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不稳定心绞痛(UA)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12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2例,UA患者75例,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趋稳定组50例、难治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院时血清MPO水平。结果:UA难治组、趋稳定组血清MPO均高于SAP组(P<0.01),UA难治组高于UA趋稳定组(P<0.01)。结论:血清MPO水平对UA预后及危险度分层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ox L DL)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 ( U A)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9例不稳定心绞痛 ( UA组 ,包括低危组 16例、中危组 3 0例、高危组 2 3例 )及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血浆 ox L DL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 ,U A分为 :难治组 17例和趋稳定组 5 2例。结果 :U A组血浆 ox L DL 水平明显高于 SA组 ( P<0 .0 1) ;UA难治组明显高于 U A趋稳定组 ( P<0 .0 1) ;血浆 ox L DL 水平与 U A危险度分层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 ( P<0 .0 1)。结论 :血浆 ox L DL 水平升高是 U A的一个危险因子 ;ox L DL 可作为 U A危险度分层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自细胞介素-6(IL-6)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豹价值.方法:铡定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5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41例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HS-CRP和IL-6斑清中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UAP组与SAP组、对照组比较,其HS-CRP、IL-6水平呈显著升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RP、IL-6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UAP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测定血清HS-CRP和IL-6水平有助于UAP的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及 C-反应蛋白 (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 :对 46例 UA患者、2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 )患者及 2 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血清MMP- 2及 CRP酶联免疫测定。 结果 :U A组入院时血清 MMP- 2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4 70 .8±5 1.4) ng/ ml、(32 9.6± 5 4.0 ) ng/ ml及 (2 46 .5± 2 6 .8) ng/ m l(P<0 .0 1)。 UA组入院时血清 CRP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3.6± 0 .4) μg/ m l、(0 .9± 0 .1) μg/ m l及 (0 .7± 0 .1) μg/ m l(P<0 .0 1)。UA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 2及 CRP水平明显降低 ,分别为 (35 0 .4± 41.8) ng/ m l、(0 .9± 0 .3) μg/ ml(P<0 .0 1)。 U A组有 7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ACE) ,SA组未发现 ,且 ACE组入院时血清 MMP- 2、CRP水平分别为 (5 0 3.7± 30 .3) ng/ ml、(4 .1± 0 .3) μg/ ml,明显高于 U A组入院时平均 MMP- 2、CRP水平 (P<0 .0 5 )。 结论 :血清 MMP- 2、CRP水平可能对 UA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sgp130及IL-6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 I组、UAP组及SAP组的IL-6水平均比对照组高;AM I组、UAP组及SAP组的sgp130水平均比对照组低。AMI组、UAP组及SAP组IL-6水平依次降低,sgp130水平依次升高;IL-6水平与CRP变化呈负相关。结论:血清sgp130、IL-6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IB)及白细胞 (WBC)总数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0例CHD患者和 18例可疑冠心病 (KP)患者的CRP、FIB含量和WBC总数。CHD组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级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2例。比较CHD和KP组AMI、UAP、SAP与KP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CHD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5 ;AMI、UAP组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1;P <0 .0 5 ) ;但SAP和KP之间的CRP、FIB和WBC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RP、FIB和WBC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有关 ,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宁榕  吴素华  黄琦 《河北医学》2004,10(6):489-491
目的 :通过观察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10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亚组 3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亚组 6 8例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 4 4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ACS组CRP高于SAP组 (19.2 3± 18.2 6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 6 .34± 2 5 .38mg/Lvs 12 .0 7± 10 .85mg/L、1.72± 0 .82mg/L ,P <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12 .0 7±10 .85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ACS组FIB高于SAP组 (3.5 3± 1.2 9g/Lvs 2 .2 4± 4 .81g/L ,P<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 (3.87± 1.5 0g/Lvs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CRP和FIB水平增高 ,二者均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欣  刘颖  李志刚 《华夏医学》2003,16(4):458-460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 1 0 6例冠心病患者和 1 0 6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 CRP、白细胞 (WBC)、纤维蛋白原 (FIB)及血脂水平 ,记录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 ,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 3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2 6例 ,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 4 1例 ,SAP(稳定性心绞痛 )组 39例。比较冠心病组各组间及与对照组之间 CRP等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 CRP和 WBC水平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0 9和 0 .0 1 7) ,经调整性别、年龄、 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血脂指标后 ,CRP和WBC水平仍与冠心病患病率显著相关 ,OR分别为 1 .72 6和 1 .4 70 (P分别为 0 .0 4 8和 0 .0 36 )。 AMI组及 UAP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34,P<0 .0 0 1 ) ;U AP组与 SAP组相比 ,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1 ) ;而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CRP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RP(C反应蛋白)和IL-6(白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与冠脉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发生冠脉事件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B组)和20例健康者(C组),于入院、出院、出院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分别采血收集血浆和进行单核细胞培养,测定其血浆CRP、IL-6和细胞培养上清液IL-6水平.结果A组患者共随访24个月,6个月内临床无症状,但其中11例患者CRP水平持续增高(30mg/L)(A1组);9例患者CRP在低水平(A2组).在随访期间,A1组有7例(63.6%)发生冠脉事件(1例急性心肌梗塞和6例近期内发生UA住院),而A2组没有发生冠脉事件(P<0.001).在体外用lng/ml脂多糖(LPS)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6,A1组平均为45.3pg/ml(30.4~105.8pg/ml)比A2组17.5pg/ml(7.5-39.2pg/ml)、B组7.1pg/ml(4.1~32.8p/gml)和C组4.9p/gml(5.2-35.Op/gml)明显增高(P<0.001);观察其他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LPS激活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6与基础CRP水平呈直线相关(r=0.42,P=0.005).结论在少量LLP激活应答中,急性冠脉事件后6个月,近期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患者,单个核细胞产生IL-6增多,且与基础CRP水平相关.这种持续性增高的急性时相应答可能有助于解释CRP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心绞痛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冠心病(CHD)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心绞痛的发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同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CRP以及FIB水平。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3个月内SAP与UA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SAP组CRP与FIB水平分别为(3.10±0.53)mg/L、(3.45±0.37)g/L,UAP组CRP与FIB水平分别为(5.63±0.76)mg/L、(4.30±0.43)g/L,对照组CRP与FIB水平分别为(2.55±0.35)mg/L、(2.63±0.20)g/L。