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7月~1998年 7月间收治的 8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3 4例 ,男∶女 =1 5∶1。年龄 13~ 83岁 ,平均年龄 5 4岁 ,患肢左侧 61例 ,右侧 2 0例 ,双下肢同时患病 6例 ,左∶右 =2 6∶1。治疗以采用经患肢输尿激酶溶栓为主 ( 2 0 0~ 3 0 0万U/疗程 ) ,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 ( 5 0 0ml/天 ) ,口服阿斯匹林 ,卧床、抬高患肢等。出现股青肿 2例 ,行Forgarty管取栓后缓解。出现咳血胸痛、同位素扫描示散在小范围肺栓塞 15例 ,控制病情后随即置入下腔静脉滤网。结果 :近期疗效 :全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变细 ,周径与健侧相差小于 1cm者 5 1例 ,占 5 8% ;其中 3天内开始溶栓者可达 64% (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网者成功地预防了致命肺栓塞的出现。远期疗效 :患者均遗留程度不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经患肢输入尿激酶溶栓 ,出现股青肿者及时手术取栓 ,有出现致命肺栓塞可能时及时置入下腔静脉滤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降低其手术治疗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先于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而后引入Cordis8F的Guiding导管到患肢静脉取栓,并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制定个性化科学综合护理方案,进行精心术前准备,手术前、后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疾病确诊后,应及早行抗凝溶栓治疗。溶栓前安置股静脉滤网可防止血栓再次脱落后造成肺栓塞。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王光宇 《江西医药》2011,46(3):234-235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共25例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左侧19例,右侧6例。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5只下腔静脉滤器全部释放到位,展开良好。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5例完全消肿,溶栓效果理想。无1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颅内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月国静脉ATD消融。尿激酶用量为25-100万U/天,平均给药5—10天。结果 22只下腔静脉滤器全部释放到位,展开良好。6例经ATD消融患,下肢深静脉即时开通。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颅内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共10~12d。结果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75%,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由于手术创伤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引起下肢血流缓慢,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治疗,但鉴于溶栓过程中易出现栓子脱落,并可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肺栓塞显得非常重要,常用方法为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1].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DVT29例,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患侧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溶栓并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行患肢髂总动脉置管结合患肢足背静脉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8例均成功,其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5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肿胀症状消失,2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1例疗效不明显。结论动脉置管结合静脉双路冲击溶栓治疗DVT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溶栓手段,为DVT患者提供了安全、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经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月国静脉ATD消融。尿激酶用量为25~100万U/天,平均给药5~10天。结果22只下腔静脉滤器全部释放到位,展开良好。6例经ATD消融患者,下肢深静脉即时开通。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颅内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ATD消融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以及经导管接触溶栓的疗效,探讨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可行性。方法对5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临床治疗效果。46例Cockett综合征组经健侧股静.脉穿刺,303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34例溶栓前置入腔静脉滤器,315例未置人滤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别。结果516例DVT,左侧DVT421例,右侧DVT64例,双侧DVT31例。其中Cockett综合征351例,占DVT的比例为68.02%,占左侧DVT的83.37%。349例Cockett行经导管接触溶栓,近期疗效满意,14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未置人下腔静脉滤器组Cockett综合征溶栓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致命性肺栓塞,5例发生轻度肺栓塞症状,下腔静脉滤器组有1例出现轻度肺栓塞症状,两组无一例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结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Cockett综合征发病率高;Cockett综合征经导管溶栓前可不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经导管接触溶栓近期疗效满意,远期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几率较高,在血栓消失后还应对压迫的髂静脉进行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联合常规抗凝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28例DVT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其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同时进行足背浅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随访23例,其中20例患者的DVT均消失,患者下肢无肿胀,同时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会引起栓子脱落,进一步导致肺栓塞,可以使得患者死亡,但是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同时合并患肢浅静脉输入溶栓剂,可以很好的预防肺栓塞,并减轻下肢的肿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对本院收治41例高龄患者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24例经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14例患者患肢肿痛症状消失或减轻明显,2例患者术后二个月健侧肢体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作用。方法对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置入滤器36枚,其中永久性滤器31枚,临时滤器5枚,然后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结果36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在溶栓过程中均末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抗凝治疗、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果 3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肺动脉血栓部分溶解2例,完全溶解32例;下肢DVT部分溶解6例,完全溶解28例。经溶栓治疗后,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留置6例,取出28例。4例患者出现血尿,未见合并其他不适反应及合并症。出院后对入选患者进行持续电话随访2~18个月,在此期间未见有再次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象。结论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30例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气压梯度治疗,另36例实施手术治疗,并同时采取抗凝、溶栓及气压梯度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有无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及体症,定期透视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随访2—24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在骨科复杂创伤伴有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发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30例,术前置入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3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接受了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术中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骨科手术时,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决奎  王光曙 《安徽医药》2005,9(7):528-52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穿减压袜等,手术治疗包括外科静脉切开取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果 12例非手术治疗有效,2例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成功,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有效.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5月-2000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4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尿激酶溶栓,结合抗、祛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3-10天,患肢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中早期1例死亡,1例先后三次复发,余随访半年-4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股动脉溶栓治疗。方法 用Seldinger法行患侧股动脉穿刺,顺向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日向导管内注射生理盐水100ml 肝素6250IU 尿激酶5万IU 复方丹参10ml 0.25%普鲁卡因30ml,同时口服潘生丁,患肢弹性绷带捆绑。结果 5例经治疗后血栓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谷岩  侯澎 《天津医药》2011,39(7):657-658
[摘要] 目的 评价置入下腔静脉可回收型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并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临床观察是否出现肺栓塞症状和体征。结果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缓解,无肺栓塞发生,置入滤器后14d成功回收27例。其中14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结论 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是预防肺栓塞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