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与炎症递质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过程,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多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剂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从免疫后第10天开始,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大鼠给予蒸馏水灌胃;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灌胃;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灌胃。实验前及实验7,14,21,28,35,42,60 d 测定各组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足爪厚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进行踝关节病理评分和放射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沙利度胺可以有效减轻胶原诱导型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程度,造模后第28天单纯造模组足爪厚度值大于沙利度胺组(P < 0.05)。与造模组比较,沙利度胺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在造模后14 d降低(P < 0.05)。沙利度胺组14~60 d病理积分均显著低于造模组;沙利度胺组出现骨骼改变的平均时间明显晚于单纯造模组(P < 0.01),且关节破坏程度较轻。沙利度胺组和甲氨蝶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沙利度胺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抑制滑膜炎症及周围组织破坏,有效减轻胶原诱导型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沙利度胺50mg·d-1,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d-1,同时,均予生活方式干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积分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IMT、斑块积分治疗后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中29.6%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血脂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下调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而非降脂效应抑制AS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规律。方法总结2年内我院治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 11例应用硼替唑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共5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治疗3个疗程内发生2例,治疗3~6个内疗程发生2例,6~12个疗程发生1例);35例应用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25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治疗3个疗程内发生2例,3~6个疗程内发生4例,6~12个疗程内发生17例)。结论硼替唑米及沙利度胺均有较高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硼替唑米多发生于疗程早期,沙利度胺多发生于疗程晚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监(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榆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清催乳素升高和体重增加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但很少有研究评估这些副作用的长期情况。目标:比较利培酮或喹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个月后对血清催乳素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8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利培酮(N=40)或喹硫平(N=40)为期12个月的治疗。在开始治疗前一天和开始治疗后第1,3,6,9和12个月分别进行催乳素浓度,体重和身高的测定。在每一个时间段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利培酮组31例患者和喹硫平组33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治疗。两组PANSS评分在每次后续的评估中都有所下降;利培酮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改善显著,但在治疗第9个月两组的水平改善相似。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在12个月内保持稳定,但利培酮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一年的随访中升高3.5至5.2倍。两组均出现体重增加,特别是在治疗的头3个月:两组的体重指数在治疗3个月时增加了62%。体重变化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变化和催乳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呈弱阳性:利培酮组rs=0.17(p=0.104),喹硫平组r=0.07(p=0.862)。结论:虽然利培酮更迅速有效,但利培酮和喹硫平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第一年有相似的疗效。慢性高泌乳素血症与利培酮使用有关,但喹硫平没有。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与体重持续增加有关;两种药物在体重增加的时间性和幅度上相似。体重增加和催乳素水平变化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系苯丙呋哺衍生物 ,近几年来它的使用范围日趋扩大 ,但其副作用的报道也日渐增多〔1〕,现将我们自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应用胺碘酮治疗小儿期前收缩 3 1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17例 ,女 14例。年龄 17个月~ 14岁 ,其中17个月~ 3岁 8例 ,~ 7岁 10例 ,~ 10岁 7例 ,~ 14岁 6例 ;期前收缩 (早搏 )类型见表 1。其中 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过去曾用过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平、安搏律安、苯妥英钠、心得安、慢心律 )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病因 :心肌炎 3 0例 ,根据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 1983年所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按照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36例(应用mNGF联合甲钴胺治疗)、单纯组40例(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1周、4周、12周、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获得12~5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均无创口感染,平均8个月时植骨融合.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各时间点联合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联合组感觉功能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周外其余时间点联合组肌力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NGF与甲钴胺联合使用能促进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一例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发生轻躁狂合并肌阵挛的病例。男,51岁,因复发抑郁症,自杀入院。在完全停药两个月后开始用优降灵(每天30mg),此药物是一种选择性 B 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在四周末未发现临床作用,而患者夜间睡眠减少了2.5小时,而且出现直立性低血压,严重到足以需要定期停用这种药物的程度。又用了3周安慰剂后开始用Clorgyline(每天30mg),一种选择性 A 型MAOI。初期副作用有总睡眠时间减少2.5小时,主诉肌张力增加和痉挛样肌疼。使用4天 Clorgyline 后抑郁减轻,治疗第9天出现轻度的欣快作用,活动和言语增多等轻躁狂样情况。第19天因轻度直立性低血压而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及术后1、12、24个月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估量表(BFMDR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治疗效果。随访2~10年,平均(5.5±2.5)年;其中19例随访超过5年。结果本组病人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长期疗效稳定,在术后1、12、24个月,BFMDRS运动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在术后1个月明显提高(P0.05),并术后12个月进一步提高(P0.05),12个月后保持稳定。副作用主要包括电极移位、电极断裂、移植排斥反应和持续抑郁症状。结论 STN-DB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疗效稳定,且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10.