SAP组与UAP组CRP、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CRP、FIB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5);UAP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08%,SAP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21%,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测发现CRP与FIB水平均升高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RP与FIB均正常者(P<0.05)。结论:CRP与FIB水平与CHD心绞痛患者的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进行CRP与FIB联合检查,能够预测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88例AP患者资料,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MAP)组40例,中度(MSAP)组38例、重度(SAP)组10例,比较三组AP患者的MPV、CRP和FIB水平差异,并分析MPV、CRP、FIB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Ranson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入院即刻MPV、CRP、FIB及其联合检测对AP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三组MPV、CRP水平比较,均为SAP组>MSAP组>MAP组(P<0.05),MSAP组和SAP组FIB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但MSAP组和SAP组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即刻MPV、CRP、FIB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BISAP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即刻MPV、CRP、FIB对AP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李朝霞  洪国强  陈文思 《广东医学》2008,29(12):2054-205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对照者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35例心绞痛患者临床随访两年,比较两年内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初次入院时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最高(P<0.01)。ACS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炎症标记物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年内有并发症患者血清SAA和IL-6水平比无并发症患者高(P<0.01)。结论 SAA, IL-1β和 IL-6不仅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ACS,观察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黎明 《海南医学》2004,15(11):73-7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 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 (SAP) 3 4例及对照组 3 0例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 ,分析UAP、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CRP、IL -1、INF -α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 (P <0 .0 1) ;UAP组患者Ⅱ型斑块发生率高于SAP组 (P <0 .0 1) ,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Ⅱ型斑块患者血清CRP、IL -1、TNF -α水平高于Ⅰ型Ⅲ型者 (P <0 .0 1)。结论 UAP主要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有关 ,不稳定斑块存在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斑块的稳定性及UAP等ACS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2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成人 (NCHD)血清的C 反应蛋白 (CRP)。冠心病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3例。比较SAP组与NCHD组之间 ,UAP组、AMI组与NCHD组之间CRP的差异。结果UAP组、AMI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NCHD组 (分别为 :P <0 0 0 5、P <0 0 0 0 1) ,但SAP组与NCHD组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提示急性炎症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KP)、P-选择素(P-selectin,Ps)、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等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126名冠心病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血中CRP、Ps、IL-6浓度,分析它们与ACS患者病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CKP、Ps、IL-6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p<0.05),也随病变冠脉数量的增加而增高(三支痛变组>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患者组之间CRP、Ps、IL-6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症反应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血中CRP、Ps、IL-6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ACS诊断、临床预后评估及中、近期心脏事件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Braunwald ⅢB级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6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中IL-6和CRP.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IL-6和CRP均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CRP2.09±3.65mg/L vs 0. 92±0.94mg/L,P<0.05;IL-612.72±13.42pg/ml vs 6.86±2.93pg/ml,P<0. 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RP>3mg/L者占17.5%,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仅占5%.单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CRP与IL-6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0.031,P>0.05).结论 IL-6与CRP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指标,但未能发现CRP与IL-6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不同类型患者血清淀粉样A蛋白 (SAA)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测定 2 4例ACS患者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2 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及 3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AA及CRP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SAA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 (P <0 0 1或P <0 0 5 ) ,而SA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以入院时SAA≥ 1mg/L或CRP≥ 8mg/L(正常对照组的均值加 2个标准差 )作为异常增高界限 ,对ACS临床识别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冠心病患者血清SAA水平与CRP显著相关 (r =0 9198,P <0 0 1)。结论 SAA及CRP的增高与ACS的发生有关 ,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对于及时发现ACS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凝血、免疫等相关生化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早期评价斑块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96例为研究组,分为稳定斑块组46例,不稳定斑块组50例;选择同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无斑块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血检测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斑块指数(PI)评价研究组患者斑块形成程度,并分析PI与MDA、CRP、IL-6、FIB、sCD40L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MDA、CRP、IL-6、FIB、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CRP、IL-6、sCD40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MDA、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PI与CRP、IL-6、sCD40L、MDA、FIB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0.482、0.374、0.753、0.246、0.195,P<0.05)。结论:CRP、IL-6、sCD40L、MDA、FIB等生化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中CRP、IL-6、sCD40L可能在斑块不稳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斑块稳定性、预测斑块破裂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建  徐君华 《右江医学》2004,32(5):408-409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4例患者 ,按疾病类型分组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 3 2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4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12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 CRP浓度。结果 hs 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 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 CRP水平升高 ,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hs 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