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丹溪学派的形成中 ,有众多弟子的推树 ,而戴原礼倡导和鼓吹的作用更为重要。后世称丹溪为“杂病大家” ,则全赖戴氏校补之《金匮钩玄》得以流传之故。然而正是这本《金匮钩玄》 ,其书流传之日 ,就是戴原礼著作被肢解和湮没之时。系属于书不伪而书名伪者也。此书名之伪 ,直接影响到了戴氏其它著作的认定。直到现在 ,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全面、最权威、“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最高水平”[1]的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戴思恭条 ,仍称其“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等 ,并订正朱震亨《金匮钩玄》”。[2 ] 可见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上较系统地论述了《金匮》内科急症的概念及理论依据、常见病证分类、急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辨证论治特点等问题,提出急症是发病突然,症情急迫,需急于救治的一类疾病的新概念;澄清了急、危、重症概念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提出了卒发于表,卒发于里,治疗不当是急症的主要发病途径。  相似文献   

3.
谈《金匮要略》致瘀十三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对瘀血证治论述极为丰富,创立了许多著名活血化瘀方药,如大黄Zhe虫丸、抵当汤、下瘀血汤、温经汤等。近年学者对《金匮》瘀血证治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致瘀之因谈及很少。本文结合《金匮》原文精神对致瘀原因从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进一步阐明瘀血的发病原因与机理,以及相应的立法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上较系统地论述了《金匮》内科急症的概念及理论依据、常见症证分类、急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辩证讼治特点等问题,提出急症是发病突然,症情急迫,需急于救治的一类疾病的新概念;澄清了急、危、重症概念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提出了卒发于表,卒发于里,治疗不当是急症的主要发病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修园的《金匮要略浅注》和《金匮方歌括》对后世影响颇大。陈修园揭示读法,《伤寒论》和《金匮》相互参读,才有事半功倍之效,其研究《金匮》的特点是上考源流,下参众说,对照发明;钩沉索隐,审证求因,凭证选方;脉证结合,寻觅机要,鉴别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金匮》所论肺胀,亦即咳嗽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丹波元简谓:“肺胀即后世呷嗽哮嗽之属”,《金匮》亦明确指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咳嗽上气言其症状,肺胀言其病机。多因痰饮伏肺所致,易因外邪袭肺诱发。肺胀的治疗,《金匮》投以射干麻黄汤等六方,诸方或表里兼治,或寒温并施,或攻补同用,或宣收结合,其配伍重点突出,法度严谨,颇具特色。述要如下。一、表里同治治里为主痰饮伏肺为肺胀之根本原因。因肺主皮毛,主司卫表,若邪伤肺气,卫虚肌疏,则极易感受外邪。内外合邪,碍其宣通,肺气胀满,则为寒热、喘咳、胸满等表里并见之肺胀证。风寒外束,水饮内留,单解表则饮停  相似文献   

7.
阴吹,是指妇女阴道内出气有声,簌簌作响,如矢气状的一种病证。此病证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并治》,并出猪膏发煎为治疗方药。其后,《赤水玄珠》、《医案金鉴》、《温病条辨》等书均有对此证的论述,并在治疗上发展了《金匮》的成果。虽然如此,但因此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有的医生虽行医数十年却难遇一例此证患者更加之西医《妇产科学》无此论述,因而,有不少医生对于此证是否存在,亦表示怀疑本文将近年来全国各地对阴吹的治疗和认识情况,综述如下,仅供读者学习和理解《金匮》有关论述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17条中说:“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其中,后世从医家对治则“随其所得而攻之”之解复杂纷纭,即使其论点有效于临床,可就《金匮》原文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争执关键在于“所得”之意。  相似文献   

