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心音图运动试验 ( PCGET)是新近提出和进行的一项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血管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力储备评估方法 ,本研究评估 PCGE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作者把运动后第一心音 ( S1 )幅值与心率的积对安静时 S1 幅值与心率的积的倍数定义为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 ( CCRI) ,对 12 0例志愿者进行了 PCGET,分析了具有不同 CCRI的受试者在不同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方案 ( NYHA FC)上人数的分布。结果  NYHA FC I级的健康受试者均分布于 CCRI的高侧 ;NYHA F C 、 、 级的心血管病病人主要分布于 CCRI的低侧。结论  CCRI与 NYHA FC级别符合性较单用运动前后 S1 幅值更为良好。本研究表明 ,CCRI可作为心功能分级的一个客观量化指标 ,PCGET可作为心力储备的无创、简便、代价低的量化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 ( VMC)是一种常见心脏病 ,其心音改变可出现心尖区第一心音 ( S1 )减弱或分裂 ,心音可呈胎心样 [1 ]。作者对 4 0例临床诊断为 VMC患者进行了心音图描记与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门诊或住院临床诊断为 VMC者 4 0 (男 17,女2 3 )例 ,平均年龄 3 2 .6( 13~ 4 4 )岁。 VMC病史 :1年以内 2 3例 ,1~ 12年 17例。均按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对照组 :2 5 (男 13 ,女 12 )例。平均年龄 3 3 ( 18~4 5 )岁。无心脏症状 ,血压、心脏听诊正常 ,心肌酶学、心电图、X线胸片均正常 ,可排除心脏病变。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音图及收缩时间间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文对44例临床有明显乏力等症状,体征伴有S_1(第一心音)降低,并经PCG(心音图)证实的病例,在除外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后,进行CBV(柯萨奇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ECG(心电图)、血清酶谱、X线胸片、UCG(心动超声图)、LST1(左室收缩时间间期)、RSTI(右室收缩时间间期)、ESR(血沉)和ASO(抗“O”)等一系列检测.结果 发现CBV及抗心肌抗体阳性者34例(占77%),STI(收缩时间间期)延长40例(占90%).结论 S_1降低和STI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音圈及收缩时间间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44例临床有明显乏力等症杖,体征伴有S1(第一心音)降低,并经PCG(心音图)证实的病例,在除外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后,进行CBV(柯萨奇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ECG(心电图)、血清酶谱、X线胸片、UCG(心动超声图)、LSI1(左室收缩时闻闻期)、RSTI(右室收缩时间间期)、ESR(血沉)和ASO(抗“O”)等一系列检测。结果发现CBV及抗心肌抗体阳性者34例(占77%),STI(收缩时间间期)延长40例(占90%)。结论S1降低和STI延长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辅助听诊是以电子听诊器和计算机辅助的心音分析算法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技术。人工智能通过对心音信号进行去噪、分段、特征提取和分类, 能够准确识别异常心音, 判断特定的疾病。应用目前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诊断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可达到较高的准确性。人工智能所具备的高度准确性, 加之听诊本身便具有的无创、费用低、便捷等优点, 为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将对心脏听诊、电子听诊器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心音信号的处理分析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概述人工智能辅助听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第四心音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7名冠心病患者和63名正常人的心音图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阴:冠心病患者心音图中第四心音(S_4)的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冠心病患者(S_4)与第一心音(S_1)振幅的比值增大,S_4至S_1的时间延长,有S_4的冠心病患者PEP/LVET比无S_4者明显增大(P<0.01),表明异常S_4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例有Hamman氏征有左侧匈中层得的心音图。amman氏征在临床上是诊断纵膈气肿或左侧少量气胸患者的特异性体征。此音与心动周期关系密切,常发生于心脏收缩的中晚期,其主音为一高振幅,较清晰强音。其振幅的高低变化,距第一心音位置的远近,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受患者体位,瞬间胸膜腔内受挤压气量的多少所影响。本文 心音图归咎为4例左侧气胸患者胸膜腔内含气量为5-25%时及其肺复张后的心音图记录。H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4例有Hamman氏征的左侧气胸患者的心音图。Hamman氏征在临床上是诊断纵膈气肿或左侧少量气胸患者的特异性体征。此音与心动周期关系密切,常发生于心脏收缩的中晚期,其主音为一高振幅,较清晰强音。其振幅的高低变化,距第一心音位置的远近,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受患者体位、瞬间胸膜腔内受挤压气量的多少所影响。本文提供的心音图照片为4例左侧气胸患者胸膜腔内含气量为5~25%时及其肺复张后的心音图记录。Hamman氏征产生机制类同于物理学中的“水锤”现象。  相似文献   

