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时,舌骨和喉随吞咽活动呈上下一致协调运动,作者遇一例吞咽时甲状软骨与舌骨交锁固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状舌管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1岁.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10余天,无任何症状.检查:颈前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略偏左有 3.0cm×4.5cm肿块,呈球形,边界清楚,无压痛,囊性感,吞咽或伸舌运动时肿块随之向上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不大.x线检查心肺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甲状舌骨囊肿.入院后.局麻手术,术中见肿块为3cm×3cm×4.5cm,圆形,囊性,肿块紧靠舌骨与带状肌粘连,行肿块完整切除,同时包括部分带状肌及舌骨.术后恢复出院.病理诊断:郛头状腺癌并有砂粒体形成,癌组织已浸润到囊壁周围组织.随访七年,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超声技术在卒中后吞咽障碍诊断、疗效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健康成人500名,利用超声观察静息状态下舌骨与甲状软骨间的距离、吞咽过程中舌骨和甲状软骨间的最短距离,计算出在整个吞咽过程中,舌骨和甲状软骨两者间距离的缩短率。同时招募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人56例,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同样进行上述超声检查。对比分析病人治疗前后舌骨和甲状软骨间距离的缩短率以及与健康成人的差异。结果: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和甲状软骨间的最短距离以及舌骨和甲状软骨两者间距离的缩短率低于健康成人(P<0.01)。治疗后,病人舌骨和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47.0±8.7)%,较治疗前(27.5±6.2)%提高(t=13.66,P<0.01)。结论:超声能够定量测量舌骨和甲状软骨间距离的缩短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和甲状软骨间距离的缩短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9岁。以颈部肿块5年.于1992年2月17日入院.检查:肿块位于颈前甲状舌骨区,约3×3cm,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触痛,吞咽时可随舌骨上下移动.拟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手术见:肿块位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呈紫红色似肌肉样组织,表面覆有包膜,大小各一.约为3×3cm、0.5×0.3cm.触之易出血。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颈部甲状软骨旁的痛风石病例罕见,国内 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笔者总结诊治的 1 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 岁,以"咽痛 2 周,发现颈正中肿块 1周"入院.入院 2 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吞咽疼痛感,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咽痛及吞咽疼痛感基本消失.1 周前患者发现颈前正中一小肿块,无红肿及疼痛,无呼吸和吞咽困难,无畏寒发热等.查体:颈部活动可,颈部正中甲状软骨与舌骨间扪及 4.0 cm×3.5 cm 肿块,边界清楚,质软,局部无红肿,无溢脓,活动度较好,可随吞咽上下运动.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 5.60 mmol/L、尿酸 581.2μmol/L.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颈部甲状软骨旁的痛风石病例罕见,国内 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笔者总结诊治的 1 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 岁,以"咽痛 2 周,发现颈正中肿块 1周"入院.入院 2 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吞咽疼痛感,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咽痛及吞咽疼痛感基本消失.1 周前患者发现颈前正中一小肿块,无红肿及疼痛,无呼吸和吞咽困难,无畏寒发热等.查体:颈部活动可,颈部正中甲状软骨与舌骨间扪及 4.0 cm×3.5 cm 肿块,边界清楚,质软,局部无红肿,无溢脓,活动度较好,可随吞咽上下运动.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 5.60 mmol/L、尿酸 581.2μmol/L.  相似文献   

7.
韩芳 《黑龙江医学》2023,47(11):1312-1315
目的:观察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与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洼田饮水试验(WTDWT)]、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WTDWT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3,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5.399、2.037、2.939,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显著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  相似文献   

8.
刘有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格朗  杨稀月  黄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04-2308
背景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可准确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HLA),为评估吞咽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目的 探讨HLA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42例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均经吞咽荧光透视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两名超声科医生(检查者Ⅰ、Ⅱ)分别对5例健康受检者进行检查,评估超声检查的可靠性。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咽部超声检查,测量或计算舌骨-甲状软骨间最大距离(MHLA)、最小距离(NHLA)和舌骨-甲状软骨缩短距离(HLAS)以及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ASR),比较两组间各超声测值的差异,并将各超声测值与VF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 检查者Ⅰ、Ⅱ测量MHLA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5和0.949,测量NHLA的ICC分别为0.924和0.957。研究组NHLA大于对照组,HLAS、ASR小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与NHLA呈负相关(rs=-0.581,P<0.001),而与HLAS及ASR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75、0.778,P值均<0.001)。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907〔95%CI(0.822,0.960)〕、0.852〔95%CI(0.757,0.921)〕和0.972〔95%CI(0.910,0.996)〕。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Z=2.012、3.421,P=0.044、<0.001)。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为40.63%,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1%、100.00%、0.857。结论 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提示超声测量HLA能够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其中ASR是诊断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部分喉切除修复喉腔的方法、材料颇多,我们采用舌骨肌瓣修复前联合喉切除术后甲状软骨缺损取得较好的效果。3例均一期拔除气管套管。分別随访2年和1年,呼吸、吞咽功能良好,术后肺功能检查较前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2例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表面肌电图指标(表面肌电图吞咽时程、最大波幅值)、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以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面肌电图吞咽时程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女,72岁,已婚。以颈前包块1年之主诉于1994年5月24日来院,1年前无意间发现颈前有2.5cm×2cm×2cm之包块,无疼痛、心慌、消瘦及食纳变化。近2月来包块稍增大,局部有不适感,性情稍急躁。既往体健。体查:一般情况良好,无突眼及瞬目减少,颈前上部舌骨体前可及3cm×2cm×2cm质硬、界清、表面光滑、压痛阴性、固定之包块,可随吞咽、伸舌、缩舌上下活动。甲状腺不大、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及结节,听诊无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肾功、ECG、血、尿常规均正常。同位素:T_3:16μg/L、T_4:80.9μg/L。气管X线片:颈部软组织块影,压迫气管左移。包块穿  相似文献   

