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图评价正常胎儿心室壁及其整体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正常胎儿心室壁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彩色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图对30例孕27-40周正常胎儿心脏进行检测,在心尖四腔图切面,对左右心室壁及室间隔的9个观察点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并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胎儿心室壁运动速度的变化趋势为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左心室、间隔收缩期运动速度相近,右心室收缩期运动速度略高于左心室及间隔,在舒张晚期间隔与左心室的速度相近,但低于右心室。结论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用于评价胎儿室壁运动是可行的,它安全、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冠心病缺血心肌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检测39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前壁、下壁、间壁、侧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运动,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并与34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其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表现为波形的改变。结论:TVI技术能准确测定心肌局部运动速度,评价心肌缺血,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检测提供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正常健康者左心室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了解正常中、老年人心肌运动速度有无差异,确定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的正常值范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各30人进行左室壁速度检测,把两组进行显著性检验,对已确诊的45例(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健康人组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TVI可定量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心肌缺血。长轴方向心底平均收缩速度<5cm/秒,乳头肌水平平均收缩速度<5cm/秒。可做为判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参考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诱导的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血供的关系。方法 对6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一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判定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范围及病变血管。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7%,特异性89.4%,准确性86.7%。结论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的评价室壁运动异常及对应血供关系,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简单、经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改变。方法:22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72小时内、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2小时内LAD对应节段(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室间隔中段和前壁基底段的收缩波达峰时间(Q-Sm)显著缩短。在完成3个月随访的15例患者中,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的LAD对应节段Sm均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72小时内和3个月时的Sm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著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正常人室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正常人左室壁的运动特征,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技术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及8点法对40例正常人左室每一室壁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正常人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均包括收缩波(S)、快速充盈波(E)和左室收缩充盈波(A)三个主要运动波,以及等容舒张波(IR)和等容收缩波(IC)。一般说来,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大于室间隔的运动速度,同一室壁由基底部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结论: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QTVI对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显像 (TVI)技术评价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可靠性。方法 对 A组 10例健康志愿者和 B组 15例心肌梗死患者及 1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 TVI技术采集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和心尖长轴切面图像。对左室 18个节段分别采用室壁运动积分 (WMS)、组织同步显像 (TSI)、组织跟踪 (TT)和应变显像(SI)定性评价室壁运动 ;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 (Vp)、峰值位移 (D)、收缩期最大应变率 (SR)和最大应变 (S)四项指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以 WMS为判定标准 ,TSI、TT和 SI三种技术对 B组室壁运动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6 4 .8%、72 .6 %和 75 .9% ;(2 ) A组中 ,Vp和 D测值在基底段最高 ,中段次之 ,心尖段最低 ,而 SR和 S测值则在中段最高 ;(3)与 A组对应节段相比 ,B组运动异常节段中 ,16个节段的 Vp测值 ,15个节段的 D测值 ,17个节段的 SR测值 ,16个节段的 S测值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0 .0 5 ) ;(4 ) WMS判定无室壁运动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 ,侧壁中段的 Vp、 D、 SR与 S测值均显示异常。结论  TVI技术对室壁运动的判定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和较高的定量诊断准确性。提示 TVI技术可能在早期诊断室壁运动异常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组的室壁运动CK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的左室壁运动方式。方法 获取80例正常人的彩色室壁运动图像,分为四个年龄组:20~25岁,26~30岁,31~40岁,41~50岁。建立各年龄组室壁各节段的幅度一时间收缩运动方式,并进行各节段运动方式的年龄组间比较。结果 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方式于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对室壁运动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评价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的DTI-PWD技术对44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壁节段运动情况进行研究,将左心室壁分为13个节段,对每一节段室壁运动频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室壁运动频谱有其规律性,于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VC)和收缩波(S);于心电图T波后出现等容舒张波(IVR)、早期舒张波(E)、反相波(R)和晚期舒张波(A)。且左室后壁、下壁、侧壁的S波、E波、A波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波群速度。所有室壁节段其S波平均为7.31±0.82cm/s,E波为8.74±2.38cm/s,A波为5.75±0.88cm/s。并且有85.47%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6cm/s,有98.93%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5cm/s。结果表明DTI-PWD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直观、准确的定量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组织多普勒速度图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评价高血压左室心肌运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彩色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对55例健康者及32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舒张期左室心肌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数值。结果正常人室壁的Vs与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Ve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01),而Va则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01),Ve/Va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01)。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速度曲线因病史、年龄、血压控制状况不同而形态各异,舒张期曲线以E波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6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Δ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Δ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Δ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心肌梗死组EDV、ESV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组EF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Inter-ΔTQ-E、Intra-ΔTQ-E、Max-Δ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中,Max-Δ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DV及ESV呈显著正相关;与EF呈显...