9.
心音图运动试验量化心功能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评估心肌收缩力及心力储备的价值。方法:应用PCGET,把运动后第1心音(s1)幅值与心率的积对安静时S1幅值与心率的积的倍数与6分钟步行距离系数的积,定义为心脏储备指数(CRI)。370位志愿者进行了PCGET,分析不同CRI受试者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NYHA)分级上的分布。结果:健康和NYHA Ⅰ级的CRI分布于CRI图的高侧;NYHAⅡ、Ⅲ、Ⅳ级的心血管病病人的CRI分布于CRI图的低侧,并且有较好的相关性。CRI、用运动前、后s1幅值计算的心力储备指数(CCRI)与NYHA分级的符合率分别为70.59%与41.76%,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CRI可作为心功能分级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且PCGET无创、简便、代价低。  相似文献   

10.
正常第 4心音 (S4)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 ,偶见于中、老年人。有些作者认为 ,中老年人出现S4是示冠心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即心肌的血灌注减少 ,顺应性已受损。为明确其意义 ,本文分析了 10 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音图中的S4和心脏收缩时间间期 (STI)并与正常老年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S4和冠心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将患者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A组 ) :共 3 3人 ,经询问病史、体检 ,常规心电图 ,胸透正常者。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60~ 69( 62 70± 2 5 1)岁。心绞痛组 (B组 ) :系我院住院患者。按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共…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2岁。门诊体检。体查:听诊心律不齐,时有第一心音强度减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图1A)。  相似文献   

12.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心音图和心脏听诊,我们观察了108例病理性二尖瓣返流(MR)病人。根据 MR 的严重程度用 CDFI 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三组病人间左心房(LA)大小有明显不同,MR的程度越重,LA 内径越大。CDFI 检出的 MR 与心杂音强度呈正相关(r=0.57,P<0.05)。心杂音对轻、中和重度 MR 的检出率分别为93%、95%和100%,优于心音图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置前、后心音图的改变,以了解安置起搏器对心音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并安置有不同类型起搏器的患者100例,进行了安置前及安置当天及安置7天的7个部位心音图的描记和分析。结果:起搏器安置后有97%记录到心脏起搏音;69例心室按需型起搏器安置后有40%第三心音消失,58%收缩期杂音减弱,35%增强。14例心房抑制型及17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安置前、后心音图改变不明显。结论:提示起搏器安置后,心音图可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4.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的概念近年来有了一些改变。这是由于对疾病和血液动力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心音图和心脏病理生理学方面取得了进展。为此.在讨论心脏听诊时有必要先提心音发生的基本概念。正常心音正常心音有四个,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心音。通常听到的是第一和第二心音。偶而也可听到第三和第四心音,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第一心音的产生相当于心室早期收缩,第二心音的发生在心室收缩末期和等张舒张期。  相似文献   

15.
<正> 临床常见心阻抗图收缩期微方波变异,可出现双峰或三峰型,其临床意义报导不多.本文观察109例有心阻抗图收缩期微分波变异的资料(其58例为冠心病、51例为风心瓣膜病变).每例均用心阻抗图与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同步记录图形.根据颈动脉搏动图U点,向前移20毫秒,作为主动脉瓣开放点的时期(K点).按照K点,把变异心阻抗图收缩期微分波分为IC波(等容收缩波)、C_1波(射血期第一峰)和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是与病毒感染增多以及病毒学方面的测定、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血清酶谱的发展和心肌活检项目的开展等有极大关联。但在临床上往往忽视有关物理体征及无创性检查,本文作者通过3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结合应用心音图(PCG)和收缩时间间期(STI)检查,探讨其在辅助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女24例,男20例。年龄13~50岁,平均35.2±8.5岁。44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疲乏、胸闷和心悸等症状。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S1)降低,且经PCG证实。在临床可除外非心源性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心功能储备的评估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12月100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住院患者(患者组,n=100)和100名无心血管病史的同期在院陪护的患者家属(正常对照组,n=100),采用心音监测仪分别于静息状态和完成规定运动量后即刻采集心音,进行心率、D/S比值以及S1/s2比值的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组100名风心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率、D/S比值和运动后即刻SI/$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均P〈0.05)。结论:心音监测法有可能为临床心功能储备提供一种量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后由于功能心肌的丧失或减少,势必影响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顺应性,导致心功能不全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本文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较全面综合地观察了心肌梗塞不同病程和部位左室同时期的收缩、舒张功能。并力求探讨出评价心肌梗塞左室功能的敏感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收缩中期喀喇音-收缩晚期杂音综合征患者直立时喀喇音常靠近或并入第一心音,收缩晚期杂音变长、变响,常成为全收缩期。作者认为这些听诊改变,是由于直立时左室容量减少,二尖瓣叶发生较早和显著的脱垂,引起明显的二尖瓣反流所致。本文旨在证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例男性Ⅰ期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耳密度图导数图、心电图和心音图三项同步描记的方法进行坐位踏车负荷中的心缩间期变化观察。主要的发现是PEP、ICT和PEP/LVET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大,且随负荷量的加重而更显著,尤其PEP/LVET的最低比值(称“谷底”值)出现较早。提示此类患者在重负荷时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脏贮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