妥泰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1],作者于1999年6月~2000年2月开展加用妥泰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妥泰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副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难治性癫痫患者48例,为我院门诊患者,均经临床和脑电图检查确诊。符合下列入组标准:①长期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AEDs),且血药浓度已达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但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②妥泰治疗前3个月内至少每月发作4次;③开始妥泰治疗前2个月内其他AEDs维持不变;④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精…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用复方左旋多已治疗帕金森病(PD),成为公认的有效的药物,这种替代疗法被称为“黄金治疗方案”。但是应用左旋多巴治疗5年后,大多数患者出现诸如剂末现象、开一关现象、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简称“长期综合征”。不良反应的确切机制不明确,可能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或由于长期左族多巴治疗后激发了突触后机制(p0StsynsptiCineChslllsinS)所致[fi。因而,在当前PD治疗中疗效波动成为一个主要障碍。应用多巴胺激动剂确实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一COMT抑制剂将成为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西药对青光眼术后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西药组予以甲钴胺片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2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平均厚度、视野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BCVA和眼压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2组RNFL平均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中药组RNFL平均厚度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平均光敏度值增高,2组平均缺损值均降低(P0.05);中药组平均光敏度值高于西药组,平均缺损值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和甲钴胺片有保护青光眼术后患者视神经功能的作用,且丹栀逍遥散效果优于甲钴胺片。青光眼术后的视神经保护治疗对维持残存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口服甘露醇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常用酚酞、番泻叶、大黄苏打、开塞露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且有时会干扰正常肠道活动,不宜长期使用。笔者以甘露醇导泻,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1998年1~4月住院患者,年龄<60岁,用药前无便秘,使用抗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化疗对提高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疾病缓解率的效果,为改善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84例骨髓瘤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按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疗方案治疗3~5个周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第3月、第6月采用卡氏评分表(KPS)评定生存质量,采用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RS)评定骨痛程度,按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疗效标准(IMWG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干预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0%vs.33.33%,χ2=6.65,P<0.05)。干预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研究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疾病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化疗对改善骨髓瘤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缓解骨痛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纯传统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方法 比较15例行舣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手术前后的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改善程度及长期改善效果。结果 15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12例在开启刺激器后症状即刻得到部分缓解,以不自主运动、异常姿势及躯体的扭转改善为主,其中9例在刺激1—3d后、3例刺激1,周后改善75%以上,6个月后平均改善92%;1例在2个月后开始改善,6个月后改善90%以上;2例在1个月开始出现轻微改善,6个月后改善了76%:15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疗效稳定,经过1—3次程控后不需经常调整刺激参数: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疗效持久、稳定,无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比较GPi—DBS而言,STN—DBS起效快、最件刺激化点及参数易于确定、刺激参数水平低、长期疗效稳定,可能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DBS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几个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认为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贪食症有效。但某些患者用这些药物治疗既无效又出现一些副作用。氨苯甲异喹(Nomif-ensine)是一种新的抗抑郁剂,与标准的抗抑郁剂相比,几乎没有抗胆碱能、镇静、低血压等副作用,只有轻度振奋和减低饮食作用。本文用氨苯甲异喹治疗贪食症就其疗效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7.
光疗已成为公认的一种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然而,其可能发生的短期或长期副作用仍鲜为人知。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篇文章专门报道了这种治疗的副作用。据 oren 等报道,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眼肌疲劳、头痛及失眠。但研究中没有规定光疗的时间和光的强度。为此,作者评估了用三种不同强度的光治疗二周后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氟胺安定是早已熟悉的治疗失眠的镇静催眠药。但长期应用氟胺安定而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此药半衰期为47~100小时),现报告一服药8年突然停药而产生戒断症状的病例如下: 患者男性,37岁,因长期失眠,8年来每日在睡前服用氟胺安定30mg。后来医生突然停氟胺安定,而给予甲基舒宁30mg睡前服用,三天后,患者即出现失眠加重,伴多梦,入睡困难。白天感到头昏、视力模糊、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鼻塞、手足麻木等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X刀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54例获得影象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分析X刀对垂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54例获得影像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