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 for motion measurement of the aortic wall in healthy and hypertensive adults. METHOD: We used TDI to examine 53 hypertensive and 29 sex-matched healthy adults. Maximum velocit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ystolic wall expansion peaks (S1, S2), maximum velocity of early (D) and end (E) diastolic retraction velocity peaks, pulse wave transmit time (PWTT), and stiffness index (beta) of the abdominal aorta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s for factors influencing vascular compliance, including age, sex,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ubjects, the wall motion waveform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showed absent E, mixed S1 and S2 peaks, and blunted S1. S1 and D were lower in hypertensive than in healthy subjects. Shortened PWTT and increased indicated increased aortic stiffnes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hypertensive subec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sex were the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s modulating S1, while DBP and age were the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s modulating D. PWTT was independently influenced by ag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abdominal aortic wall motion measurement with TDI could demonstrat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ll motion features differentiating hypertensive from healthy adults. Wall motion velocity and PWTT could reflect abdominal aortic compliance changes related to age, sex, and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心肌的非同步性运动及其与左心功能、QRS间期的关系。方法 正常人和CHF患者各40例,利用QTVI技术,获取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获得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各位点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Inter ΔTS和Inter ΔT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Intra ΔTS和Intra ΔT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Max ΔTS和Max ΔTE)。同时计算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均值(MeanVs和MeanVe)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Inter ΔTS、Inter ΔTE、Intra ΔTS、Intra ΔTE、Max ΔTS和Max ΔTE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均P<0. 05 );CHF组Max ΔTs与LVEF、MeanVs负相关(r= -0. 761, P<0. 01; r= -0. 738, P<0. 01),与QRS间期不相关; Max ΔTE与QRS间期正相关(r=0. 470,P<0. 01),与MeanVe负相关(r=-0. 656,P<0. 01)。结论 CHF患者左心室同一节段及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运动,且与左心功能、QRS间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2例健康者及临床确诊的2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容积法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球形指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心脏左室长轴方向上心梗组前壁,侧壁,下壁各节段,后间隔心尖段Vs明显下降(P<0.01),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Vs无明显差异(P>0.05);心梗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节段平均VS与左室射血分数,球形指数等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9,0.68,P<0.0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62,P<0.01).心梗组LVEDVI和LVESVI明显增大(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心导管测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最大值( dp/dtmax)为标准,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水平4个心室壁处(左室间隔、下壁、侧壁、前壁)心肌收缩速度,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 dp/dtmax。结果使用V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与左室 dp/dtmax呈正相关(r=0.883),P<0.001;使用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处心肌收缩速度与 dp/dtmax呈正相关(r=0.715),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981,P=0.0028。结论VVI或QTV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均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好方法。相对于QTVI而言,VVI与 dp/dtmax的相关性更高,可能更加适用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Triplane-QTVI)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透壁程度梗死心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情况。方法 对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I)患者(A组)、3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I)患者(B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集实时三平面组织速度图像,测量左心室梗死心肌节段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ndo)、心外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pi)及其比值i(i=Vs-endo/Vs-epi)。结果 ①正常组Vs-endo、Vs-epi 均呈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递减的趋势,同一心肌节段Vs-endo均>Vs-epi,i>1。②与正常组比较,A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均明显减低(P<0.05),Vs-epi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B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Vs-epi均明显减低,i≈1(P<0.05)。④A、B两组梗死心肌节段之间比较Vs-ep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MI型心肌梗死及STMI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节段呈现不同的收缩运动特征;同一心肌节段Vs-endo、Vs-epi及其比值能敏感反映心肌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7例,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MV).另外测量20例正常人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MV)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1天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PSMV、PDMV明显减低(心尖段除外);治疗后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节段除前壁中段及前间隔中段 PSMV及PDMV达到正常值,其余节段仍低于正常对照组;②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1周, PSMV及PDMV明显增快;治疗后1个月继续增快.结论 QTVI技术能定量分析PTCA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左室壁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24例HCM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各心肌节段长轴方向上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Vs)、舒张早期峰值(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HCM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MVG及各室壁基段、中段和部分尖段的Vs、Ve及Ve/Va均小于对照组,而V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厚最为明显的节段(后室间隔中段)的Vs与相应侧壁节段的比值小于对照组,后室间隔中段的Vs、Ve与该节段的厚度呈负相关。结论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及主动舒张功能受损,并同时累及肥厚及非肥厚的室壁,以肥厚的室壁最为明显。肥厚心肌的舒缩功能与心肌的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获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应用QTVI技术分析17例HCM患者和18例健康者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各节段心肌运动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左室二尖瓣环、基底段、中段水平的平均Ve、平均Va。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率(E)、舒张晚期速率(A)、计算E/A。结果HCM组左室各节段Ve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部分P〈0.001),肥厚节段Va低于正常组(P〈0.05),而非肥厚节段Va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同一水平平均Ve、Va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CM组与正常组二尖瓣口E、A、E/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HCM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心肌松弛性显著降低,肥厚节段的心肌顺应性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