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以来,我们对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止血凝血障碍及其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3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35~66岁,平均51.8岁。43例患者均行CT、B超、AFP以及X线检查,其中合并门脉性肝硬化28例。43例患者血HBsAg均呈阳性,ALT>40U37例,AFP≥400ng/m132例,AFP<400ng/ml(>20ng/ml)1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初诊病人均有肝或和伴腹膜后淋巴结及肺转移。1.2 方法 对于初诊明确原发性肝癌诊断患者,于未行针对性治疗前行血浆血栓烷B2(TXB2)、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止凝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用全反维甲酸(ATRA)和砷剂(AS2O3)治疗期间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及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含量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浆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细胞裂解液TF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TFmRNA转录水平。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浆TF[(98.3±19.8)ng/L、(89.6±15.2)ng/L]、TFPI[(94.4±37.0)mg/L、(93.5±36.4)mg/L]、TAT[(21.9±9.6)μg/L、(18.2±9.7)μg/L]、PAP[(0.73±0.26)mg/L、(0.63±0.33)mg/L]、u-PA[(0.63±0.23)μg/L、(0.57±0.01)μg/L]、u-PAR[(0.41±0.14)μg/L、(0.47±0.16)μg/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意义(P<0.05~0.01)。骨髓分离的单个核细胞TFmRNA转录、裂解液TF水平[(680.24±456.61)pg/10  相似文献   

3.
韩絮琳  汪伟业 《肝脏》1997,2(3):166-168
凝血因子主要在肝内合成,人体凝血系统共有12种凝血因子,其中有10种(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及13)在肝内或主要在肝内合成,此外还有如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酶原(HMWK)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也是在肝内合成(见附表),其中Ⅱ、Ⅶ、Ⅸ及Ⅹ因子在肝内合成,并需维生素K参与,所以又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提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1~3]。然而,凝血功能障碍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术后仍然时有发生。肝硬化患者因其独特的凝血环境,使其治疗相对困难。现将我科治疗的1例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术后凝血障碍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分级评估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温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69例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结局,存活88例,死亡81例.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未予治疗)血小板计数(PLT)、...  相似文献   

6.
老年病毒性肝炎与凝血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191例各型老年病毒性肝炎进行凝血酶元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肝促凝血酶试验(HPT)及凝血因子V活性(V:C)的检测。结果表明:PT、KPTT在老年刀性肝炎均在正常范围,崦HPT已有所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T、KPTT、HPT及V:C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闰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四项检测同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各项检测的联合应用及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青岛市市立医院(266011)胶南市人民医院史光军崔自介*薛宏伟为了探讨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5例PHC患者进行了P53测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CAD)合并高血压(HP)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HP 4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血浆α-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UPA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老年UAP合并HP患者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老年单纯UAP患者(P0.05,或P0.01)。结论老年UAP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体内存在多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HP的老年UAP患者中最突出,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体内铜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体内铜含量(Cu)和血清铜蓝蛋白(C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肝硬化患者血清Cp和尿Cu高于正常人(P<0.05和0.01)。②肝癌患者血清Cu与Cp呈一致性升高;尿Cu明显升高且与血请Cu呈正相关(r=0.567,P<0.01)。③硬化肝Cu与癌周组织(有肝硬化改变)相近并高于正常肝和肝癌组织。④肝硬化和肝癌组头发C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大肝癌患者血清Cu明显高于小肝癌患者(P<0.05)。⑥治疗后肝癌缩小与血清Cu降低相一致。⑦血清Cu和Cp可作为诊断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的辅助指标,前者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史进军  付丽娜 《山东医药》1993,33(10):46-47
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治疗,近10年来有长足进展,现综述如下。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进展有三:①对3cm以下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并切除,可使5年生存率可达62.7%~100%,10年生存率为48.9%。②对不能切除的肝癌采用缩小后切除法,为不能切除的肝癌提供了切除的希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因“间断皮肤紫癜5个月余,加重伴呼吸困难1周”于2004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大片瘀斑、大腿根部肌肉血肿伴疼痛,无发热,可渐渐自行消退未予诊治。1周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口咽及舌底疼痛,前胸及颈前部大片紫癜伴血肿形成,稍感呼吸困难。遂来我院门诊,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达110.6秒,以“凝血功能障碍”收入。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 急民生白血病患者初治者D0-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缓解者,在治疗后获缓解者水平显著高于未缓解者,复发者其水平要高于缓解时。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二聚体是反应产张血功能的灵敏、特异性的标志物。监测血功能的变化,对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冠心病患者又按Gensini积分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分析各组TF、TFPT、INR和APT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INR、APTT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F、TFPI、TF/TFPI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INR、APTT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C组患者TF、TF/TFPI明显高于B组和A组,INR、APTT低于B组和A组患者;INR与TF/TFPI呈负相关(r=-0.302,P=0.003),INR与APTT呈正相关(r=0.3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F、TFPI、TF/TFPI、INR、APT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TF/TFPI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病时内毒素血症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内毒素血症对凝血功能障碍究竟有何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两者的发病机理及其相关性,以便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凝血功能障碍是重症中暑常见并发症,一旦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广泛的微血栓栓塞和大出血,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早期评估和治疗凝血紊乱,是遏制重症中暑进展及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指南尚无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的统一规范,文章将主要阐述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7.
肝癌中c-fms癌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谷化剑 《山东医药》2010,50(1):100-100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关键性早期事件。为进一步了解凝血、纤溶系统在SAP发病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SAP患者出凝血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肝脏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多重原因急性和慢性肝病常常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凝固和抑制因子合成减少、活化因子清除率降低、血小板数量不足和质量缺陷、纤溶亢进并且加速了血管内凝血。在进行侵入性诊断或治疗操作中过程中肝病病人出现出血倾向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增加。在急性妊娠脂肪肝或接受肝移植的病人中发生特有的凝血功能障碍。新发现的证据表明败血症进一步削弱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病人的止血作用。即使在肝硬化病人中少见,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本也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