刺激同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观察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内外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能力。结果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和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非同种肿瘤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经BEL7402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经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野生型BEL7402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瘤体出现延迟,生长减慢。结论DC具有强大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在体内外均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制备DC分泌的exosomes,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MTT法检测DC分泌的exosomes诱导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CTL对769-P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能从DC上清中分离exosomes,并且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特异性CTL抗769-P效应,T细胞增殖倍数达(1.68±0.22)%,CTL杀瘤活性为(38.23±2.16)%。结论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诱导激活具有较强杀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DC,用DEAE-纤维素提取法自MM患者血清中分离、纯化M蛋白.以M蛋白冲击致敏DC(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DC免疫表型,并与自体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U26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M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的DC(P<0.05);同时负载M蛋白DC激活的T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细胞对U266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M蛋白致敏DC能有效诱导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后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喉癌细胞的效能。【方法】应用pAdEasy腺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构建重组IL-12腺病毒载体;体外诱导分化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用IL-12基因转染喉癌抗原致敏的DC,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的变化; ELASA法检测转染组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的T细胞分IFN-γ因子的水平; MTT法检测DC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特异性杀伤喉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转染组与未转染组间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IL-12重组腺病毒颗粒。经Ad-12转染的DC后能高表达成熟表面分子标志CD83,CD86,分别为 (60.2±1.8%), (88.9±2.1%)转染后DC疫苗的 IL-12的分泌水平、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分泌IFN-γ的水平、诱导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对喉鳞癌细胞Hep-2的免疫杀伤能力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的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后其能促进DC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有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CTL特异性抗喉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携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基因的重组人腺相关病毒(reconstructive human ade-no-association virus,rh-AAV)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体外检测其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分离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刺激培养获得T淋巴细胞。含CEA基因的rh-AAV感染培养DC,诱导成熟后将DC和T细胞混合培养获得CTL细胞。流式分选MCF-7和MA-MDB-231细胞系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MTT法检测CTL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5.1%和76.3%。CEA基因转染DC诱导的CTL细胞对表达CEA抗原的MCF-7杀伤率为46.5%±15.0%,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MCF-7细胞中分选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率为44.7%±28.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对非乳腺癌干细胞杀伤率为50.6%±22.2%,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表达CEA基因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CEA转染诱导的CTL细胞对未分选细胞、分选的CD44+/CD24-/low亚群和非干细胞亚群的杀伤率与未转染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CEA基因rh-AAV转染DC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可杀伤表达CEA的乳腺癌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提示免疫治疗可能是治疗乳腺癌干细胞潜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Ye MZ  Li HL  Han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778-782
目的探讨含有未甲基化“胞嘧啶-磷酸二酯键-鸟嘌呤(CpG)基序”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致敏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在卵巢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pGODN2006联合肿瘤相关抗原CA125体外冲击致敏DC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膜表面CD1α、CD8、CD86和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用EHSA测定D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的分泌水平;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法检测活化DCs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OVCAR-3卵巢癌细胞株作用的影响。结果CpG ODN2006联合CA125在体外可明显激活人外周血来源DCs,DC表面分子CD83、CD86和HLA-DR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85±4)%、(87±12)%和(92±7)%]明显高于未致敏组[(19±4)%、(67±9)%和(63±6)%](P<0.01);联合致敏后DCs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分泌水平为(467±84)ng/L,与未致敏组[(60±9)ng/L]和单纯CA125致敏组[(97±16)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刺激后的DCs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未致敏组和单纯CA125致敏组(P<0.01),且相同效靶比下所诱导的CTLs对OVCAR-3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强于未致敏组、单纯CA125致敏组和单纯CpGODN致敏组(P<0.01)。结论CpGODN联合CA125体外致敏DC可诱导产生对OVCAR-3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是一种临床应用前景良好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癌局部树突状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i XY  Qiu SJ  Wu ZQ  Ye SL  Fan J  Zhou J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71-675
