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切开引流术是阿米巴性肝脓肿继发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经多次穿刺抽脓或闭合引流无效者常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根据肝脓肿的部位不同,切开引流的途径各异,如经腹膜外,经腹腔,经胸膜下和经胸腔切开引流等。通常将脓腔切开,排出脓液,并置软橡皮管或烟卷引流。鉴于某些病例因脓液稠厚或坏死肝组织块堵塞引流管导致引流不畅。作者对2例位置较高的肝右叶脓肿病人采取经胸腔膈肋窦开窗填塞凡士林纱条一期引流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肝脓肿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掌握各自的优缺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我院近 1 2年来收治的 40例手术病例 ,1 0 5例非手术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我们认为手术的指征为 :①B超脓腔在 3~ 5cm以上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②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 ;③脓肿已穿破或将穿破时 ,特别是脓肿位于肝左叶、肝膈面患者 ;④保守治疗 5d ,B超脓腔未见缩小 ;⑤伴有胆道手术适应证的患者 ;⑥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脓肿 ,由于脓肿壁厚 ,而不能用其他方法治愈者 ,可行肝叶切除或肝段切除术 ;⑦不能除外恶变者。特别是对多发性肝脓肿 ,应…  相似文献   

3.
巢振南  黄大熔 《四川医学》1989,10(3):150-151
胆道蛔虫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以上腹阵发性绞痛为特征。蛔虫完全钻入胆总管后,不再刺激乳头括约肌,剧痛随之消失。由于蛔虫很少退回肠腔,治疗时若缺乏客观的观察手段,仅以腹痛消失作为治愈标准是危险的。蛔虫带入胆道的肠原菌可引起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甚至穿破发生膈下脓肿和腹膜炎。蛔虫残骸在胆管内腐化的产物可致胆管组织持续性损害而发生胆管狭窄、梗阻和形成结石,危害极大。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特别是在发病机制、客观治愈标准、并发症和后遗  相似文献   

4.
外科常见的肝内感染是脓性胆管炎和肝脓肿。急症病人常伴休克、败血症和/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它仍然是腰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疗效尚未明显改善。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重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胆道减压和引流。“切开引流”是治疗脓肿的原则,多年来奉行不悖。一般认为:胆管高压必须解除后,肝细胞恢复分泌功能,药物才能进入胆管胆汁发挥疗效。我院  相似文献   

5.
膈下脓肿是指积聚在一侧或双侧膈下,横结肠及其系膜间隙的脓肿.多由急性腹膜炎发展而来.一旦确诊必须及早治疗,以防膈下脓肿穿破膈肌形成脓胸,或破入腹腔再次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穿破附近血管引起大出血等.脓腔形成后,多以手术切开引流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膈下脓肿取得了满意效果[1].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尤其对年老体弱及不能耐受手术的膈下脓肿患者更有优势.本文总结我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10年在彩色超声(彩超)引导下,用多功能膀胱穿刺针(双腔套管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资料,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腹腔严重感染致膈肌穿破合并全脓胸极少见。我科收治3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例1]女,24岁。1981年1月5日在某院行剖腹产,术后持续高烧,先后形成宫腔、双膈下、肝下、肠间隙多发性巨大脓肿和腹壁子宫瘘。血培养及脓培养均为大肠杆菌。经14处切开引流等治疗无效。1982年2月10日高烧40.2℃,感剧烈胸痛,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严重外伤性肝破裂胆道减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外伤性肝破裂,除手术时彻底清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结扎肝创面小胆管、止血、缝合及膈下或肝下引流外;近年国外有人主张加作胆道引流减压术,以减少术后胆道系统内胆汁淤积、胆瘘、胆汁性腹膜炎。但国外意见尚不一致。国内未见专文报道。我们应用于严重的肝外伤性破裂五例,效果较好,本文复习了胆道减压术应用的原理,提出了应用的范围及手术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8.
胆道系统结石,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在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肝外胆道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致胆瘘、胆汁性腹膜炎,需再手术并不少见.术中胆道损伤、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胆瘘的解剖基础,由于胆囊三角区局部充血水肿,炎症粘连,分离难度大,致使有炎症的胆总管损伤,另外,解剖变异,迷走胆管的存在,术中探查不仔细,胆囊切除不完全,造成胆瘘等.本病临床表现以胆道系统结石术中发现有胆汁渗出,或术后腹腔引流管中有胆汁引出,或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出现绞痛、发热、休克等症状.本病经确诊,大都需再次手术,行"T"管胆总管引流或空肠胆总管吻合,通畅引流胆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胆道出血     
1病因胆道出血是指胆道或流入胆道的出血.按出血部位分为肝内与肝外两种,按发病原因可分为3种.①感染性胆道出血:系指继发子胆道蛔虫或胆管结石的胆道出血.②外伤性胆道出血,多见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引起的中央性肝破裂.③肿瘤破溃和诊断性或治疗性肝穿刺引起的胆道出血,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瘤、胆管癌可穿破胆道引起出血,肝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肝内胆管病主要问题是脓性感染和梗阻导致的“胆管病一条线”,即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AOSC)、肝内胆管积脓和胆源性肝脓肿、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狭窄、肝组织纤维化和可能导致的胆管癌。核心问题是肝脓肿、肝内结石和胆管狭窄。多年来,因肝内病变的定位诊断和直接处理肝内结石或狭窄的技术困难而发展了各种胆肠内引流术,间接地减少或避免再发严重的AOSC。近些年来,由于对肝内管道系统解剖学的深入了解,新的精确度高的诊断方法的建立,胆道外科正逐步走向肝内,已可直接处理复杂的肝内病变,并正在形成术式体系。大体上是,广泛切开肝门胆管更有效地清除结石和扩张狭窄,即由下而上的系列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所致胆道损毁性病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对胆道造成的损伤。方法 报告4例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后引起黄疸、胆汁性肝脓肿及胆道损毁病变例,并用实验大鼠肝动脉内注射乙醇复制血管栓塞剂对肝脏的损伤。结果 其中3例胆汁性肝脓肿经皮引流后,进行肝内胆管U形管支撑及胆管内肠吻合,疗效较好。实验结果证实肝动脉注射血管栓塞剂无水乙醇后可以引起肝脏局部坏死,胆管坏死闭塞。结论 用血管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等作肝动脉的非超选  相似文献   

