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了统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药物组.干预组60例,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镇痛;药物组60例,根据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物.并将干预组与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非药物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有明显效果,对重度、极度疼痛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非药物干预组.结论正确、及时应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痛苦、提高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对160例不同程度癌痛病人进行了统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药物组。干预组80例,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镇痛;药物组80例,按三阶梯药物止痛;并将干预组采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与药物止痛结合,与药物组疗效对比。结果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癌痛患者有明显效果,疼痛缓解有效率可达80%,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别;但对于重度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疗效不如药物组;将非药物性护理干预与药物镇痛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镇痛效果,有效率达95%。结论 正确、适时、及时应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病人痛苦、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互动达标法的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显著缓解其术后疼痛,改善其下肢动脉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上加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口管理护理在动脉闭塞下肢溃疡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6例动脉闭塞下肢溃疡行VS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将伤口管理护理应用于VSD治疗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创面细菌感染发生率、敷料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动脉闭塞下肢溃疡患者行VSD治疗过程中加强伤口管理护理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运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管狭窄与血管再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比较住院相同天数两组前后肿胀、温差、疼痛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基本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处皮肤前后温差大于2.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下肢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期同步护理可及时针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症状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很好的改善LEASD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依从性、预后及疼痛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戒烟、戒酒依从性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疾病认知得分、服药依从性、预后、疼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预后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罗玲玲  杨俊 《当代护士》2016,(10):174-176
目的将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组患者的"住院须知"、"饮食知识"、"休息活动"、"用药知识"、"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得分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组(P0.05);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加强和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方式,为居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术后患者分阶段提供康复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将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家属督导,另一组在家属督导基础上,由研究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相关知识、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后患者掌握术后居家自我护理知识及康复技能,访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经X^2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对居家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提供有计划的护理评估及康复护理,解决了出院后家庭护理支持不足的现象,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住的7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4.7%(25/72),其与疾病自身、术前合并心血管病史、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疼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有效控制合并症,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心电监护,加强术后呼吸道和输液管理,充分供氧,有效镇痛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闭塞症目前已成为导致患者肢体坏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率高达79.9%[1],外科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0例,效果满意,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护。方法对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97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操作,充分补液,良好的局部麻醉,减轻疼痛,预防尿潴留,提高手法压迫止血技术及应用血管缝合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段开通,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例出现皮下淤血,2例效果不明显。结论手术前后护理观察及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腹部手术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我院妇科恶性肿瘤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及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切口疼痛评分和非切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切口疼痛评分和非切口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腹部手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卞薇薇 《上海护理》2006,6(1):27-28
目的调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3例血管重建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组在原有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体护理干预和集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树立斗争策略、转化归因和应激管理等。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爆发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晚期恶性肿瘤爆发痛的患者,通过对疼痛的评估、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副作用的护理及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大大减轻了癌性爆发痛的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VAS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干预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骨折后疼痛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00例骨折患者的疼痛原因分析,分别从药物、非药物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其它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疼痛阈,减轻患者疼痛。认为护士应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疼痛护理技能,从而更好的为骨折后疼痛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