的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局部免疫状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3份肝细胞癌石蜡标本HE染色,判断癌结节内及癌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C)、记忆T淋巴细胞的数目及分布,双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局部免疫细胞的类型、数目及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结节与癌周淋巴细胞数目、分级与无瘤生存期无显著相关(P=0.054,0.071)。癌结节中一定数目的DC(≥25个/10个高倍视野)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00)。癌结节中的记忆T细胞数目与无瘤生存期直接相关(P=0.003),癌结节中DC和记忆T细胞的数目相关(r=0.531,P=0.000)。DC浸润多者无瘤生存率较高(P=0.001)。结论癌结节中:DC浸润多者无瘤生存率较高,提示DC在激活T细胞、诱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可作为有效的复发转移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树突状细胞 (DC)诱导 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分离 AML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 ,在含有 GM- CSF、IL- 4、TNF- α等刺激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7~ 14 d,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鉴定 DC。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获取白血病抗原肽 ,分别以白血病抗原肽及白血病抗原肽 - HSP90复合物方式脉冲 DC,再将 DC与自体 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 ,以乳酸脱氢酶的方法检测经不同抗原方式激活的自体 T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 MNC中培养出 DC为 (6~11)× 10 4 / 10 6 MNC,经两种抗原方式激活的自体 T淋巴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2 .0 7±8.2 9) %和 (35 .33± 9.0 4 ) % ;体外培养的 AML 患者外周血 MNC可诱导分化出大量 DC。结论 单纯白血病抗原肽与白血病抗原肽 - HSP90复合物方式脉冲的 DC均能够激活自体白血病特异性 T淋巴细胞 ,但后者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肾生髓”法方药(BSD)对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otch信号通路对CD4+ T细胞分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小鼠发病的干预作用。 方法:主动免疫法诱导2D2小鼠EAE后,磁珠分选收集脾脏和淋巴结中 CD4+ T 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 C57BL/6 (C57)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分组干预后,与CD4+ T 细胞共培养后,被动注射至C57小鼠体内,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实验分组为:对照(Control)组、BSD组、阳性药物γ分泌酶抑制剂(gamma-secretase inhibitor,GSI)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Cs Notch通路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中CD4+ T 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BSD可抑制DCs Notch1,Jagged1,MAML蛋白水平,通过DCs诱导CD4+T细胞Treg分化增多,Th17分化减少,并改善被动免疫诱导的小鼠EAE症状评分。 结论:BSD可通过抑制DCs Notch信号通路活化,减少DCs介导的CD4+T细胞分化,进而缓解EAE残疾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加入rhIFN-α及rhGM-CSF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培养的DCs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经rhIFN-α联合rhGM-CSF共同培养后,第7d镜下可见有表面呈树状突起的DCs;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有成熟DCs特异性标记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rhIFN-α为600U/ml、rhGM-CSF为2000U/ml时为脐血DCs诱导培养的合适浓度(培养细胞CD83^ CD86^ 细胞比率最高);以诱导培养7d的脐血细胞(含DCs)作为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DCs均可刺激其增殖,其中以反应细胞:刺激细胞为20:1时最明显。结论 rhIFN-α联合rhGM-CSF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可生成具有典型形态及功能的成熟D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并且证实未成熟DCs在体外可以诱 导同种T细胞的低应答。 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分化出不同发育阶段的DCs。采用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未成熟DCs处理过的T细胞对与未成熟DCs同一来源的T细胞的应答能力。 结果:在DCs的未成熟期与成熟期均中度以上表达CD14分子;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DCs内吞能 力不断变化,在第7天达高峰,且内吞量高于相同培养时间的单核细胞(P<001);在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供者未成熟DCs预处理的受者T细胞当再次被供者的T细胞刺激时应答降低,而对第三者的T细胞刺激则表现强反应性。 结论: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DCs,经过再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发现具 有中度表达共刺激分子的未成熟DCs在体外可以诱导T细胞免疫低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AGE-A3抗原肽负载对乳腺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以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方法体外培养HLA-A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并经孵育携带MAGE-A3抗原肽,用以刺激CTL,用3H-TdR渗入法检测抗原肽负载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LR),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DC:T为1:10时,单纯DC组刺激能力显著高于抗原肽负载组DC(DC-P)(P<0.05),但当DC:T低于1:20时后DC-P组刺激能力显著强于单纯DC组(P<0.05).DC-P组和单纯DC组所激发的CTL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细胞株Raji无显著性差异,DC-P组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细胞株Raji的杀伤活性.结论负载MAGE-A3抗原肽的DC在体外可以诱导乳腺癌患者特异性的CTL免疫应答,为临床以DC为基础的过继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在mGM-CSF和m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C3H10T1/2细胞共培养2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反应以及ELISA检测DCs的成熟。结果经C3H10T1/2细胞体外共培养的DCs,形态观察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低表达CD11c、MHC-Ⅱ、CD80、CD86、CD40;共培养组的DCs刺激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可以明显抑制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