12.
本组3例脊髓内脓肿均为7岁以下儿童。手术均取侧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病变相应的椎板(3~8个),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膨隆呈棱形增粗,搏动消失,用9号针头在脊髓背正中隆起处穿刺,抽吸脓液,再用生理盐水(或含有适量抗菌素)冲洗脓腔。沿穿刺孔背正中纵切开脓壁,脓腔内放橡皮引流条(或引流管),从刀口旁戳孔引出体外引流,关闭切口。手术前后用抗菌素控制感染。脊髓内脓肿大多继发于血源性感染、皮肤瘘道和脊髓邻近组织的外伤感染,其中有半数以上是继发于呼吸道、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13.
男性34例,女性3例。19~65岁,平均45.8岁。细菌性30例,阿米巴性5例,混合性2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8例,肝左叶6例,全肝3例。单脓腔29例,多脓腔8例。脓腔直径4.5~16cm。放置单管引流33例,双管引流4例。排脓量100~4800ml。合并膈下脓肿或右侧脓胸5例。有肝吸虫病史1例,胆石症2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由化脓性细菌入侵肝脏形成的化脓性病灶,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分别使用脓肿穿刺、切开、开窗、吸引、冲洗、引流及膈下引流6种术式,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35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住院7~16 d,平均8.5 d.33例恢复顺利,腹痛、腹胀、发热于术后1~5 d缓解,外周血白细胞4~7 d均降至正常.1例术后并发胆瘘,门诊换药2个月愈合;1例术后并发脐部感染,住院期间治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手术精确、简单、微创、可采用多种术式、效果好,是治疗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多数医院,对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的治疗,仍以外科切开引流为主。我院普外科自1985年1月至1987年4月,将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技术,引用于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的治疗共44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道大出血是腹部外科严重而较少见的急症。因胆道蛔虫和原发性肝胆道结石或合并感染在我国发病率高,往往发生这一严重合并症。本症在诊断上一般无何困难但处理上常感棘手。现将经治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除4例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未明确病变外,另6例均明确其出血部位和病变性质:计胆管溃疡型2例(肝外、内胆管各1例);肝脓肿型1例;肝汇管区小脓肿型3  相似文献   

17.
肝脓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1978年1月至1980年3月经内、儿、外科共收治43例。其中经肝穿抽脓及手术引流确诊26例;根据症状、体征、超声波和经药物试治有效而确诊的17例。43例中,细菌性37例(86%),阿米巴性6例(14%)。6例阿米巴肝脓肿中,有脓血便史者5例,明确肠阿米巴诊断者2例;37例细菌性肝脓肿中,有明显感染来源者19例,其中胆道感染11例。43例患者来自农村40例,城市3例。  相似文献   

18.
胆管源性肝周围炎系指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肝内化脓性病变波及肝周围组织,并以肝膈间出现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膈下脓肿或肝膈粘连为特点。它常是肝内严重化脓性病变和肝内胆管梗阻的重要标志。我院1959~1978年间收治化脓性胆管炎12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併发胆管源性肝周围炎者38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尽管现在已拥有较完整的抗生素族谱,但对孤立性肝脓肿仍以外科引流为主。因其发生部位各异,选择最佳手术进路、采用综合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在临床实践中还在继续探索。笔者对3例右肝顶部脓肿,经胸处理并以带蒂膈肌瓣填充脓腔,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手术方式3例男性,年龄分别为32、34、36岁,干部1例,工人2例。均以劳累后“受凉”起病,持续高烧,用过大量、多种抗生素,由于误诊,病期拖延达两个月者2例,(其中1例曾经腹引流),1例长达半年,且在发生支气管——胆瘘后又3个月方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胆道引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胆道疾患常常需要外科处理.胆道疾患手术时常需做胆道引流.胆道引流分外引流和内引流两种.外引流包括胆囊引流(胆囊造瘘)和胆总管("T"管引流).内引流包括;胆总管与容物或十二指肠吻合,奥狄氏括约肌成形,肝管与空肠吻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