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MRI与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CT的出现使其无创性诊断成为可能,但是对直径<1cm的动脉瘤仍不易显示。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显示动脉瘤,其效果明显优于CT,目前已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病死率高达36%,而动脉瘤破裂后72小时内死亡者90%合并颅内血肿。统计结果表明,第一次出血保守治疗后存活者有35%于1年内因再次出血而死亡,51%的患者将在5年内死亡。随着先进的影像学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建康 《山东医药》1999,39(9):41-42
随着麻醉、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显著下降。目前认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好方法。关于手术时机仍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延迟手术可发生再出血死亡,故不少学者强调早期手术。有人认为,动脉瘤破裂后病情稳定者可早期...  相似文献   

4.
李彩霞  唐军 《山东医药》1999,39(9):40-41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特殊的导管系统,将微弹簧圈插入动脉瘤腔内栓塞动脉瘤(下称栓塞治疗)。因手术在血管内进行,对脑组织干扰少,故一般不引起脑水肿,且瘤体破裂出血后短期内可施术。目前,其已成为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治疗手段。1适应症及禁忌症曾有...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防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治疗是神经外科难度大而又危险的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是导致手术失败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976~1998年,我院共行颅内动脉瘤手术240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54岁,平均4...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断正确率日益提高,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对MIA的发病率,发病部位,诊断以及外科治疗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是一种无创性颅内动脉瘤诊断新技术。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的脑科像,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文章就3D-CTA的特点,临床应用及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研究的进展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三维CT血管造影 (three dimensionalCTangiography ,3D CTA)是一种无创性颅内动脉瘤诊断新技术。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的脑动脉图像 ,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文章就 3D CTA的特点、临床应用及 3D 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研究的进展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岩  张遵瑛 《山东医药》1992,32(1):40-41
一、颅内转移瘤一般情况颅内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尸检文献中颅内转移者可占颅内肿瘤的40%。Aronson S·M等在2406例颅外恶性肿瘤尸检中,发现397例有脑转移,占16.5%;Posnor统计约10%;DeckUM·D·F等统计CT检查的122例癌症患者,57例有脑转移,占46.7%。在颅内转移瘤病例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CT诊断章丘市人民医院(250200)靳兆军葛林浩王家梁李侠现对我院5年来CT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胰腺癌CT诊断率。1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7~76岁。临床表现有腹部不适、腹痛、恶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入院后均分别行DSA及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CTA和DSA诊断准确率。结果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行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选择 2 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进行了 2 5人次螺旋CT检查 ,层厚 10mm、螺距为 1.5。CT影像表现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特异性征象显示 :主动脉真假双腔 2 2例 (95 .7% ) ,分离移位的内膜瓣 2 2例 (95 .7% ) ;非特异性征象显示 :主动脉不规则扩张 2 3例 (10 0 % ) ,主动脉壁增厚钙化 2 1例 (91.3% ) ,附壁血栓 4例 (17.4% ) ,诊断准确率 95 .7%。提示螺旋CT是评价和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7个月前出现乏力、嗜睡。4个月前症状加重,常昏睡不醒,并四肢冰凉,全身大汗淋漓、大便失禁,持续6~16小时。昏睡苏醒前有发抖、双手勾起;苏醒后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症状在晚上,清晨及下午多发,进食后可缓解。实验室检查:昏睡时血糖0.50mmol/L;清醒时空腹血糖1.62mmol/L,餐后3.62mmol/L;血清糖化蛋白70%;血IRI测定胰岛素,0mim、30mim、60mim、120mim、180mim分别为38.6mU/L、38.7mU/L、65.5mU/L、50.7mU/L、42.0mU/L;胰岛素/血糖=1·3。超声波、CT、腹腔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无异常发现。动脉造影CT[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2:281]:按Seldinger法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先行胰腺CT平扫,后经导管注30%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14.
彩超与CT诊断老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脉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往往并不明显,因此早期、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有无夹层动脉瘤的存在对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照评价彩超与CT对老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1995年11月~1998年8月我院住院或随访的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66~86岁(平均751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例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伴有糖尿病。17例均经手术或TEE、MRI中一项检查证实。1…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道,常规CT扫描颅内动脉瘤的显示率仅为10%~20%。其原因为常规CT扫描的层厚多在8~10mm,小的动脉瘤常因为部分容积效应而被掩盖;在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下,平扫时动脉瘤与脑组织呈等密度,难以辨认。螺旋CT的问世和由此而产生的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周文科  赵洪洋 《山东医药》2009,49(48):45-4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完成的421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壁动脉瘤16例(占3.8%)共17个动脉瘤,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动脉瘤均发生在眼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之间的血管壁上。17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共用20枚动脉瘤夹,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均夹闭成功,14例痊愈,2例瘫痪。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反复多次应用临时阻断夹及跨血管动脉瘤夹对动脉瘤的夹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4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试验)后,施行颈内动脉孤立术,其余8例行"假性瘤颈加固夹闭术"或"破口夹闭术"。并对取下的瘤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取下瘤体的病理学显示为大量血栓及机化物,无弹性纤维或平滑肌细胞等正常血管壁成分,符合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出院时按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9例日常生活能力良好(BI≥75分),2例生活能力中度缺陷(BI:50~70分);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9例进行了3个月至7年的门诊随访,有5例复查了DSA,2例复查CTA。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所有被随访的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前需了解颅内血管的代偿充盈情况,有必要行Matas试验。必须充分认识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并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邵毅  鲍秀峰 《山东医药》1997,37(2):48-48
身体各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脑脊液、局部浸润等方式,转移至颅内者称为颅内转移瘤。1 颅内转移瘤的病理 从原发灶来看,男性以肺癌最多,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居多,其次为黑色素瘤、皮肤癌、绒毛膜上皮癌、消化道癌、肾癌等。儿童则以白血病、淋巴瘤、骨源性肿瘤、横纹肌或平滑肌肉瘤、肾肉瘤多见。从病理类型来看,腺癌最多见,其次为鳞癌、乳头状腺癌、黑色素瘤、淋巴上皮癌、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纤维肉瘤及淋巴肉瘤。颅内转移瘤主要位于脑内,少数可见于颅骨及脑膜,这与椎管转移瘤多见于椎骨,少见于脊髓正好相反。颅骨转移灶可见于颅顶和颅底,前者多为血行转移,常见于肾上腺癌、骨髓瘤及胃肠道癌肿;后者主要为鼻咽癌及中耳癌的直接侵蚀。脑膜转移灶多位于硬脑膜内面及软脑膜上,常来源于黑色素瘤。脑内转移灶多为结节性,多位于大脑的皮层及皮层下,其次为小脑,脑干转移较少见。左右两半球无明显差异。顶、枕叶为最好发部位,可能与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脉的末梢分  相似文献   

20.
胸部CT扫描对肺癌分期诊断的价值吴为群容中生王治平谢学斌对象与方法:74例肺癌患者,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6岁。肺癌分期按1985年世界抗癌联盟制定的TNM分期方案确定。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胸部CT直接增强扫描检查,由放射科二位专家阅片。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