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猪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乙脑病毒传播的主要宿主 ,在乙脑的流行环节上起重要作用〔1〕。因此 ,对猪感染乙脑病毒时间的血清学监测可反映乙脑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情况 ,预测人群乙脑的流行趋势。猪感染乙脑病毒的情况可通过乙脑抗体阳转时间和乙脑抗体阳转率来反映。上海市分别在 1975年 4~ 10月、1985年 6月~ 1986年 8月和 1987年 6~ 12月对猪感染乙脑作了血清学监测。间断十几年后 ,我们于 1999年 4~11月对上海市猪感染乙脑的情况进行血清学监测 ,以了解目前乙脑病…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蚊虫叮咬了带乙脑病毒的猪后,病毒在蚊体内增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染源为猪尤其是幼猪,观察猪的自然感染动态可作为预测乙脑流行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市每年都有乙脑病例发生,为了解我市乙脑病毒在猪中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动物传染源感染状况与乙脑流行的关系,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郊县地区选点开展猪感染乙脑病毒的动态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洱源县乙型脑炎媒蚊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对乙脑传播媒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纹腿库蚊是本地区的优势蚊种。从中华按蚊、纹腿库蚊、麻翅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体内分离到8株乙脑病毒。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与乙脑关系密切。9—10月份为乙脑发病高峰期。从麻翅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尚属国内首次报道,该蚊种在乙脑传播中的流行病学地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的接种普及后,乙脑的收治明显下降,据报导2011年至今乙脑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今年我科收治13例乙脑重症患者,本文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13例乙脑患者的护理展开研究。结果通过循证护理在乙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乙脑患者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桂平市历年来都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属乙脑高发地区~([1]).本研究调查分析影响乙脑发病的因素,旨在了解乙脑高发原因,为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探讨防制策略。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990年以来,广东省于1995年和2003年出现2次乙脑发病的小高峰,其余各年度乙脑报告发病率均较低,疫情比较稳定。疫情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东地区;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5~7月,6月份为发病高峰;乙脑报告病例以1~14岁儿童为主,多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稻田种植面积、年平均降雨量与乙脑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广东省乙脑流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1~14岁儿童为乙脑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和灭蚊是预防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SPA-HRP作第二抗体进行ELISA,用于乙脑病人及猪等哺乳动物乙脑血清流行病学的检测。本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用该法对68份乙脑病人血清、80份猪血清及兔、豚鼠等哺乳动物血清进行检测,同时用HI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乙脑病人或猪等血清的SPA-ELISA乙脑抗体阳性率都较HI高。发现SPA-ELISA与HI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而与常规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相似。利用SPA-HRP作第二抗体的ELISA技术,对乙脑病人的诊断和疫区猪等哺乳动物乙脑血清流行病学检查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马继顺  安慧丽 《山东医药》1999,39(11):39-39
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经蚊虫传播,在夏秋季流行,病死率较高,重症患者多留有后遗症。近年来我国发病率逐年下降。1诊断1.1临床特点乙脑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  相似文献   

10.
安丘市1951~199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其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及其防制对策,现将安丘市1951~1998年来乙脑的发生、流行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资料来自安丘市法定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猪源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猪源性乙脑病毒株(JX61)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基因进化特性的分析。结果 猪源性乙脑病毒JX61株全基因组全长均为10964个核苷酸,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选择的4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为83.6-99.3%,氨基酸总体同源性为94.9%-99.6%。通过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该毒株属于基因I型乙脑病毒。结论 猪源性乙脑病毒JX61株属于基因I型,与国内分离株XJP613关系最为接近。提示猪体内的乙脑病毒基因型别有了新的变化,这也是浙江省在猪机体第一次分离基因I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2.
高禄化  康文 《传染病信息》2021,34(3):277-279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者有高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明显受损的表现.目前,该病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主要依靠积极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近年来,依靠先进的器官支持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提高了流行性乙脑整体救治成功率,但极重型流行性乙脑患者会导致严重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乙型脑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种常见疾病。乙脑后的神经元损伤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型乙脑常继发永久性脑损害造成病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证实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 ,而头部亚低温及纳洛酮又可明显减轻脑损害 ,改善脑功能。我们应用头部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乙脑昏迷患儿 ,并与常温组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9月在我科住院的 5 6例乙脑患儿 ,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 ,全部符合乙脑诊断。将患儿随机分…  相似文献   

14.
乙型脑炎(乙脑)的病程中有“五关”,其中高热是临床上重要的一关.笔者从1983年起应用阿糖胞苷治疗乙脑,发现其降温作用相当可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84~1988年收入住院的资料完整的乙脑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6年4-8月贵州省罗甸县人民医院收集的72例乙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乙脑主要好发年龄3-5岁,多见于男童,大部分患儿居住在农村,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抽搐、昏迷。多数患者乙脑疫苗接种史不详。结论儿童乙脑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建议要完善乙脑接种,普遍复种,重视后续强化免疫接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于1986年5月-1988年2月对云南省乙脑高发行区洱源县右所镇的蚊类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成蚊自然毒率;媒蚊密度与乙脑流行关系,猪群感染乙脑动态与人群发病的关系;乙脑流行前后人群免疫水平;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等项目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纹库蚊是该地区优势蚊种,1-11月可见蚊虫活动。从人房及畜厩捕获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及麻翅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8株。证明中华按蚊及三带喙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各蛋白成分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方面所起的作用,给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该项研究。方法:建立乙脑病毒免疫转印方法,应用该法检查乙脑病人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情况,分析正常人群中筛选出的乙脑病毒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经检测,绝大部分病人血清IgG可识别E蛋白,部分病人尚可识别NS5,NS3,NS1蛋白,而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98kd(NS5)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显著低于乙脑患者。结论:研究结果显示,E蛋白是乙脑病人血清IgG识别的主要蛋白,在免疫保护方面起着主要作用。隐性感染者对NS5蛋白的反应机率明显低于显性感染者,提示NS5蛋白在乙脑病毒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5~2013 年成都市乙脑报告发病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2005~2013 年成都市乙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 年成都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24 例,死亡3 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堂、金牛、郫县和双流。男女比例为1.70∶1,年龄最小6 个月,最大61 岁,以3~5 岁为主,占41.94%。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69.44%。蚊密度监测三带喙库蚊占4.27%。结论 成都市近年乙脑呈低水平散发态势,应做好乙脑疫苗查验补种,尤其要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免疫接种,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同时做好宣传教育、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的副反应情况及处理办法.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近年有关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报道资料.结果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后,可发生过敏性皮疹、紫癜、休克、晕厥、急性精神性反应、群体性癔病等异常反应.结论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反应主要有注射局部炎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精神性反应三类;处理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心理疏导和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ephalitisB) ,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 (encephalitisBvirus)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尽管普及了疫苗接种 ,但近年其流行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2 ,3〕,每年估计有乙脑病人4 5 0 0 0例〔4〕。为了对本病发病因素及脑损伤程度的判断 ,我们对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过氧化脂质 (lipedperoxidation ,LPO)含量进行了检测和研究 ,以探讨对脑损伤的关系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乙脑组 :36例 ,男 ,17例 ,女 ,19,均为2 0 0 2年 7~ 9月在我科收治的乙脑患儿 :年龄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