13.
<正> 完全性甲状腺异位症临床上较少见,属胚胎发育异常性疾病,其生理功能正常。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5岁,颈部肿物约7年,近两月加重,伴颈部不适感。于1986年1月25日以“甲状腺舌管囊肿”收入院。查体,颈前舌骨下正中有1球形肿物,约1.5×1.5×2 cm,质软,表面光滑无结节,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术中所见,肿物位于颈前舌骨肌,胸骨舌骨肌的深面,沿肿物分离,其根部附于甲状软骨之上缘,整体呈蚕状,头部膨大如杏核大小,表面粉红色,布满细微血管网络体积约6×0.7×0.7cm不规则状,仔细向气管旁分离组织,下至胸骨柄,未见甲状腺  相似文献   

14.
甲状舌管囊肿少见,有关其CT表现,国内文献报告不多见.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探讨其CT表现和价值. 病历资料 患儿,男,4岁.3岁多时发现颈前中线有一无痛性小结节,感觉近3-4个月逐渐长大并有咽部异物感.体格检查:颈部中线稍偏右触及一无痛性肿块,小肿块可活动,呈实质感,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CT平扫见(如图):舌骨下、甲状软骨前缘稍偏右区域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较均,似有包膜,CT值约35.07HU,大小约0.9cm×1.5cm,约占3mm层厚5个扫描层面.手术所见:甲  相似文献   

15.
<正> 患男,24岁,飞行员。以左侧颈部吞咽时出现包块4月于1988年9月入院。吞咽的动作停止后包块即消失。飞行中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外伤史,发病无明显诱因,无多汗、消瘦、多食等现象。曾在外院诊为“甲状舌骨肌综合征”。查体,左侧颈部吞咽时出现3cm×4cm大小包块,柔软,无压痛,无血管搏动,皮  相似文献   

16.
甲状软骨上角周围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软骨上角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变异,为与之相关的舌骨综合征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26具成尸甲状软骨上角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测量甲状软骨标本的相关结构。结果:甲状软骨上角长(7.91—20.92mm)、上角间距(22.50—57.50mm)、板上缘宽(21.40—51.00mm)、上角倾斜度(85.0—142.0度)、上夹角(74.0—110.0度),甲状软骨上角结构个体变异明显,59.1%的个体甲状软骨上角和周围的颈动脉、颈交感于上段,舌骨大角等关系密切。结论:甲状软骨上角的解剖变异可能刺激颈动脉、颈交感于上段,舌骨大角,可能出现舌骨综合征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累及双侧喉腔的T2 声门癌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累及双侧喉腔的T2声门癌患者行额侧喉部分切除术 ,以会厌、双蒂接力肌甲状软骨膜瓣、颈阔肌皮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甲状软骨膜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等修复组织缺损并重建喉功能。结果 :全组病例 3年生存率为 90 .9% (2 0 / 2 2 ) ,5年生存率为 88.9% (16 / 18)。喉功能全恢复 (吞咽保护、呼吸、发声 )为 90 .9% (2 0 / 2 2 ) ,喉功能部分恢复 (吞咽保护、发声 ) 9.1% (2 / 2 2 )。结论 :额侧喉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累及双侧喉腔的T2 声门癌的较好方法 ,肿瘤切除彻底 ,喉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肩胛舌骨综合症少见,好发于青年男性,单侧多见,国内叶必远报导10例(中华外科杂志1978;16(4)231)报告我院一例如下: 患者女性,31岁,教员。于5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大,吞咽时左颈部鼓起一肿块,该肿块伴随吞咽动作而出现局部有压痛,肿块有逐增趋势。家族中无类似病患。体检:一切正常。专科情况:颈部不对称,左侧颈部下方在吞咽时出现一肿块,约有4×3cm大小,界线不清,质软,可随吞咽活动增大,吞咽完毕肿块消失,吞咽时下颈部隆起一肿块,形成“蛙颈”。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2年至2001年共查出异位甲状腺病人三例,其中二例手术前未确诊,为手术后病理确诊,另一例经CT扫描和ECT扫描确诊。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例1女,46岁。因颈前肿块5年,近半年增长加快而来诊,以甲状舌骨囊肿入院,查体见甲状软骨前上方有一约3cm×2cm×2cm质硬,表面光滑的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不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舌盲孔未见分泌物。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1例T1、T2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术中运用单侧双蒂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甲状软骨膜瓣进行修复治疗.结果:术后拔管率为100%(21/21),发声良好率为90.5%(19/21).结论:双蒂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甲状软骨膜瓣是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修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