9.
恶阻证为妇女妊娠期最常见的疾患.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金匮要略》,如"妇人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指出了恶阻证的发生为中虚而有寒饮和气血不调、阴阳不和、冲气上逆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癫狂一证一般多认为属阴阳失调,七情内伤或痰气上扰,气血凝滞等因素所致。如《难经·二十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篇说:“癫狂一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而《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则指出“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笔者诊治一些久病疑难之癫狂证,经常法治疗无效,据《金匮》之理论以补益阴阳之气治疗,现例举验案两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症状之一 ,有寒热虚实之分、急慢久暂之别 ,临证时对于急性突发性的疼痛 ,应特别注意判断及时、诊断明确 ,治疗才不致失误。《内经》首开辨痛之先河 ,以《素问·举痛论》专篇论述疼痛病证 ,这给后世对疼痛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现就其所论的“五藏卒痛”潜陈管见 ,浅析于后 ,以就教于同道。1 “五藏卒痛”的实质“五藏卒痛” ,出自《素问·举痛论》。五藏者 ,心肝脾肺肾是也 ;卒痛者 ,卒然而痛也。卒 ,通猝 ,突然之意。卒痛即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疼痛种种 ,各不同形 ,《内经》提出“五藏卒痛”自有深意。我们…  相似文献   

12.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对痰饮病之概念、病机、治疗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诚开论治痰饮病之先河。然而纵观全书,仲景论治痰饮症并非只限于“痰饮”篇中,而于其他篇中,亦有不少的论述,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奔豚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等等,不下于八篇之多。余不揣鄙陋,就《金匮》中“痰饮”篇外,有关痰饮病的论述,陈以管见,冀望于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痉",《金匮》原文作"痉",《广雅·释诘》:"痉",恶也.显与《金匮》讨论之"痉病"证候不相吻合.《说文·韵部》:"痉,疆急也."《玉篇》、《广韵》"痉"、"痉"均准两字作释,如《宋本广韵》"至韵":"痉,恶也,充自切","静韵":"痉,风强病也,巨郢切."可见二字音义明显不同.所以成无己云:"痉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痉病",是指以筋脉强急为特征的一组证候群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有关治脾论述颇详,书中有方可循。有法可效,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沿用,对后世影响颇大。笔者就上述二书中有关条文,整理归纳出“治脾六法”,浅谈如下: 一、温中补虚法: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主证:脘腹冷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呕吐泄泻,或虚劳里急,心悸虚烦.舌淡苔白,脉缓无力等。病机: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治则:宗“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立温补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药规律探讨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100029)主题词《伤寒论》,治则,中药配伍《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首次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因证立法,以法统方,所载112方与《金匮》所载之方被后世尊为经方,...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药物配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药物配伍刍议王新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210029)关键词《金匮要略》药物配伍《金匮要略》一书被后世医家誉为医方之祖。书中方剂既重视单味药物原有主治功用,同时也注意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有将性能功用相似的药物配伍,亦有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17.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所论痰饮、水气病皆为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痰饮即后世之饮证,"痰”同"澹”,《说文》曰:"澹者,水摇也”,也形容饮之状态而设,并非后世所谓之痰证;水气即后世水肿之证,"气”表明水形成的原因为气机受阻或阳气衰微,气不化水,水泛肌肤而成水肿之证.饮与水异名而同源,均为水液潴留之证,若水液停留于某一局部,如:水走肠间,或在胁下,或归于四肢等,皆谓之饮证;若水液泛滥肌肤,以浮肿为主要表现,多伴小便不利者则为水气病.  相似文献   

19.
温病是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传变快、变化多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临证时稍有不慎,便险证蜂起,难以救治。故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论述了温病死证之五大纲,即"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日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也"。此五大死证,在现今临床上虽确属急危重证,但若能及时救治,则有可能转危为安,"死"仅喻病势凶险,并非无生还之希望。吴氏所主张之"救阴存液"的治疗原则对中医急症的治疗极具指导价值,谨就原著中有关章节内容,对吴氏所论之温病五大死证,作一初识。  相似文献   

20.
气逆包括脏腑之气上逆或病邪上逆作祟而导致的一系列证候,属于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一个方面。升降出入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正常,则生生不息;升降出入乘戾,便诸证蜂起;升降出入停止,生命亦就结束。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升降出入理论,并用以广泛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本文仅就《金匮》中有关调理气机上逆的治法进行初步整理探讨,以期对研究仲景治疗内伤杂病的规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