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病人骨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DM)骨转换的影响。方法 测定43例2型DM患者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尿脱氧吡啶酚(DPD)和血尿钙、磷、镁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2型DM患者血BAP、尿DPD以及钙、磷高于正常对照;治疗后BAP、DPD降低。BAP和DPD变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和尿钙、磷变化水平正相关。结论 控制血糖能使2型DM患者骨转换降低。  相似文献   

2.
马建军  王汝才 《山东医药》1999,39(18):52-53
骨形成蛋白(BM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的酸性多肽,能诱导未分化间叶细胞、骨髓中的骨母细胞分化成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而诱导软骨和骨的形成,是目前临床注目的同移植替代材料之一。但是,单纯的BMP在体内扩散太快,也易被蛋白酸分解,因而不能在有效时间内作用于更多的靶细胞,对于较大的骨质缺损不能发挥其支架作用〔1〕〔2〕。为此,人们积极研究将BMP与普通植骨材料复合,以求获得一种同时具备骨诱导活性和骨引导活性的新型材料。1BMP与生物活性陶瓷复合生物活性陶瓷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HA)…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几种骨代谢参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密度(BMD)和几种骨代谢参数相互关系及其在OP发病中的作用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妇女74例,根据BMD分为OP组、非OP组,以绝经前妇女31例为对照组,将3组中BMD与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E2),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磷(P)等进行比较。结果BMD与骨代谢参数的表现为:BMD与IL-6、BGP、ALP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8,-0.532,-0.419),与E2呈正相关(r=0.405),与Ca和P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073,0.080),结果显示:随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BMD减少,BMD减少时,血清IL-6、BGP、ALP水平则升高。结论IL-6高表达与OP发病以及雌激素减少有关,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IL-6分泌增多,IL-6水平升高,则可能是引起骨丢失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益钙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用益钙宁长期治疗48周至72周对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3例患者应用益钙宁(20单位/次,1次/周)加乳酸钙(元素钙,500mg/日)治疗,另35例患者单纯用乳酸钙(元素钙500mg/日)治疗。结果应用益钙宁加钙治疗组患者腰椎2~4BMD在治疗24周始即有明显增加并持续至72周;股骨近端的BMD增加,Wards三角区部位见于24周到48周;股骨颈部位见于48周和72周;大转子部位仅在72周。血BGP水平治疗24周呈增高的改变,而血TRAP和尿HYP/Cr比值的改变于治疗24周、48周和72周均有明显的下降。单纯用钙对照组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益钙宁长期治疗可抑制骨吸收并可能刺激骨形成,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5.
对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其腰椎骨密度(BMD)、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BGP)、24小时尿羟脯氨酸(HOP)。结果:BMD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呈负相关;20 ̄39岁的女性和40 ̄59岁的男性患者,其BGP低于正常对照组;14例测定了24小时尿HOP,其中11例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紊乱既有骨矿化的异常,也有骨基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骨矿质含量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单光子骨矿分析仪测定118例正常人,104例糖尿病人的前臂骨矿质含量(BMC),出时测定有关生化激素指标,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的BMC均低于相应用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均值,其BMC的降低与血中葡萄糖,AKP,β2-微球蛋白及皮质醇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AKP和β2-微球蛋白对BMC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睾酮与雄性大鼠骨质疏松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睾酮在男性骨质疏松中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15 周龄雄性SD大鼠去睾后作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 组:正常对照组(N)、去睾模型组(OP) ,术后28 周统一处死,行血尿生化、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及病理检查。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 .01),雌二醇水平增高,但无显著差异( P> 0.05)。生化检查结果示模型组大鼠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 P< 0 .05);骨吸收指标———24 小时尿羟脯氨酸浓度/肌酐与尿钙/ 肌酐显著增高( P<0 .05)。应用DEXA 与SPA法分别测定大鼠全身及股骨中点BMD,发现模型组大鼠均明显下降( P< 0.05) 。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反映模型组大鼠的股骨整骨强度的指标———最大受力负荷及反映股骨整骨能承受的最大形变的指标———最大挠度均显著下降( P< 0 .05) 。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模型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表面面积/ 体积比、平均骨小梁厚度显著下降(P<0 .01),说明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据此,雄性大鼠去势28 周后已经形成了雄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由此推断雄激素在体内不仅可转换为雌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无骨质疏松(NOP)者以及14例绝经前健康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P组。以OP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前臂骨密度(BMD)和E2呈负相关,与BGP和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呈正相关。结论提示老年女性骨丢失属于高转换型,雌激素水平减少使分泌IL-6细胞活化,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健康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方法用DXA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1664例15~96岁健康女性不同骨胳部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的骨密度(BM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绝经时所有部位骨丢失显著(P<0.01~0.001),其中松质骨占优势的部位(腰椎侧位和Ward’s三角)丢失最多(-13%~-19%,P<0.001)。所有部位绝经15年内(<65岁)及25年后(≥75岁)呈快速丢失。预期寿命(≥72岁)与峰值年龄比较,各部位BMD减少31%~59%(平均38.7%±7.7%),Ward’s区减少最多(-59%)。骨质疏松(OP)检出率腰椎侧位(41%~58%)、桡骨(43%~58%)和Ward’s区(46%)较高,腰椎正位(29%)和股骨颈(19%)较低。结论绝经早期腰椎侧位是诊断OP的最敏感部位。不同骨胳部位峰值骨量的变异度较高,致绝经后OP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显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肾功能状态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0名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和45名正常人的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酚(DPD)、尿钙/肌酐(Ca/Cr)比值、因 段甲状旁腺素(M-PTH)和骨形成指标--血骨钙素(BGP)、生磷酸酶(ALP)。同时以双能X线吸收法(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